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由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平凡人挺身而出参加全民武汉抗疫的故事 [3] [34]。
该剧于2020年9月29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和广东卫视首播,并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网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4]。
- 中文名
- 在一起
- 作品类型
- 抗疫、报告
- 语 言
- 汉语普通话 [33]
- 制片地区
- 中国大陆
- 制片人
- 王磊卿(总)
- 制片人
- 孙昊
侯宇静 - 出品公司
- 上海广播电视台、耀客传媒、上海尚世影业
- 拍摄地点
- 上海、天津、青岛、三亚等
- 首播时间
- 2020年9月29日
- 播出状态
- 已完结
- 集 数
- 20 集
- 每集时长
- 45 分钟
- imdb编码
- tt12342516
- 首播平台
- 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广东卫视、湖南卫视(次黄)、北京卫视(次黄)
- 发行许可证号
- (沪)剧审字(2020)第015号 [30]
该剧通过单元式叙事榜放讲述了中国军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和事:他们中有义无反顾为人民建起一座白衣长城的医护工作者;有万里赴戎机、八方支援的各地医疗队员;有秉承革命军人优良传跨促统、闻令而动、誓死不退的军医;有平凡又伟大的外卖小哥和专车志愿者;有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普通市民;有积极投身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有在联防联控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疾控、社区、公安人员;有误打误撞留在武汉成为志愿者投身抗疫事业的年轻人;有克服种种困难转产口罩、为复产复工做出贡献的人们。这些普通人构成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为抗击疫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6]迎艰热酷炼凶。
- 第1集 《生命的拐点》
- 武汉市同济医院出现病情可疑的患者,疾控中心下达通知把7个症状类似的病人往武汉传染病医院转,武汉传染病医院——江汉医院的院长谭松林电话召回科室医生陆曼琪和自己的师傅张汉清。张汉青此前应对禽流感有丰富的经验,他抵达医院后立刻以应对感染病的标准下达命令,师傅的到来,让谭松林七上八下的心落到了实处。看过了病人的拍片,张汉青敏锐地发现,这和传染病的症状十分相似,得知疾控中心还未下达通知,他们决定先自查传染源。抢救回一名患者的生命后,张汉青和谭松林都明白,患者的病情恶化得非常快,查清传染源已经不能再拖了。谭松林建议做咽拭子检查,但张汉青建议先做支气管内镜检查和肺泡的检查,但后者毕竟是有创的,最后他还是被说服。第二天,武汉的各大医院都接收了不少的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谭松林对比发现这个病毒基因序列和SARS病毒基因序列很相似,与此同时,陆曼琪调查传染源,发现华南海鲜市场是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大。各大医院陆续转来许多类似症状的病人,张汉青下了重大决定,但和陆曼琪、谭松林产生分歧,一来医院容量不够,二来陆曼琪所在科室缺少防护装备,张汉青立刻让谭松林去做好签字发放物资的工作,陆曼琪则继续查新来的十三个病人的传染源。第三天,医院召开会议,谭松林表示,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多起患者都有过与华南海鲜市场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也有少数病例除外,所以存在多源性感染源的可能。会议结束后,院方和领导方达成一致,医院尽力接收救治病人,而对方则给医院提供足够的物资。随着病人数量的增加,江汉医院压力倍增。张汉青带病上线,身体已经明显不行,但他瞒着所有人,医院护士柳小可和科室主任陆曼琪无意中看到他无法用渐冻症的那条腿上楼梯。毛真真是病人之一,她之前死活不肯来江汉医院,这次来了也是闹得不行,柳小可负责毛真真这个病人,只能不断安慰和开导她。把两位病患从鬼门关拉回来后,张汉青明显感到体力不支,但是他还是让医生们更多的关注病人。张汉青的同学在另一家医院就职,提出给江汉医院送来一些物资。妻子柳小可的话提醒了谭松林,他决定不回家了,降低家里孩子和老人感染的可能。作为平凡人的毛真真,惧怕死亡,住进江汉医院后,满满的都是对死亡的恐惧,她还那么年轻,不想就这样死去了。重症病房的小艾从疑似患病到确诊,花了很短的时间,与此同时,张汉青和谭松林看到成群的人挤在医院门口。张汉青不得不继续让谭松林想方设法收治病人。在这极为缺人的时刻,张汉青还批准了一个医生请婚假,他对此表示理解。江汉医院领导班子召开会议部署安排,谭松林最后一句的“守土有责”,让众人明白,他们是站在一线护卫人民生命安全的白衣战士,必须坚定不移地应对好这次来势汹汹的传染病。
- 第2集 《生命的拐点》
- 患者江浩的老母亲不肯离开医院,非要在这儿等着儿子病愈出院,医生们怎么劝都劝不走,只好给她拿来一些绿植,让她修剪浇水打发时光。柳小可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长,患者江浩并不待见她,这让柳小可难过得哭了,但是她还是坚守在这里。医院内部班子开会,张汉青决定先让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出院,同时保证患者的餐饮供应,市委那边已经下通知,医药费全免,已经交费的患者也会全额退款。柳小可和谭松林依旧没回家,在车里点了外卖,并叮嘱外卖小哥注意安全和无接触。与此同时,医生也在鼓励江浩,并把老母亲住在外边躺椅上的视频给他看,希望能帮助他重塑生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危重症病人越来越多,之前说要请婚假的医生也退了酒店和票,在一线坚守。谭松林的大学同学梁木林带了四十八人奉命来支援江汉医院,这对江汉医院来说是好事,但他也告诉了张汉青一个不好的消息,他们的院长刘一鸣确诊了,而刘一鸣是张汉青的同学和好友。毛真真的男友贾长安,经常和毛真真视频通话鼓励她。张汉青也给刘一鸣打去电话,让他好好接受治疗。休息时候,柳小可和谭松林与儿子通电话,挂电话说起江浩的老母亲许老太,他们都为她感到心疼,江浩有八年的冠心病史,能不能熬过来属实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后来,毛真真毕竟年轻力壮,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成功出了院。贾长安已经在这里当了两三天的保卫科志愿者,拿着花来恭喜她出院。会议结束之后,谭松林陪着张汉青出去吃热干面,看到谭松林咳嗽,张汉青提醒他做检测。后来陆曼琪将谭松林确诊的坏消息告诉了他,痛心的同时,张汉青让密切接触者必须接受核酸检测。病床上的谭松林憔悴不堪,柳小可走后,他告诉陆曼琪,如果自己没有挺过来,他同意将遗体进行解剖。江浩毕竟有过基础病,加之年纪已老,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许老太同意遗体解剖。许老太婆娑的背影缓缓离开,柳小可终于忍不住和陆曼琪抱在一起大哭。刘一鸣还是没挺过来,这件事上了新闻,即便张汉青十分哀痛,但他还是要忍着悲伤鼓励医护人员们保护好自己,为时间和生命创造拐点。随着武汉市病情愈发严重,指挥部下达通知暂时停运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和长途客运暂停运营,离汉通道也暂时关闭。稍微恢复了一些精神气的谭松林抓紧时间查资料和写论文,为攻克病毒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柳小可依旧难过,但还是撑着,陆曼琪趁着休息时间,和儿子通了电话。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时,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开展相关工作。谭松林病情痊愈后重回一线战斗,张汉青的老婆来江汉医院看张汉青,从此前他们的聊天记录来看,她是确诊治愈后才来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生命的拐点终于开始出现在众人眼前。
- 第3集 《摆渡人》
- 2019年12月30日。一位叫辜勇的吉林白城人,在美团工作,是一个为千千万万人送去他们需要的外卖小哥,他有个媳妇儿叫文静,平日里在美容院上班,晚上就直播卖点东西,两人一起在武汉打拼。31日,辜勇收到好几个单子,都是去药店买一些医药用品和口罩,但跑了许多家药店,他发现这些药全都被卖光了。其中一个顾客是医院的医生,他虽然没说是什么病,但他还是好心地提醒辜勇买一些这些东西,尽量不要去医院。辜勇明显察觉不对劲,于是听从医生的建议,囤了不少的口罩和药品。妻子对此感到不解,也没听说有什么非典的消息,所以不以为意。临近春节,很多人都在置办年货,消息虽然没传开,但辜勇留了个心眼,跑医院的单子,他一个也没接。直到2020年1月20日,辜勇开始在电视上看到了肺炎病例的新闻,仅仅一个晚上,武汉开始冒出许多的病人,几乎所有人都在搜罗药品,他们收了很多帮买药品的单子。辜勇看到一个在医院下的单子,配送费十分高昂,他下定决心接了这个单子,去了医院。顾客很感谢他接单,而辜勇还身陷在医院里人满为患的场景里无法自拔,他不明白,武汉一晚上怎么会变成这样。思虑再三,辜勇决定把自己的口罩分给刚刚在医院里没有口罩的阿姨。回到家中,他看到同学群里说武汉明早要封城,文静和他连夜开车打算离开武汉回家。可是出城高速多条拥挤,辜勇取消了回家的念头,文静和他一起留在了武汉。大年三十的晚上,医院的医生只能吃方便面,让辜勇看着十分心酸,加之饭店老郝让他帮忙去给医院的医生送盒饭,辜勇换上行头不顾文静的阻拦就去给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送餐。前来取餐的护工十分感谢辜勇,辜勇准备离开时遇到了准备要回家的护工平小安,并好意地打算载她一程,这时护士长出来,拦住平小安,好言相劝,希望她能留下来帮忙,因为此刻正是急需人手的时刻。可是平小安很怕,她怕看到自己的同事因为患病躺在病床上,她害怕看到自己的患者死在病床之上,护士长最后也没再说什么,她让平小安离开。辜勇送她回家,因为一句话让平小安彻底爆发,她哭着指责辜勇说,他没经历过自己经历的,就没资格瞧不起她。平小安的一番话让辜勇羞愧,他向平小安道歉,但最后平小安还是倔强给她付了车费后走路离开。之后,辜勇决定去帮助医护人员,同时自己搬去小帅那儿住,降低她被感染的几率。平心而论,文静不愿意让辜勇去冒着险,但是她拦不住他,只能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地回来。当晚,小帅也回来了,他同辜勇一样送单,希望能减少很多家庭被感染的风险,同时接送医护人员。后来,很多东西都买不到了。辜勇接单送药,发现有医护人员在消毒,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上去送药,不曾想那个女孩儿说药用不到了,奶奶已经死了。家里就她一个人,爸爸已经确诊,她还提醒辜勇离自己远一点,她也有可能被感染了。
- 第4集 《摆渡人》
- 给辜勇开门的人是一个小女孩儿,她的奶奶已经死了,病重去医院却住不进去,最后死在了家里。小女孩儿的爸爸已经确诊,她现在独自一人在家,辜勇担心她,想带她去外边的酒店住一晚,可是女孩儿担心自己带病毒,婉拒了他的好意,最后辜勇留下自己联系方式,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打电话给她。小女孩儿希望她能帮自己找父亲,她的父亲叫纪述,她叫纪念,她不知道父亲在哪家医院,更打不通电话。随后辜勇给那个电话号码打电话,果然没有联系上。辜勇抽空回去看了一眼媳妇儿,给她拿了一些生活用品和吃的,叮嘱她以后做两份饭。辜勇依旧还在送外卖,晚上就当志愿者送医护人员回酒店休息。他希望护士长能帮自己找个人,他的名字叫纪述。辜勇去给小女孩儿送吃的,发现她一个人独自坐在楼梯间,她说自己的奶奶被人拉走了。辜勇陪她坐在楼梯间,之后他躺在屋顶上,心情复杂,眼眶含泪。辜勇给人送外卖,对方给熬了一份清肺的梨汤,捧着那杯暖暖的梨汤,看着上面的字条,辜勇心里涌上一股暖流。碰巧遇上小帅,说是猫主人高额赏金找猫,小帅拉他一起帮忙。后来辜勇就着梯子上到高台,竟然看到了一个站在楼顶的人,他以为对方想轻生,上前劝了几句,后来发现这个大哥只是想出来透透气。小帅给人猫救下来了,但他没有要对方的钱。辜勇看到平小安发了朋友圈,便特地来接送她。平小安到家后没有进家门,而是拿了东西就又回到车上,她担心自己会传染给父母,所以没有和父母见上一面。辜勇心里也不是滋味,将平小安送走时,她给了他自己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一个N95的口罩,让他一定要保重。此后,护士长也在打趣平小安,平时喊辞职比谁都积极,但关键时刻还是没有临阵脱逃。辜勇给小女孩儿送去饭菜,想话题和她说话,不想让她闷出病,小纪念一直默默在听着,只是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从小区里下来,辜勇继续给纪述打电话,但还是打不通。之后接到护士长一个匆忙的电话,说是找到了纪述,对方刚被他们抢救回来,病情正在好转。激动万分的辜勇立刻开车去找纪念,告诉她,她的父亲纪述还活着。那晚,很多武汉人民自发喊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辜勇红着眼把这一幕录了下来。辜勇自发接送医护工作者,遂她们的愿带她们逛武汉空无一人的街道,让这些医护工作者在救死扶伤之时,得以片刻的欢愉和喘气。一直以来,辜勇一直和文静保持着安全距离,避免产生传染,可这次的事情也让文静看到了辜勇的担当和勇气。后来,辜勇和小帅看到了许多援鄂医疗队,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在路边呐喊武汉加油。
- 第5集 《同行》
- 乐彬是一名在武汉上班的实习医生,目前在上海实习,颇受到老师的器重。临近春节,妈妈表示希望他能回来陪他们过节,但乐彬不想放弃这次学习的好机会,所以拒绝了。2020年1月18日,荆汉市的左公村,过年的气氛浓厚,身为检验科医生的荣意在家人的殷切期盼下终于回了家。乐彬发现群里炸开了锅,说是武汉出现了不知名的病毒,病人骤然增多,就连腿刚做完手术的袁老师也带病上一线。乐彬十分担心,提出要回去,但洪主任却让他留在这里好好学习。荣意去买酱油,无意中看到电视上播放的有关新冠肺炎病毒的新闻,作为医生的容易立马警惕起来。同为医生的乐彬,也在上海关注着武汉的疫情。社区里的阿婆给荣意打电话,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荣意提醒她不要去医院,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乐彬让同事预测了感染人数,过不久就会表现为井喷,后来听说封城,乐彬认为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阻止人员流动就是阻止病毒的传播。乐彬又接到社区阿婆的电话,她给荣意交代后事,荣意决定返回武汉。除夕夜这一天,乐彬接到师兄打来的电话,看到袁老师不顾身体,在前线忙着,乐彬终于下定决心回武汉帮忙。而此时的荣意,说服母亲和父亲同意自己回卫生院帮忙,母亲默认,但还是有些难过和心疼,父亲则去借回汽车。但二舅没有同意借车,荣意决定自己骑车去。乐彬没来得及买机票,只能坐火车先去长沙,这是离武汉最近的地方,剩下的两百多公里再想办法。荣意在父母的注视下,骑着单车离开了家,她一直在流泪,母亲也十分地心疼。乐彬在车上过了除夕夜。火车到了一站,他醒来才惊觉自己已经睡了很长的时间。此前他已经让同事退房,他明白此次的武汉之行,是要打一场持久战。荣意的车子坏了,没法骑过荆汉大桥,为此发了一个郁闷的朋友圈,被乐彬误以为是她想不开,赶紧给她打电话,直到车上没信号,他们才挂了电话。荣意在包里看到了母亲为自己准备的小零食,感动之余,决定走路前往武汉。她完全就是一个逆行者,在很多人恨不得离开武汉之时,毅然奔赴前线。乐彬去租车,对方得知他是医生,答应给他租车,并且向公司申请租金全面,作为一个退役的老兵,他对乐彬致以崇高的敬意。荣意则开了一辆共享单车,即便途中遇到大雨,也没有产生任何退缩的想法。乐彬前路不通,就另寻其他能通往武汉的路。他接到了袁老师的电话,而后产生了满腔的悲伤,不幸的是,在途中乐彬租借的车子轮胎坏了,他只能步行前进。巧的是,竟然遇上了骑着共享单车的荣意,但一时之间,两人并没有认出彼此就是网上一起同行的网友。
堡拳和胶照鸦参乃灶厚嚷元芝考资料 [7]
出品人 | 王建军、宋炯明、吕超、龚宇(联合) |
制作人 | 王磊卿(总制片人)、孙昊(制片人)、侯宇静(制片人)、罗刚(执行制片人)、张琼(执行制片人)、张秋杰(制片主任)、扎西(后期制片) |
监制 | 陈雨人(总)、徐辉、鱼洁、谭欣 |
导演 | 张黎(生命的拐点篇)、韩晓军(生命的拐点篇)、沈严(摆渡人篇)、刘海波(摆渡人篇)、滕华涛(同行篇)、林妍(同行篇)、刘江(搜索篇)、汪俊(方舱篇)、曹盾(救护者篇)、彭三源(我叫大连篇)、杨阳(武汉人篇)、杨文军(口罩篇)、姚晓峰(决战火神山篇)、李宁、曹振宇(口罩) |
编剧 | 梁振华(生命的拐点篇)、高璇(摆渡人篇)、任宝茹(摆渡人篇)、黄彦威(同行篇)、李海蜀(同行篇)、徐速(搜索篇)、六六(方舱篇)、费慧君(救护者篇)、李晓亮(救护者篇)、彭三源(我叫大连篇)、周萌(武汉人篇)、王莹菲(武汉人篇)、李田(口罩篇)、冯骥(决战火神山篇)、郭澄骏(我叫大连)、沈芷凝(口罩)、李田(口罩)、西贝(口罩)、吴忠全(口罩) |
摄影 | 阿迪江(生命的拐点)、李希(摆渡人)、徐潇川(救护者)、刘昶君(搜索24小时)、甘运全(火神山)、(口罩)、姜林林(方舱)、李强(我叫大连)、葛利生(武汉人) |
配乐 | 谭旋 |
剪辑 | 张文(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刘磊(救护者) |
美术设计 | 李越(生命的拐点)、邸琨(摆渡人)、兰斌(同行)、杨志家(救护者)、韩忠(搜索24小时)、张雨(火神山)、班伟祯(方舱)、林潮翔(我叫大连)、王铁力(口罩)、蒲哲英(武汉人) |
造型设计 | 姜懿迅(生命的拐点)、王琰(同行)、张丽(救护者)、(口罩)、宋韬(救护者)、(口罩)、李萌(搜索24小时)、李静宜(方舱)、李善葳(我叫大连) |
灯光 | 孙俊峰(救护者) |
发行 | 陈兆羚 |
参考资料 [2] [8-10] [36-41]
张汉清
演员张嘉益
配音-
江汉医院前任院长,与现任院长谭松林是师徒关系。他经历过SARS、禽流感,有很丰富的对付传染病的经验,但面对如此迅猛的疫情也是措手不及。他逐渐判断出这是一个具有很强感染性的病毒,对病毒的检测、治疗以及后续防疫提出了很多中肯建议。他强忍渐冻症带来的病痛,依旧奋战在抗疫前线,虽然步履蹒跚,却坚定无比。
谭松林
演员周一围
配音-
江汉医院现任院长,前任院长张汉清的徒弟。张汉清向他吐露渐冻症病情的担忧,却意外发现他疑似感染。为了抗疫成功,他愿意遗体捐献解剖,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谭松林在病愈后重新了回到岗位上。
陆曼琪
演员谭卓
配音-
武汉江汉医院ICU主任。武汉出现病情可疑的患者,各大医院陆续转来许多类似症状的病人,她被急召回医院。老院长张汉清下了重大决定,但与她和谭松林产生分歧。她虽不悦张汉清带病参加抗疫,但她还是以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张汉清。她和谭松林、张汉清想方设法让江汉医院在超负荷状态下收治尽可能多的新冠病人。
柳小可
演员张天爱
配音-
江汉医院护士长,谭松林妻子。为了更好的进行抗疫工作,她自愿剪掉长发。为了节省护目镜,她强忍着眼泪。她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长,患者江浩并不待见她,面对患者的不待见和不理解,使她难过得哭了,但是她还是坚守在一线。
毛真真
演员何蓝逗
配音-
确诊后新冠肺炎后转到江汉医院治疗的病人,一开始不愿意接受自己患有新冠肺炎,一直没有好好配合医生治疗,一心想离开医院回北京参加考试。但她的男友贾长安,经常和她视频通话鼓励她,经过医院的有效治疗,病情全愈后出院。
辜勇
演员雷佳音
配音-
武汉市普通外卖小哥,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封城后,不顾妻子文静的反对,志愿充当城市“摆渡人”帮助医护人员和市民。将自己的安全置身事外,在危难时刻帮助小女孩寻找已确诊病毒肺炎、被医院收治的爸爸。虽不知道小女孩爸爸在哪家医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作为外卖小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抗疫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3] [7] [10-15]
创作背景
该剧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集结国内一线制作力量筹拍的一部时代报告剧。该剧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的指示精神,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原型人物、故事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塑造抗疫一线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群像,以一个个剖面展现抗疫人民战争的全景画卷,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8]。
该剧由10个动人的故事组成,由十个编剧导演担纲创作,每个故事分上、下两集,全剧一共有20集 [8]。
为体验武汉战疫现场,主创深入一线采访、体验生活。为还原武汉第一座方舱医院,剧组在上海的一座体育馆按1:1的比例专门搭建了方舱。为更严谨地表现具体情节,拍摄时邀请参与战疫的医护人员指导 [19]。
创作历程
编剧六六在2020年3月7日发文称一早将出发去疫情一线地区武汉实地采访调研。她表示一开始是婉拒了《在一起》的编剧任务,但作为《在一起》的编剧之一,必须率先去武汉采访调研,不能仅靠几篇网络文章就搞创作,要有真情实感,所以需要去一线找那个打动自己的人和事。
整部剧采取纪实风格,所有编剧、导演在前期都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调研。在剧本集中创作的3月、4月,编剧六六冒险进入武汉收集素材,其他编剧、导演也通过远程采访等方式对大量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演员陈数与原型陈静护士长在拍摄前交流,谈及动情处,两人一起流泪 [9]。
拍摄过程
2020年2月,该剧组建主创团队,4月第一个故事开机,5、6月集中拍摄,8月全剧杀青 [19]。
前期宣传
2020年3月13日,该剧在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下,在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正式宣布筹拍 [20]。8月6日,该剧发布在上海举行首发仪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韵斐,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军,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长、总裁宋炯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雨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磊卿等领导出席了片花首发仪式。《生命的拐点》编剧梁振华;《摆渡人》编剧高璇、任宝茹;《救护者》主演朱亚文、徐璐;《同行》导演滕华涛、林妍,主演赵今麦;《决战火神山》主演陈数;《搜索:24小时》导演刘江;《武汉人》导演杨阳,编剧周萌、王莹菲,主演张萌;《方舱》导演汪俊,《我叫大连》编剧兼导演彭三源,主演刘琳;《口罩》主演海清、董璇等出席发布会 [11]。9月18日,该剧首发剧照,张嘉益、靳东、朱亚文、贾乃亮、雷佳音、邓伦、冯绍峰、海清、黄景瑜、杨洋、赵今麦等演员的剧中造型揭晓 [12]。9月22日,该剧发布协力群像海报,正式定档9月29日播出 [13]。9月24日,该剧公布人物海报 [14]。
参考资料 [16-18]
时间 | 获奖届次 | 获奖名称 | 获奖方 | 获奖情况 |
---|---|---|---|---|
2021年4月 | 影视榜样·2020年度总评榜 | 特别贡献奖 | 《在一起》 | 获奖 [24] |
2021年5月 | 第27届上海电视节 | 最佳中国电视剧 | 《在一起》 | 提名 [25] |
2021年 | 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 国际传播奖 | 《在一起》 | 获奖 [26] |
2021年8月 | 首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 | 建党百年全国优秀电视剧 | 《在一起》 | 获奖 [27] |
2021年10月20日 | 第四届初心榜 | 第四届初心榜年度影响力电视剧荣誉 | 《在一起》 | 获奖 [28] |
2021年11月18日 | 2021年度亚广联奖 | 电视剧类大奖 | 《在一起》 | 获奖 [29] |
2022年11月 | 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 | 优秀电视剧奖 | 《在一起》 | 获奖 [31-32] |
- 整个团队克服了筹备时间紧、反季节拍摄、疫情尚未结束等各种困难,埋头工作、毫无怨言 [9]。
- 开播发布会上,演员朱亚文,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在同一件防护服上签名,呼应剧名《在一起》 [9]。
播出时间与平台
参考资料 [4] [21]
收视情况
/ | 东方卫视CSM59城收视 | 浙江卫视CSM59城收视 | 江苏卫视CSM59城收视 | 广东卫视CSM59城收视 | ||||||||
日期 | 收视率% | 收视份额% | 排名 | 收视率% | 收视份额% | 排名 | 收视率% | 收视份额% | 排名 | 收视 率% | 收视份额% | 排名 |
2020.9.29 | 1.151 | 4.47 | 4 | 1.471 | 5.68 | 2 | 0.829 | 3.21 | 5 | 0.575 | 2.22 | 7 |
2020.9.30 | 1.006 | 3.7 | 2 | 0.996 | 3.66 | 3 | 0.965 | 3.56 | 4 | 0.694 | 2.55 | 5 |
2020.10.1 | 1.08 | 4.03 | 3 | 1.22 | 4.54 | 1 | 0.96 | 3.58 | 4 | 0.785 | 2.92 | 5 |
2020.10.2 | 1.234 | 4.73 | 3 | 1.537 | 5.88 | 2 | 1.035 | 3.97 | 4 | 0.747 | 2.86 | 6 |
2020.10.3 | 1.282 | 4.83 | 2 | 1.241 | 4.66 | 3 | 1.082 | 4.08 | 5 | 0.717 | 2.7 | 6 |
2020.10.4 | 1.251 | 4.69 | 3 | 1.347 | 5.05 | 2 | 1.075 | 4.03 | 5 | 0.767 | 2.88 | 6 |
2020.10.5 | 1.241 | 4.58 | 3 | 1.141 | 4.22 | 4 | 1.536 | 5.68 | 2 | 0.719 | 2.66 | 6 |
2020.10.6 | 1.225 | 4.59 | 3 | 1.158 | 4.34 | 5 | 1.550 | 5.81 | 2 | 0.703 | 2.63 | 6 |
2020.10.7 | 1.314 | 4.83 | 3 | 0.987 | 3.64 | 5 | 1.595 | 5.88 | 2 | 0.701 | 2.58 | 6 |
2020.10.8 | 1.460 | 5.31 | 3 | 1.319 | 4.79 | 4 | 1.770 | 6.46 | 2 | 0.759 | 2.77 | 6 |
《在一起》作为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选取疫情期间的社会生活不同切面,用纪实性的创作风格、单元剧的制作模式,起用不同编剧、导演及演员等台前幕后演职人员共同完成。不论是聚焦于抗击疫情时刻冲锋在一线的医疗人员的《生命的拐点》、《同行》、《救护者》、《方舱》、《火神山》;还是反映当疫情来临时,普通群众、基层服务工作者、志愿者、流调人员及小商品老板等来自各行各业,表现全民同心抗击疫情的《摆渡人》、《搜索:24小时》、《口罩》、《我叫大连》、《武汉人》等;都传达了中国人民在这场突发的公共危害性事件中,始终秉承团结一心、英勇无畏、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新京报评》) [22]。
《在一起》与时代的脉动在一起,与火热的生活在一起,与人民的悲欢在一起,这是《在一起》的成功密码,也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启示。该剧以“真实”破题。抗疫题材必然会带来高关注度,观众也必然带着放大镜来审视和考量。真实再现生活本来的样貌和自身的发展逻辑,才可能与观众达成真实可信的共识。生活的样貌不仅包括真人真事,还包括故事呈现的现实场景和生活细节。该剧中的主角,是在这场战疫中伸过手、出过力的每一个“你”。10个故事,几乎每个故事都有人物成长的弧光,这样的挺身而出才令人感动和信服。人物可信了,故事便在观众心里扎下了根。该剧不是一部常规意义的电视剧。在抗疫这一主题之下,10组不同风格的编剧、导演、演员完成各自篇章,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人民日报》评) [19]。
《在一起》作为一部时代报告剧,整体风格以小见大,每个单元故事的主角和其他角色群像包括了武汉本地医护工作者、各地援鄂医疗队、外卖小哥、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解放军医疗队、广大武汉居民等。很多角色并不是在疫情期间做出了丰功伟绩,他们只是在履行着本职工作,但他们就是涓滴汇海的中国力量,他们既是小人物又是大英雄。该剧通过一个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讴歌了疫情期间无数普通人牺牲小我、牺牲小家、成全他人、成全大家的奉献精神,致敬了他们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光明日报》评) [23]。
网站 | 评分 | 参评人数 | 统计截止日期 |
豆瓣 | 8.4 | 106002 | 2023-12-11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