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上有细绒毛;叶片为卵状心形,托叶为披针形,常早落;花单生,花萼为钟形,花冠初为白色或淡红色,后逐渐变为深红色;果实为扁球形,有淡黄色的毛附着。花期8到10月。 [15]其花或白或粉或赤,不同品种的花色和花型不一,种类繁多。其花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 [16]
木芙蓉原产中国湖南,现今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和大部分南方省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也有栽培。 [15]木芙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寒、耐水湿、耐修剪,适宜栽植于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繁殖栽培方法有扦插、压条,分株和播种。 [17]
木芙蓉是中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其适应性强,花大色美,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经常被用于园林建设中,适宜配植于池畔、堤岸、水际,是四川省成都市的市花。 [17]木芙蓉除具有十分良好的园林观赏价值外,还具有非常多的实用价值,《妇人良方》《湖南药物志》记载木芙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烧烫伤、跌打损伤。 [18]木芙蓉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多种有害气体具有抗性和吸收性,不仅如此,其还有净化灰尘、烟尘的作用。 [19]
- 中文名
- 木芙蓉
- 拉丁学名
- Hibiscus mutabilis L.
- 别 名
- 酒醉芙蓉、重瓣木芙蓉、三变花、九头花、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 [22]
- 界
- 植物界
- 名称由来
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婶料拳“木芙蓉”。木芙蓉开的花一日三变,故又妹汽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煮淋,因而又名“拒霜花” [13]
- 栽培历史
木芙蓉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至华南地区,在我国有近三千年的栽培 历史,历史上关于木芙蓉的文字、绘画记载不计其数,湖南湘江一带自唐代始就广泛种植木芙立影厦蓉,唐代诗人谭用之赞曰“秋风万里芙蓉国”;毛泽东的“芙蓉国里尽朝晖”谅夜骗,其中“芙蓉国”指的就是湖南省。 [5] [23]
- 本草考证
《本草图经》和《本草纹煮府纲目阿枣整漏》明确记载了木芙狼辣蓉花叶“味辛平,无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本变型不同于原变型在于花系重瓣,木芙蓉(原变型)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绒毛。叶宽卵形至圆卵形或心形,直径10-15厘米,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被星状细绒毛;主脉7-11条;叶柄长5-20厘米;托叶披针形,长5-8毫米,常早落。 [20]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约5-8厘米,近顶端具节;小苞片8,线形,长10-16毫米,宽约2毫米,密被星状绵毛,基部合生;花萼钟形,长2.5-3厘米,裂片5,卵形,渐尖头;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直径约8厘米,花瓣近圆形,直径4-5厘米,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长2.5-3厘米,无毛;花柱枝5,疏被毛。花期8-10月。 [1]
部位 | 木芙蓉 | |
---|---|---|
花 | 花瓣5,近圆形,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长2-3厘米,无毛;花柱分枝5,疏被柔毛,柱头头状 | 花系重瓣 |
图片 |
参考资料 [1]
中国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梧桐山(深圳考察队1973)、莲塘(李沛琼89114)、东湖公园(徐有才89447))、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栽培,系中国湖南原产。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也有栽培。 [1] [21]
木芙蓉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忌干旱。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露地栽植时,冬季地上部分常冻死,但第2年春季能从根部萌发新条,秋季能正常开花。为深根性植物,根系粗壮稍具肉质。对土质要求不严,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土质肥沃之处生长 良好,尤以邻水栽培为佳。 [5]生长较快,萌蘖性强。对SO2抗性特强,对Cl2、HCl也有一定抗性。 [2]
木芙蓉的繁殖有扦插法、压条法、分株法和播种法4种方法。
- 扦插
多在秋末冬初进行,以长度为 10~15cm 的 1~2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 [24]将枝条离地面5厘米至10厘米处剪断,截成10厘米至15厘米的插条,每50根捆成一束,在背风向阳处挖沟(坑)贮藏,沟深40厘米,宽50厘米,捆好的枝条在坑内垂直排列整齐,选择湿润沙壤土或洁净的河沙,覆盖10厘米至20厘米的干净湿砂,以后保持砂土湿润。翌年春天,其基部已经形成愈合组织,扦插很容易成活。也可在春季的3月至4月剪取枝条扦插,插穗宜选取一年生健壮而充实的枝条,每段长10厘米至15厘米,插于沙土中1/2左右,在北方地区应罩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约1个月左右可生根。 [3]
- 压条
在6月至7月进行,选择一年生健壮枝条或当年生已木质化的嫩枝。 [24]压入土中,由于生根容易,不必刻伤,约1个月后生根,两个月后与母株分离,连根掘起,上盆在温室或地窖内越冬,翌年春天栽种。 [3]
- 分株
2月至3月进行,于早春萌芽前进行。将植株的根挖出后分开,采用湿土干栽的方法,栽后压实,5天后浇一次透水。当年生长很快,到10月就能开花。 [3]
- 播种
播种繁殖可于秋后收取充分成熟的木芙蓉种子,在阴凉通风处贮藏至翌年春季进行播种。木芙蓉的种子细小,可与细沙混合后进行撒播。播种时注意苗床土要细,撒种要稀,覆土要薄,播后需保持苗床湿润,1个月后即可出苗,翌年春季方可移植。木芙蓉在湖南地区种子成熟度不好,不易采集 ,因此很少采用播种法。 [5]
- 栽植土壤及肥水
木芙蓉栽植要施足基肥,采用打孔施肥,即在树冠附近均匀打孔施入。为使其生长旺盛、花繁叶茂,最好每年重施冬肥、适施花前肥。冬肥在每年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叶芽开始萌动前施,可在树冠外围开 围沟或条沟,施磷钾肥和腐熟的有机肥,沟深40cm左右,宽约33.3cm。施后覆土。花前肥在开始开花之际施入尿素加适当磷肥,每株约撒0.5kg,撒在树冠根部,然后浇水,可使花色更加艳丽。 [5]
木芙蓉在春季萌芽期需满足其水分需求,特别是在北方旱季,需经常灌水。在湖南地区炎夏季节应多浇水,以保持湿润,水源困难的地方可用稻草覆盖,保湿效果良好。随着气温的降低,入秋后适量减少水分,一般在花蕾透色时应适当控水,以控制其叶片生长,使养分集中在花朵上。湖南露地栽培的木芙蓉管理粗放,因为自然的降水规律与其生长需水大致吻合,除盛夏季节,其他时间基本能满足其水分需要。 [5]
采用盆栽的木荚蓉宜选用较大的瓷盆或素烧盆,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好,生长季节要有足够的水分。冬季移至背风向阳处即可保证其充分休眠。 [5]
- 光照管理
木芙蓉性畏寒,喜阳光,寒冷地区应选被风向阳处栽植,过分荫蔽则生长缓慢,枝条细长,影响花芽分化。盛夏宜略加遮荫。秋季孕蕾开花期需充足的光照,如此时光照不足,加之阴雨连绵,易引起落花落蕾。 [5]
木芙蓉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危害严重时可引起植株衰弱及叶片变黄、早枯。早期叶片正面出现多个小斑,接着小斑汇合成没有明显边缘的白粉状大斑,秋末在白粉处产生黑褐色小颗粒。
防治方法:秋末清除病株并烧毁;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2000倍液喷洒,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或在早晨 露水未干时喷撒50%硫磺粉。 [7] [25]
盾蚧
蚜虫
红蜘蛛
角斑毒蛾
刚孵化的幼虫群集在叶背面,取食叶肉而只留上表皮,3龄幼虫分散取食,老熟幼虫在叶背面结茧化蛹;冬季前,3龄幼虫在树皮下越冬。
防治方法:冬季刮除树皮下的越冬幼虫,在6月上、中旬用20%三氯苯醚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 [7]
小绿叶蝉
防治方法:清除植物周围的杂草,消灭越冬处所,减少第2年的虫口基数;第1次发生高峰期前,用50%杀螟松、50%新硫磷、菊酯类杀虫剂各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喷洒。 [7]
大青叶蝉
防治方法:于9月底成虫产卵前在枝干上涂药剂,防止产卵。在若虫危害期喷洒50%西维因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 [7]
朱砂叶螨
防治方法:喷洒40%氧化乐果1000~5000倍液。喷药时应对准叶背面,并注意喷洒内膛及中、下部叶片。 [7]
茎皮含纤维素39%,茎皮纤维柔韧而耐水、洁白柔韧、耐水湿,可供纺织、制绳、缆索、作麻类代用品和原料,也可造纸等用。古人还用木芙蓉鲜花捣汁为浆,染丝作帐,即为有名的“芙蓉帐”。 [2]
固土护坡
木芙蓉在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防护中作用十分显著,因其拥有盘根错节的根系,也有能向土壤内部伸展的侧根,这样使根系与土壤接触的面积不断增大,同时根系与土壤的固着强度也大大增加,从而有助于边坡稳定性的增强。 [2]
净化大气
小枝、叶片、叶柄、花萼均密被星状毛和短柔毛,能有效地吸附大气中飘浮的固体颗粒物;另外,木芙蓉对SO2抗性强,对Cl2与HCl也有一定抗性。它不仅是优良的园林观花树种,同时也是工厂周边环境绿化净化的理想树种。适合在精密仪器厂、自来水厂、电视机厂等要求周边环境尘埃少、空气洁净的地点种植。 [2]
与其他园林植物一样,木芙蓉的枝、干、芽、叶有其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四季中的不同形态,主要表现春季梢头嫩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夏季绿叶成荫,浓荫覆地,消除炎热带来清凉;秋季拒霜宜霜,花团锦簇,形色兼备;冬季褪去树叶,尽显扶疏枝干,寂静中孕育新的生机;一年四季,各有风姿和妙趣。 [8]
由于花大而色丽,中国自古以来多在庭园栽植,可孤植、丛植于墙边、路旁、厅前等处。特别宜于配植水滨,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所以《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称。此外,植于庭院、坡地、路边、林缘及建筑前,或栽作花篱,都很合适。在寒冷的北方也可盆栽观赏。
芙蓉花因光照强度不同,故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木芙蓉的花早晨开放时为白色或浅红色,中午至下午开放时为深红色。人们把木芙蓉的这种颜色变化叫“三醉芙蓉”、“弄色芙蓉”。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为银白色,一半为粉红色或紫色,人们把这种芙蓉花叫做“鸳鸯芙蓉”。因为园艺科技的进步,人们培养了复色芙蓉花,使其花瓣上镶有彩边、彩色条纹、斑块、斑点等,花朵也更加硕大,花期更为长久。 [9]
木芙蓉花亦可烧汤食,软滑爽口,烹饪时加入此花可起到提味增香的作用,花瓣与鸡肉一道可制成芙蓉花鸡片;与竹笋同煮可制成雪霞羹;与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还可与面粉调合,放入油锅中炸,炸后与软骨煨汤等。 [2]
功能主治
木芙蓉的花、叶、根富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还原糖等,均可入药。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10]目前,木芙蓉叶的临床应用主要为治疗炎症感染和术后某些疼痛、治疗乳房疾病。木芙蓉叶相关的临床制剂主要有用于流行性感冒的芙蓉抗流感片、芙朴感冒颗粒和复方木芙蓉涂鼻膏,用于湿热型阴痒的复方芙蓉泡腾栓。 [23]
用法用量
0.3~1两;外用适量,以鲜叶、花捣烂敷患处或干叶、花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浓茶调敷。 [10]
附方
1、治吐血、子宫出血、火眼、疮肿、肺痈:芙蓉花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3、治蛇头疔、天蛇毒:.鲜木芙蓉花二两,冬蜜五钱。捣烂敷,日换二至三次。(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5、治灸疮不愈:芙蓉花研末敷。(《奇效良方》)
6、治虚痨咳嗽:芙蓉花二至四两,鹿衔草一两,黄糖二两,炖猪心肺服;无糖时加盐亦可。(《重庆草药》)
7、治经血不止:拒霜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用米次下二钱。(《妇人良方》) [11]
栽培品种
变型
重瓣木芙蓉(变型)
该变型不同与原变型在于花系重瓣。
栽培于福建、广东、湖南、湖北、云南、江西和浙江等省。主供园林观赏用。 [1]
成都市市花
1983年5月26日,成都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正式命名芙蓉花为成都市市花。 [12]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妩媚娇艳,还特爱花。有一年她去逛花市,在百花中她看到一丛丛一树树的芙蓉花如天上彩云滚滚而来,尤其喜欢。孟昶为讨爱妃欢心,还颁发诏令:在成都“城头尽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绣。帝语‘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待到来年花开时节,成都就“四十里如锦绣”,广政十二年十月,孟昶的绿化城市工程大功告成,携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楼,相依相隈观赏红艳数十里,灿若朝霞的成都木芙蓉花。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称。后来,后蜀灭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掠入后宫。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偷偷珍藏他的画像,以述思念之情。赵匡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但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称为“爱情花”。 [12]
现今留存的关于木芙蓉的古代绘画作品多为工笔花鸟画,自唐代花鸟画兴起,到宋代达到巅峰,再到明清两代绘画作品,传世的含木芙蓉元素的绘画作品数量非常多。木芙蓉其花艳若荷花,又在霜降时节开花,笑傲霜天,且木芙蓉适宜种植于池畔、水滨,所以古画中的木芙蓉常选红蓼、芦苇、荷花等水边植物为伍,又或搭配丛菊等秋季 花卉,也有在画中添补珍禽、蜻蜓、游鱼、蝴蝶等为点缀。如最著名的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绘有芙蓉、锦鸡、蝴蝶、菊花,画中一枝芙蓉从左侧伸出,花枝上栖一只锦鸡,右上角两只彩蝶追逐嬉戏,左下角一丛秋菊迎风盛开。又如明朝画家吕纪《秋鹭芙蓉图》,此画表现是秋天野外荷塘一隅之景。画幅下端一片残荷,几簇菖蒲,荷塘边一丛木芙蓉,袅袅而立,花枝舒展,粉白色的重瓣芙蓉盛放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