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尚书
- 外文名
- Book of Documents
Minister
- 定 义
- 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
- 性 质
- 官职名称
- 始 置
- 战国 [2]
- 所属国家
- 中国
沿革介绍
播报编辑
战国时亦作“掌书”,齐、秦均置。秦属少府,秩六百石,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白榜、尚浴、尚席,称“六尚”。武帝时,选拔尚谅祖牛书、侍中组成“中朝”(或称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因系近臣,地位渐高市讲誉。和御史、史书令史等都是由太史选拔。
在汉宣帝时期权势就已经很罪婚戏高,《汉书》盖宽饶传记载,担任卫司马的盖宽饶向尚书投诉卫尉不合理差遣,尚书责成卫尉废除弊端。卫尉是中二千石,仅次于三公的品秩,尚书在当时已经是有实权的职务了。《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注解:《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成帝置尚书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东汉政悉归尚书台,各曹尚书地位更见重要,其主客尚书令至成为总揽事权的贵官。时尚书分掌各曹,官名只称尚书,不冠踏地乃以某曹名义。汉灵帝任梁鹄为选部尚书,始用曹名。
魏有五曹,晋增为六曹。后尚书台改名尚书省,枣旬捆曹改称部,列曹(各部)尚书遂为贵官。曹魏时尚书为第三品,六尚书又以吏部尚书居首踏臭,此后延续 [3-4]。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尚书在隋、唐正三品。尚书在明正二品篮催跨誉。
相关官职
播报编辑
兵部尚书:兵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国防部部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总参谋部总长、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书记(明清兵部负责作战计划,明清前只负责兵籍管理、战马的繁育、军需物质的转发)。
刑部尚书:刑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兼公安部部长、司法部部长、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最高法院副院长。
相关记载
播报编辑
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书四人,韦昭曰:“尚,奉也。”分为四曹。
《汉旧仪》曰:“亦云主刺史。”
蔡质《汉仪》曰:“天子出猎,驾,御府曹郎属之。”凡六曹。
蔡质《汉仪》曰:“右丞与仆射对掌授廪假钱谷,与左丞无所不统。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钟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卫士传言五更,未明三刻后,鸡鸣,卫士踵丞郎趋严上台,不畜宫中鸡,汝南出《鸡鸣》,卫士候朱爵门外,专传《鸡鸣》于宫中。”应劭曰:“楚歌,今《鸡鸣》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