- 中文名
- 刘白唱和集
- 人 物
- 刘禹锡
- 类 型
- 诗集
- 卷
- 5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文宗大和二年(828)遥狼,裴度芝欢店捆与韦处厚为相,裴、韦与白、刘交好,春末时分,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张籍、杨嗣复、崔群、李绛等人游曲江杏园,诗酒唱和,极尽交酬之欢。共作有《杏园联句洪乃拒》、《花下醉中联句》、《春池泛舟联句》、《西池落泉联句》等联句活动。此永估页次联句活棕轿估动首开刘白诗人群集体诗歌创作活动的先河,意义非同凡响。次年(829),白居易将自己与刘禹锡的唱和诗编成《刘白唱和集》,此集分上下两卷,共收入二誉旬户人唱和诗138首。此后曾先后编集四次,共五卷。在《刘白唱和集解》中,具体描述了俩人诗歌唱和的情况:
仔驼欠“彭城刘梦得龙嚷,诗豪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由是刘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及至大和三年(829)春已前,纸墨所存者,共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扶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数。” [1]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白居易(772——846)于文宗大和三年(829)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同年,崔玄亮(767——833)以秘书少监改曹州刺史,辞病不就,归洛阳闲居。在洛阳长夏门之东第五街永通坊买宅,拉开刘白诗人群集体交游酬唱的序幕。白、崔二人对诗酒有同样的爱好,俱在洛的时间里,交游颇多,情谊深厚。大和七年(833),崔玄亮卒。结束了与白居易“游山弄水携诗卷,看月寻花把酒杯”的交游酬唱生活,白居易作《哭崔常侍晦叔》,以庄周与惠施、子期与伯牙比作自己与崔玄亮的关系,知音已去,以至于悲伤不能自已。转过年,即大和八年(834),东都洛阳迎来了刘白诗人群中较为重要的一位诗人裴度(765——839),白居易常与之为文酒之会,后来刘禹锡加入,三人常常诗酒酬唱,相交惬意。
刘禹锡(772——842),文宗开成元年秋(836)自同州刺史迁皇太子宾客分司至洛阳,直到武宗会昌二年卒,先后大约有六七年的时间生活在洛阳,作为刘白诗人群的核心人物,刘禹锡在洛期间,与白居易、裴度等诗人交往频繁。《旧唐书·裴度传》记载:“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饮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流皆从之游。”至此,刘白诗人群的端起酒杯为文,交游酬唱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创作背景
播报编辑
唐诗的发展,到元和时期又起了一个高潮。诗作繁盛,名家并立,流派众多,各树其帜。其中以白居易和刘禹锡最为瞩目,并吸引了众多诗人,以刘、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唱和群体,文学史上称之为刘白诗人群。白居易除与刘禹锡、崔玄亮、裴度唱和,与李德裕、牛僧孺、令狐楚、李绅、王起等人也唱和不断。但在如此纷杂的诗人中间,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唱和最为频繁,也最为持久。刘禹锡是白居易后期唱和的主要诗友,并共同挑起了刘白诗人群交游酬唱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