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吴兴(地名)一般指吴兴区
吴兴区,浙江省湖州市辖区,地处浙江省北部、湖州市中部、太湖南岸,东与湖州市南浔区、苏州市吴江区接壤,南与德清县相接,西与安吉县、长兴县交界,北与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隔太湖相望,总面积871.9平方千米 [49]。截至2022年10月,吴兴区下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6]。截至2024年末,吴兴区户籍人口45.06万人。 [63]
吴兴为湖州古称,三国置吴兴郡,包括今湖州一带,取“吴国兴盛”之意。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东苕溪导流港为界,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零星平地,东部为典型的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49]吴兴是丝绸文化发源地,钱山漾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2015年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 [2-4]。吴兴是茶文化发源地,茶圣陆羽在此著写《茶经》;是溇港文化发源地,2016年太湖溇港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吴兴是书画之源,曾哺育和吸引了曹不兴、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等一大批书画大家。近代名人陈英士、钱三强、王伟等都诞生于此。 [5]吴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 [46]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42]
2024年,吴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5.3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1.1亿元。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3.0:43.4:53.6。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6737元。 [63]
- 中文名
- 吴兴区
- 外文名
- Wuxing District
- 行政区划代码
- 330502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浙江省湖州市
- 地理位置
- 浙江省北部、湖州市中部、太湖南岸
- 面 积
- 871.9 km²
- 下辖地区
- 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 政府驻地
- 八里店镇
- 电话区号
- 0572
- 邮政编码
- 313000
- 气候条件
-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
- 45.06 万(2024年户籍人口)
- 车牌代码
- 浙E
- 地区生产总值
- 935.3 亿元(2024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吴,于今吴兴区道场乡境内筑菰城,置菰城县。
秦改称乌良欢程县。
唐调露二年(680年),分乌程置吴兴县,这宙匙厦嚷是县以“吴兴”冠名的第一次。后建置虽数有变更,但保留“吴兴”之名。
民国元年(1912年)2月,撤道废府,热奔设吴兴县。
1981年颈察祖1月,吴兴撤县并入湖州市。
2003年起,湖州市区改名为吴兴区。成为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区。 [7]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截至2022年10月,吴兴区下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 [6]。吴兴区人民政府驻八里店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330502001000 | 月河街道 |
330502002000 | 朝阳街道 |
330502003000 | 爱山街道 |
330502004000 | 飞英街道 |
330502005000 | 龙泉街道 |
330502006000 | 凤凰街道 |
330502007000 | 康山街道 |
330502008000 | 仁皇山街道 |
330502009000 | 滨湖街道 |
330502010000 | 龙溪街道 |
330502011000 | 杨家埠街道 |
330502012000 | 环渚街道 |
330502013000 | 湖东街道 |
330502100000 | 织里镇 |
330502101000 | 八里店镇 |
330502102000 | 妙西镇 |
330502104000 | 埭溪镇 |
330502105000 | 东林镇 |
330502200000 | 道场乡 |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吴兴区地处湖州市中部、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东与湖州市南浔区、苏州市吴江区接壤,南与德清县相接,西与安吉、长兴县交界,北滨太湖,与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隔湖相望。介于北纬30°37′—30°57′、东经119°51′—120°22′之间,总面积871.9平方千米 [38]。东距上海150千米,南接杭州86千米,西连南京230千米。 [49]
吴兴区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吴兴区境内地质属于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层,发育良好,沉积稳定。上段为厚层微晶灰岩,下段为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石英质细砾岩,厚112140米,地质稳定。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杨子古陆、下杨子合褶带上,南京—湖州隆断褶束。 [49]
地形地貌
吴兴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东苕溪导流港为界,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零星平地,一般高程在20—90米之间,其地貌形态多呈缓坡状的丘陵,占总面积的62.1%,最高峰为埭溪上游的西湖顶,海拔651米,系天目山余脉;东部为典型的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占总面积的37.9%,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在1.2—3.5米之间,总体上由西向东略微倾斜。 [49]
气候特征
吴兴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 雨热同季。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易受夏季梅雨和台风洪涝、冬春低温寒潮、盛夏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年平均气温15.5—16℃,无霜期224—246天,年降水量为1277.6毫米,平均降雨日142—155天。每年8—9月受季风影响,常有大雨或暴雨,70%降水量集中在4—6月和8—9月之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7.3—2030.6小时,日照率在42%—48%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3米/秒。全年多风向频率为东南风,少为西南风。 [49]
水系水文
吴兴区境内河流属长江中下游太湖水系,区内水网密集,溇塘交错,湖漾众多,拥有“五山十漾百条河港”。以东苕溪导流港、环城河、长兜港为纵轴,境内水系分为东、西两片,西片为苕溪水系,东片为杭嘉湖平原水系(属运河水系)。
苕溪水系
苕溪是全省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苕溪水系包括东苕溪、西苕溪及尾闾的环城河、旄儿港等河道,两溪在白雀塘桥汇合后,经小梅港、长兜港注入太湖。苕溪水系主要干河有东苕溪导流港、西苕溪、旄儿港、老龙溪、环城河、长兜港、小梅港、埭溪港、妙西港等。苕溪流域总面积4576平方千米,其中,东苕溪流域面积2265平方千米,西苕溪流域面积2311平方千米。
东苕溪湖州段全长57千米(其中吴兴段约为24.5千米),吴兴段始于德清界,终点为道场乡五一大桥,沿线有埭溪镇、东林镇、道场乡3个乡镇,有航运、防洪、灌溉等重要功能。苕溪吴兴段集水面积35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下沈港、青山港、三世河、妙西港及导流东岸5 条闸下河。
杭嘉湖平原水系
东部平原水系为杭嘉湖平原运河水系的一部分,河道纵横交错,是平原地区排洪和引水的通道。根据排水走向,杭嘉湖平原水系分为入湖和北排河道。
入湖河道主要为溇港及与溇港相连的南北向河道,是沟通太湖与杭嘉湖平原水系的纽带与主要通道,主要有大钱港、濮溇、汤溇、幻溇、罗溇等,在入湖口门建有水闸工程;北排通道主要为由西向东排水入太浦河的横塘水系,主要有南北横塘、頔塘等。 [49]
土壤类型
吴兴区以东苕溪为界,西部低山丘陵区以红壤土类为主,局部分布石灰岩土类;东部水网平原区以水稻土类为主,相间潮土土类。土壤类型和发育状态总体上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但在易受侵蚀的丘陵陡坡山地及矿山采场附近,有粗骨土和石质土分布,常有裸岩分布其间。 [1]
植被条件
吴兴区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的浙皖山区青冈苦槠林。森林类型可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两类,另有竹林广泛分布。现存植被大多为次生林与人工林,低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丘陵地带植被稀疏。海拔50—500米之间的丘陵坡地,自然植被以毛竹、小径竹和常绿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青冈、甜槠、木荷、马尾松、香樟和檫树等。人工植被有毛竹、小径竹、茶和果树等。海拔50米以下的河谷、台地和平原,以农作物和经济林为主,也有较多小竹林分布。主要人工植被有茶、桑、水杉和果树等。 [1]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土地资源
根据2019年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吴兴区(含南太湖新区)土地总面积86272.52公顷,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为27345.11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31.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分别为18893.49公顷、17745.27公顷、11218.97公顷,分别占全区面积的21.9%、20.6%和13.0%,其中耕地类型中水田面积占77.3%。 [49]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3年末,吴兴区户籍人口44.8万人,其中男性21.8万人,女性23.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7%和51.3%;乡村人口20.7万人,城镇人口24.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2%和53.8%;全年出生人口2294人,死亡人口4217人。 [62]截至2023年末,吴兴区常住人口73.5万人 [48]。
截至2024年末,吴兴区户籍人口45.06万人,其中男性21.83万人,女性23.2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5%和51.5%;乡村人口20.62万人,城镇人口24.4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5.8%和54.2%;全年出生人口2476人,死亡人口3194人。 [63]
政治
播报编辑
机构名称 | 职务 | 姓名 |
---|---|---|
中国共产党吴兴区委员会 | 书记 | 潘永锋 |
副书记 | 袁晓亮 | |
常委 | 费屹巍、陆杰、鲁有铭、刘小翔、张遵强、杨斌、刘翔、厉云燕、吴斌 [64] | |
吴兴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王树 |
副主任 | 朱建忠、严安成、汪胜富、徐滟燕、唐于建、邹德明 [65] | |
吴兴区人民政府 | 区长 | 潘永锋 |
副区长 | 吴斌、费屹巍、张遵强、殷晓明、陈悦、陆安华、王国华、朱毅媛、李烨 [66]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吴兴区委员会 | 主席 | 丁芳芳 |
副主席 | 钱旻、郑峻、沈冰、孙远、蔡宏杰、张志宏 [67] |
(截至2025年4月)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2年,吴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9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均为2.6%;第三产业增加值450.9亿元,增长4.2%。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2.8:46.9:50.3。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342万元,增长2.6%。 [61]
2023年,吴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4.9亿元,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2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68.5亿元,分别增长4.6%和4.0%;第三产业增加值479.2亿元,增长5.8%。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2.7:45.5:51.8。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6529元,增长4.7%。 [62]
2024年,吴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5.3亿元,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38.5亿元,分别增长5.9%和5.1%;第三产业增加值501.1亿元,增长5.2%。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3.0:43.4:53.6,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6737元,增长4.5%。 [63]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吴兴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2%,制造业投资增长31.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7.5%,交通投资和水利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2.8%和57.4%。 [63]
财税收支
2024年,吴兴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6亿元,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54.2亿元,下降5.4%。在地方税收中,实现增值税20.1亿元、企业所得税8.6亿元、个人所得税2.3亿元。
2024年,吴兴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分别增长4.2%、-0.7%、1.0%、15.1%和-20.1%。 [63]
人民生活
2024年,吴兴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4%,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价格下跌0.3%,居住价格下跌0.3%。
2024年,吴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97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13元,增长6.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先城镇2.9个百分点。 [63]
第一产业
2024年,吴兴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总产值16.7亿元,增长5.7%;林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2.4%;牧业总产值4.0亿元,下降5.9%;渔业总产值21.3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3.2亿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13元,增长6.8%。 [63]
畜牧业
截至2024年末,吴兴区羊存栏6.5万头,全年累计出栏7.8万头,分别下降5.9%和增长6.5%。2024年,吴兴区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布病无疫小区,争取到浙系湖羊产业集聚区1个、国家产业集群项目4个,完成7家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和2家饲料环保化养殖场创建验收工作,被评为全省首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63]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吴兴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57.4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6.9%。新兴动能中的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9%和11.9%。从效益指标来看,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6.9亿元,增长2.1%。实现利税总额58.3亿元,下降10.4%,其中利润总额40.1亿元,下降12.5%。 [63]
建筑业
截至2024年末,吴兴区拥有在库建筑企业8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1.1亿元,下降10.4%(完成省内产值380.1亿元,下降9.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79.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06.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867.2万平方米。 [6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吴兴区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1248.4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976.3亿元,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72.1亿元,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销售增长快速,分别实现商品销售额254.5亿元和128.1亿元,增长61.0%和44.7%。 [63]
对外经济
2024年,吴兴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2.7亿元,增长1.1%,其中,出口268.7亿元,增长1.8%。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8%,占比44.6%,为全区第一大出口产业。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占比81.7%,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占比60.3%。 [63]
房地产业
2024年,吴兴区商品房施工面积727.7万平方米,下降33.5%,竣工面积40.3万平方米,下降23.9%,住宅销售面积74.8万平方米,增长1.1%,住宅销售额75.6亿元,下降14.4%,待售面积16.7万平方米。 [63]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杭宁高铁、宣杭铁路穿吴兴区而过,湖苏沪高铁已经开工;G25杭宁高速公路贯穿南北,G50申苏浙皖高速公路、S12申嘉湖高速公路横卧东西,104国道、318国道、306省道并辔而行、贯通全境,基本形成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1小时交通圈。全区农村公路685.34千米,其中县道150.43千米、乡道133千米、村道约401.91千米。 [8]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科技事业
2024年,吴兴区成功创建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全市首个);久立特材创建全省核能关键管材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恩谷生命健康产业园获年度绩效A类省级孵化器(全市唯一);中国航天第806研究所获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R&D经费投入占比及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均列全市第一;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正式签约落地,首批研究生入驻;三一重工长三角研究院完成主体注册并正式启用。东尼电子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历史突破;久立特材成功立项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为主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尖兵”项目2项、省两新重大科技成果3项。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研发中心15家、市级研发中心24家。新入选国家“人才工程”3人、省“人才工程”5人、省“海外工程师”9人。
2024年,吴兴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669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9471人,列全市第一;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浙江杰出工匠”1人、“浙江工匠”10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2金1铜3优胜,均列全市第一。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1.97万人,其中青年大学生8000人。新入选省级人才项目4人,“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团队13个、创业领军人才2人。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进站博士后4人。新引进人力资源机构29家。 [63]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吴兴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学生119744人,在职教职工10278人(其中在编教职工6071人,不含直属事业单位58人)。初中21所(含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26809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66946人;幼儿园74所(含民办44所),在园幼儿25989人;成校9所。
2024年,吴兴区全省首批获得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督导评估,获得省级教育信息化转移支付资金500万元(连续三年共争取资金2200万元,全省前三),获得第三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省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改革试点地区试点、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节突出贡献奖、省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等6项省级及以上试点荣誉。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获得A等,成立吴兴教育发展基金,组织第4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激励为吴兴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各类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湖州师范学院附属安定中学和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织里实验中学。
2024年,吴兴区完成3个中小学和2个幼儿园项目建设,分别新增学位6270个和810个;有序推进西塞山小学、蜀山小学、未来一中等项目建设;2所民工子弟学校(通益学校、便民小学)和2所小规模学校(塘甸小学、上强小学梅峰校区)稳定有序撤并。高质量推进各级民生实事,完成学生近视、脊柱筛查任务,新增可躺式课桌椅5200套。全面实施爱心助学,4593人次享受营养改善和生活补助683万元。 [63]
文体事业
2024年,吴兴区推进文旅平台壮大,西塞山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深化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进,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文旅特派员选任和服务规范》标准。打造“趁年轻趣吴兴”文旅融合品牌,承办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第五届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进活动、省度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国际名校生态舟会暨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陆羽茶文化旅游节、南太湖国际音乐周、2024新春音乐会等大型活动26场。高质量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5个,城市书房2家,文化驿站(文旅驿站)2家。区文化馆和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一级验收等级,成功通过省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专项提升验收,一级馆率达100%。 [63]
卫生事业
2023年,吴兴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基层医疗机构新建搬迁项目4个,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改扩建2024年,吴兴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省首推“基层站(室)分类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14个项目有序实施;吴兴区中医院正式启动运营,区人民医院五大临床中心全面建成,业务体量突破2亿。深化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首批试点改革,城市健联体试点改革入选全省基层卫生健康创新示范项目,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入选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打造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优秀案例、创新破难典型案例各1个,健康浙江考核实现“六连优”。深化全省首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成效,构建“婚生养育”一体化服务最优路径,创新职业健康服务模式,职业病发病率稳定在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8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8.8%,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63]
社会保障
2024年,吴兴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6.3万人。继续调增机关保、城乡居保养老金调标工作,累计发放城乡居保待遇45222.2万元,机关养老待遇40282.7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113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316人。
2024年,吴兴区持续擦亮“崇军吴兴”拥军品牌,为驻湖部队举办“六一”“十一”童装欢乐购活动,联合湖州武警支队举办“奋斗有我·吴尚戎耀”庆祝建军97周年军民联欢晚会。“退役军人岗位匹配测试数据”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中心成功登记,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精准匹配岗位1073个,就业满意率达97.5%。全年组织2场线下、12场线上退役军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700个,达成就业意向325人。美欣达集团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合作模范企业”。全年受理优待证申请400余人,按时发放抚恤经费约2070.8万元,普惠2898名优抚对象。 [63]
基础建设
2024年,吴兴区337个小区、8885家应控单位实现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完成“定时定线”收运道路125条,建成驿站830个,完成“二定四分”模式转换小区337个,创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223个、省示范片区9个、省“定时定点”示范小区和商业街区覆盖率达100%,建成分类宣教中心8个。通过加快推进PPP环卫一体化项目,深化垃圾日产日清效果,2024年全区范围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同比减少2.6%。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100%,更新分类运输车辆10辆。 [63]
环境保护
2024年,吴兴区水环境质量全域达标,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交接断面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全区PM2.5均值为30.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81.8%。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据省民意调查显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得分为90.3,连续十年稳步提升。 [63]
安全生产
2024年,吴兴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7.5%、16.7%。 [63]
平安建设
2024年,吴兴区持续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走深走实,全力推进扫黑除恶线索大起底,持续开展线索排查、行业乱象治理、问题回头看等工作,全面开展群众身边涉黑恶和“保护伞”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砂霸”“矿霸”“村霸”“行霸”“市霸”等黑恶犯罪专项打击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贯彻工作。 [63]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文物古迹
吴兴区境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共9处:潮音桥、道场山祈年题记、太湖溇港、飞英塔、下菰城遗址、陈英士墓、钱山漾遗址、潘公桥及潘孝墓、毗山遗址,包含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等四大类。
潮音桥
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位于朝阳街道,横跨于霅溪之上,系三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桥长为50米,宽4.87米。
道场山祈年题记
位于道场乡道场山护圣万寿禅寺东北角的葛家坞,主体石刻为元朝湖州行政长官达鲁花赤来道场山为民祈求丰年的记录,题记通高3.6米,通宽2.9米,最厚处约1.26米。 [50]
太湖溇港
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时代,历经汉、晋、唐、五代发展,至南宋时成熟完善,经元明清的持续经营而绵延至今。作为一项节制太湖蓄泄的水利工程体系,其包括了溇港、横塘、太湖堤防、圩田及其他相关遗产。湖州境内原有溇港74条,经过历年整治,66条溇港至今基本保存完好。作为中国传统水利的光辉典范,2016年11月,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17年9月被评为第十七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9年10月太湖溇港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1月,“幸福溇港-太湖溇港”入围浙江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培育项目。 [27]
丝绸文化
吴兴区是丝绸文化发源地,钱山漾遗址出土了4000多年前、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201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 [2-4]
书画文化
吴兴区是书画文化集聚地,作为“文房四宝”之首湖笔诞生地,吴兴书画历史悠久,曾哺育或吸引了曹不兴、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等一大批书画大家。 [9]
隐逸文化
隐逸,是中国文明史上贯穿始终的一种文化现象。国学大师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将中国文化总结出十四个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文化有隐逸文化。发源于天目山的东、西苕溪,在湖州吴兴汇合(东、西苕溪合流后,名霅溪),一路奔流,注入太湖。苕溪水系在东部平原散作千港万湖,形成密集的河网湖群,天目山脉尾闾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构成这一地区特有的秀丽胜景,所谓“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即所谓“山水清远”。
在历史上,苕霅隐逸文化兴盛一时。颜真卿、陆羽、张志和、皎然等创造出“苕霅”意象,来隐喻隐逸文化。“霅水”、“苕霅”、“苕上”俨然就是“隐逸”的代名词。据明万历《湖州府志》所载:“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坞,下有凡常湖,唐张志和游钓于此。”西塞山层峦翠叠,主峰巍峨,山势连绵,林木葱茏,山坞中又有桃花掩映。山麓有樊漾湖,面积百亩,湖面浩渺,烟波迷濛。樊漾湖纳西塞山之水,还与苕溪相连,宽广的水域盛产鱼虾,引来鹬鹭栖息,又是渔父操舟,撒网捕鱼的天地,也是悠然自得垂钓的好去处,是江南山水风光的典型,其意境非常符合士大夫避世离俗的情趣。
张志和在西塞山渔隐,自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唐上元二年(761年),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张志和以其真情实感写下《渔歌子》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茶圣陆羽在吴兴妙西寓居30多年,撰写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叶研究专著《茶经》。位于妙西霞幕山的陆羽古道,2018年入选“中国十大古道”。
南郊是湖州吴兴苕霅文化亦即隐逸文化最丰厚的地区之一。明正德七年(1512年)春,孙太初(名一元)第一次来到吴兴。孙太初18岁就步李太白足迹,壮游天下。八年后到江浙一带,在苏州交接沈周、文征明、祝枝山等名士,然后又至杭州,与殷云霄、郑善夫、顾璘、吾瑾等熟识。一介布衣,以诗文倾动王侯,令举世为之肃然者,孙太初为当时第一人。孙太初在吴兴结识了隐居的吴珫(长兴吕山望族)、刘麟(曾为工部尚书)、龙霓(曾为刑部员外郎)以及陆昆(曾为御史)。在南郊,他们徜徉道场山,泛舟碧浪湖,结为“苕溪五隐”。孙太初诗风中有浓厚的隐逸气息。在南郊隐居中,孙太初结交吴兴本地大量文人墨客,也不时有人前来请教求学。道场山是他经常游历、吟咏的地方。孙太初隐居期间留下了523首诗以及“挂瓢”的精神意象与追求。
相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种黄菁于此,至今山多黄菁,因而得名菁山。“葛仙炼丹处天下有十三,乌程县其一。”(据《职方图志》),菁山边上还有葛仙山,传说是葛洪炼丹之处。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之一的张羽在菁山一带(今吴兴区东林镇青山片南山村)隐居。张羽(1333-1385年),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明初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也是“北郭十才子”之一。张羽才华横溢,工诗善画,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对湖州吴兴有着特别的贡献,以城近郊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体诗,合成《吴兴八景》,从此就有了“吴兴八景”之名。他早年随父宦游江浙,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与友徐贲约,卜居吴兴,居于吴兴之菁山。张羽有《约徐隐君幼文同隐吴兴》诗:“吴兴好山水,子我盍迁居。绕郭群峰列,回波一镜如。蚕余即宜稼,樵罢亦堪渔。结屋云林下,残年共读书。”张羽元末隐居菁山时名其室曰“静者居”,其诗集亦命名为《静居集》。张羽的诗文中多次提及菁山,以及菁山一带南山、南坞、铜坞、景山等地名。张羽从元末开始隐居菁山,入明后又在此隐居约十年之久。在菁山以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诗人敏感细腻的笔触,写尽了菁山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早晖夕阴,写菁山山隐生活的点点滴滴,主动融入自然,怡然自得。
张羽在山隐时期写的诗,有几个主题反复地出现。
第一个主题是“雨”,江南本多雨,静居山间可听雨声,可观雨景,对雨雾的千变万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第二个主题是“夜”,从夜坐到雨夜、凉夜、寒夜,再到秋夜卧病,山居的孤寂让诗人对夜的体验格外地深沉。
张羽十分喜欢自己的静居生活。在菁山张羽早则独步山行,晴则登高望远,闲则深坞访古寺古迹,生活得自由自在。“吴中四杰”中另三人,高启、杨基、徐贲,“北郭十才子”里其他六人,王行、杜寅、梁时、浦源、方彝、钱复等,时不时地来菁山看望张羽,他们一起游山访古,一起诗词唱和。 [10]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多宝塔
多宝塔位于道场山。又名文笔塔、文风塔,俗称道场塔。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两次重修。1987年政府拨款维修,1988年6月竣工。维修后的多宝塔,共计七层,通高33米,底层外墅宽1.98米。塔身为砖木结构,外八面内方形,塔体玲珑秀巧,结实庄重,每层均挑出塔檐,飞檐翘角,檐角下悬风铎,塔顶置铁铸塔刹;由覆体、宝珠、仰莲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葫芦等构件组成。塔刹雄伟矫健,高耸挺拔,檐角舒展。
飞英塔
飞英塔位于湖州市内塔下街。该塔始建于唐代,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易名为“飞英寺”。
飞英塔的内石塔,8面5层,下设须弥座,雕刻仰莲、覆缠枝花卉。束腰八边雕狮子群像,形态生动。第四层正北面为观音像。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造像。整座石塔为—件唐代石雕艺术珍品。飞英塔外塔,7层8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因内含石塔,使外塔构造奇特,4层以下中空,上3层统设楼面,6层底架设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沿塔壁挑出各层平座和楼梯,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宋代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多次登临飞英塔,并赋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廊,震泽浮云天。
丝绸小镇(西山漾)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吴兴区东部新城。景区坐拥江南地区唯一一处,同时也是最大的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还有丝路婚庆园、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丝绸创意文化村、小镇客厅等。其中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以“世界丝绸之源”为核心,以中国丝绸史的发展脉络为基础。 [28]
移沿山生态景区
景区以江南水乡为文化背景,集花卉观赏、生态湿地、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为一体的4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是长三角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短途休闲旅游的热门景点。每年定期举办移沿山春兰展、蕙兰展、杜鹃展已成为景区的标志性节庆活动。 [29]
西塞山旅游度假区
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吴兴区妙西镇,距湖州市中心10千米,距上海虹桥机场1.5小时车程,距湖州高铁站10分钟车程,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面积48.36平方千米。 [30]
义皋古村落
国家3A级景区,被誉为“溇港文化带里的明珠”,村内古溇古桥古屋保存完好,是展示世遗溇港文化的实景地。 [31]
老虎潭水库
位于东苕溪上游、埭溪镇的老虎潭水库是吴兴最大的水库,也是湖州市民的“大水缸”。 [32]
陆羽古道
位于霞幕山境内的陆羽古道,以茶圣陆羽命名。古道犹如丝线一般将沿途村落、水库、古迹、山景连成一片。 [33]
谷堆乡创
由旧粮仓改建而成,集创意、创新、设计、匠人、匠心于一体。 [34]
湖州三街
湖州三街是湖城的“商之源、市之根”,总占地面积约15.69公顷,由衣裳街、小西街、状元街三条江南特色的老街相互连通组成。
小西街,走街串巷;衣裳街,店铺林立;状元街,幽静如水......白墙黛瓦下都是湖州千百年来凝固的时光与文化。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起在湖州三街“点亮”多彩的夜市生活“画卷”。
衣裳街,集湖州清末民初传统城市商业文化、传统水乡居住文化和传统江南城市风貌于一身,既有都市繁华,又有独特古韵。走进衣裳街,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之间的烟火气,让人心生神往。
小西街傍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历史上有名的名门望族、富商官宦聚集之地。老街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群落,承载着老湖州人的儿时记忆。街区完好地保留江南老街原貌,内有多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院落。同时,小西街设有艺术人文、创意研发、文创商业、休闲生活等功能片区,开创历史保护和艺术文化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新途径。
状元街因拥有江南仅存的状元厅建筑遗迹而得名,以钮氏状元厅为亮点,是一处集状元文化、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于一体的文化体验街区。
钮氏状元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状元府邸,古朴的建筑,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踏上阶梯,跨过门槛,感受那时文化。宗祠、古宅、照壁、八字台门、仪门……150多年的风风雨雨,造就这浑厚端庄的状元厅。 [60]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曹不兴
曹不兴,一作弗兴,三国吴乌程(今湖州)人。以善画龙、虎、马及人物名冠一时,喜作大幅,曾在50尺之绢画巨幅人像,转瞬即成;画中人物,不失尺度,衣纹皱褶,别开新样,时称“曹样”,并有“佛画之祖”之誉。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不兴的画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国八绝”。 [11]
钱起(约720一约782年)
字仲文,吴兴(今湖州)人。早年曾数次赴长安应试,皆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登进士第。乾元二年(759年)前后,任蓝田县尉。其时王维隐居蓝田辋川别墅,俩人交往甚密,常有诗文相互赠答。大历(766—779年)中,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二人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又与卢纶、韩翊、吉中孚、司空曙、苗发、耿沛、崔峒、李端、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 [11]
李绅(772—846年)
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湖州。唐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工诗,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并与李德裕、元稹并称“三俊”。太和七年(833年)刺越州(今绍兴)时,撰《大光和尚神异碑》,托湖州刺史敬昕建立于弁山法华寺。著有《乐府新题》20首,已失传。 [11]
张先(990一1078年)
字子野,乌程(今湖州)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张先诗格清丽,尤长于填词。他的词大多描写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喜作慢词,对词的格式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当时有人称张先为“张三中”,自号“张三影”。 [11]
赵孟頫(1254—1322年)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宋太祖十—世孙,因祖先被赐第于湖州,始为湖州人。工书法,博采众长,自成—格,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而真、行尤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楷书第一,誉称“元代书法第—人”。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人称“赵体”。 [11]
王蒙(1308—1385年)
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土,湖州人。为赵孟頫之甥,“元四家”之一。自幼喜爱书画,早年受赵孟頫影响,在厂泛钻研前代诸大家绘画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工诗文,善书法,尤擅长山水画。在元代与黄公望齐名。王蒙的山水画,气势雄伟,层次丰富,景物繁密并富有生气,展阅之下,如身临其境。其中,《青卞隐居图》被誉为“天下第—”。 [11]
潘季驯(1521—1595年)
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湖州市区环渚乡槐溪村)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九江推官。不久,升任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受到百姓欢迎。后调任大理丞。 [35]
凌濛初(1580—1644年)
字玄房、元方,号初成、稚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湖州)晟舍人。以濛初为代表的凌氏,时为江南刻书名家,尤以套色刻印而与湖州闵氏齐名于世。技艺精湛,有双色、多色套印本。濛初著作甚丰,编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分别于崇祯元年、五年刊成,共收入通俗小说80篇,是继冯梦龙的“三言”以后影响最大的拟话本小说集。 [11]
沈家本(1840一1913年)
字子惇,别号寄簃,吴兴(今湖州)人。父丙莹,进上,曾任刑部郎中、贵州安顺府知府。 [36]
陈其美(1878—1916年)
字英士,号无为,别署高野英,吴兴(今湖州)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冬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工商部长。袁世凯称帝后进行一系列反袁活动,为袁世凯所忌恨,刺杀于上海萨坡赛路14号寓所。其美墓坐落于湖州城南碧浪湖的岘山上,孙中山为题墓碑并撰诔词,林森、蒋介石、于右任、蔡元培均题词。 [11]
陈其采(1879—1954年)
字霭士,别号涵庐,吴兴(今湖州)人。陈其美之弟。历任大总统府咨议暨江苏都督府参谋厅长、浙江省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国民党首任主计长、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其间兼任中国银行常务理事、中国银行董事长、交通银行常务董事暨代理董事长、中国农民银行常务董事等。 [11]
钮介臣(1888—1972年)
名家连,小名喜宝,以字行,湖州人。一生创办达昌第一绸厂、达昌第二绸厂等20多个企业,并担任卜海绉业公所所长、上海绸缎同业会常务理事、吴兴公立医院常务董事、湖州绉业小学校董事会董事等职。与苏州振亚绸厂娄风韶,杭州庆成绸厂徐立民、徐礼耕两兄弟,共执苏、湖、杭三地丝绸界之牛耳。 [11]
戴季陶(1891—1949年)
本名良弼,又名传贤,字选堂,又字季陶,笔名天仇,佛教名不空、不动,原籍吴兴(今湖州),生于四川广汉。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宣传部长,并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部长。任国府委员和考试院长,此后仟考试院长20年之久。 [11]
陈果夫(1892—1951年)
名祖涛,字果夫,吴兴(今湖州)人。陈其美(字英士)、陈其采(字蔼士)之侄。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组织委员会委员、财务委员会委员。 [11]
钱壮飞(1895—1935年)
浙江湖州市人。民国二年(1913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民国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2]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19年10月,吴兴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13]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35位;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100。 [15-16]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69。 [17]
2020年4月,入选浙江省创造力十强县(市、区);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18-19]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82。 [20]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75位。 [21]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2]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3]
2020年12月,被评为:2020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4]
2020年12月26日,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5]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6]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37]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39]
2021年9月13日,入选2021年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 [40]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41]
2021年11月,入选2020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名单。 [43]
2021年12月8日,被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确定为2022年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县。 [44]
2022年4月,荣获首批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称号。 [45]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机制创新类试点)。 [46]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0。 [47]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67。 [51]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88。 [52]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55。 [53]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55]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4。 [56]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54。 [57]
2024年11月,入选竞争力智库“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100。 [59]
2024年12月,入选天和2024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50。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