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最后的爱,最初的爱
- 外文名
- 最後の恋、初めての恋
- 其他译名
- 最后的爱、最初的爱
- 类 型
- 爱情
- 出品公司
- 上海电影集团、日本电影眼娱乐
- 制片地区
- 中国、日本
- 拍摄地点
- 中国
- 导 演
- 当摩寿史
- 编 剧
- 当摩寿史、长津晴子、山村裕二
- 片 长
- 118 分钟
- 上映时间
- 2004年12月20日
- 对白语言
- 中文普通话、日语、英语
- 色 彩
- 彩色
- imdb编码
- tt0453326
- 出品时间
- 2004年
早濑是日本一家著名汽车公司的户悼乌职员,同时遭遇朋友和爱人背叛的他,人生的时钟仿佛一下子停止了似的,几乎失去了生存的乐趣。恰好此时公司禁轿埋举派遣他到上海的分公司任职,虽然将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更无法预期在上海的生活会怎样,但早濑仍像逃跑似的第一时间离开了日本。
初到上海的日子是平淡安宁的,上海悠闲浪漫的气息使早濑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一些,但一次偶然的邂逅却再度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因为葛棕船一把雨伞,早濑认识了一对上海的“姐妹花”,姐姐方敏是一个温柔恬静,善于隐藏心事,但很超脱的女孩。妹妹方琳是一个主修日语的大学生,充满着青春朝气和驿动的激情。对于早濑来说,方敏就像是一记贴心的良药,温柔地抚慰着他破碎的心,而妹妹方琳则像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随时随地洒落在他的心头。
与两人的相处的日子是美好的,姐妹俩的温柔和激情融化着早濑那颗冰冷的心,生机勃勃的上海也让他重新对生活燃起了激情。但幸福的时光却又显得那么短暂,在不知不觉中,她拘棵早濑意识到自己爱上了姐姐方敏,但有无法抗拒妹妹方琳如火的热情。
同样充满青春朝气的大男孩阿德是方琳最好的朋友,劝寒在生活中更是一个随时供方琳倾诉的对象,其实他的内心一直深爱着青梅竹马的方琳,但爱人却单恋上了早濑,浪漫的申城又多了一颗失落的心。即便如此,阿德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着方琳、默默地用真诚的爱陪伴着方琳。
热情率真的方琳把这个来自日本的男人作为初恋的对象,近乎狂热地地追求着,但当她全心付出后却伤心地发现,早濑的心中早已有了钟爱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姐姐。在亲情和爱情的两难抉择中,方琳痛苦地放弃了爱情,选择了亲情,可这时却传来了姐姐方敏身患绝症去世的消息 [2]旋辩辨腿战煮连。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3]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2]
- 徐静蕾以前听说日本人办事认真,真正拍片时完全体会到了,每个镜头或细节常常重复好几遍,又因为语言不通,她学的是俄语,片中与渡部的戏却用英语交流。
- 董洁表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为了爱情如此果敢。在生活中碰到这种事情肯定先放弃,哪怕那个男人爱的是她 [1]。
- 片中徐静蕾、董洁扮演的“方敏”、“方琳”姐妹的家选在山阴路附近的二医大宿舍楼,潮湿、拥挤的环境令人仿佛重回“72家房客”时代;方琳上课的教室是交大本部的旧教学楼,墙面斑驳陈旧,据说仅供学生夜自修,学校早就建成了崭新的教学楼 [4]。
影片上映
上映国家 | 上映时间、细节 |
---|---|
中国 | 2004年2月11日 [5] |
法国 | 2004年5月14日(戛纳电影展映) [6] |
日本 | 2004年12月20日 [7] |
网站 | 评分 | 参评人数 | 统计截止日期 |
豆瓣 | 6.4/10 | 3826 | 2024/9/22 [10] |
正面评价
该片并不是仅仅以恋爱为主题的影片,更是描写受伤的心灵如何相互牵引、如何在相互之间找到彼此来自内心的自我、并面对真正爱情的心路过程的影片。同时,影片描写了一个悲观失望的人物,面对充满无限希望的大都市上海,迸发出希望之火焰 [8]。(新浪网评)
负面评价
《最后的爱、最初的爱》一片中刻意而做作的谈情说爱,不仅未带来些许柔情,却显示出日本爱情片创意上的山穷水尽和中国电影在商业合作上的盲从。
节奏上还算明快,镜头上还算秀气的电影,虽然囊括了经典爱情片中御用的煽情元素和浪漫外壳,却也因此丧失了生活中最起码的灵气和质朴,仅仅是对传统套路的剪切拼凑和再现。
故事的舞台由东京转移到上海,却丧失了《东京爱情故事》中爱情与都市生活水乳交融的气质。日本导演对上海的陌生程度,就如同男主角在影片中的迷失一般。虽然故作镇静的定义化独白放眼城市的轮廓,却不足以掩盖对细节调配的犹豫不决。现在的上海和喧嚣的东京一样并不适合失落中的男主角,远离城市的僻静小镇才是他的所需,于是影片灵魂脱壳般延展出男主角驶向郊区的田园生活,却和都市爱情的主题严重脱节。渡部笃郎扮演的早濑,是个抑郁绝望的日本白领形象。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半点积极乐观的品质,他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活的任性苛刻,简直就是对观众的教唆。渡部笃郎以往的花心大少形象,并未因影片的悲情基因而有所收敛。在完成片头的几段仪式性的悲情戏后,很快又发挥出自己的负心汉本色表演。他把《天国情书》中的轻浮演技再次带到该片,处处留情的情圣作风,使他很快又周旋于方敏和方琳两个中国女人之间。而每每在公作之余,便再次拿出自己的爱情创痛作为逃避工作的借口。
徐静蕾扮演的方敏、一个濒临死亡的女人,并未换来观众些许同情的泪珠,反为她的自私和执拗感到不快。在她与妹妹方琳之间看不到亲情,只有女人小心眼儿的明争暗斗。哪怕是她所谓的对妹妹隐瞒病情的动机,也蕴涵着内心对爱情告急的惧怕。董洁扮演的方琳也不是一个健康的角色。这位就读于日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不仅理直气壮地和她的小情人“司机”关系暖昧,还试图横刀夺爱抢走姐姐的情人,夹杂在方敏与早濑之间玩起的“师生恋”很煞风景。
如此这般的角色,使影片的浪漫情怀遗失殆尽。方敏与早濑二人依仗蹩脚的英语勉强沟通,根本不具备恋人间的默契,更缺乏透彻而明晰的爱情。
影片的最大败笔在于剧情的缺乏逻辑和恋爱的虚假老套,方敏和早濑的几次街头邂逅存在着太多的机遇性和偶然性,不足以为两人的相恋增添说服力。而妹妹方琳每次尴尬的现身更是差点把该片变成一部科幻片——综合以上所述,《最后的爱、最初的爱》绝对陷入了爱情“审美疲劳” [9]。(新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