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

加拿大主要港市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温哥华(Vancouver),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是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该市已连续多年被经济学人智库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 [1-2]
温哥华坐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核心地带,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城市。按人口来算,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2016年,温哥华市区人口已达63.2万。 [3]
温哥华拥有高度发达的电影制片业,是北美洲洛杉矶纽约之后的第三大制片中心,素有“北方好莱坞”之称。温哥华也曾与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联合举办过2010年的冬季奥运会冬季残奥会 [4]202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16个举办城市之一。 [13]
[15]
中文名
温哥华
外文名
Vancouver
别    名
北方好莱坞
行政区类别
地理位置
加拿大西海岸
面    积
115 km²
下辖地区
温哥华市、西温哥华市
政府驻地
温哥华内环中心区
电话区号
604、778
邮政编码
V5K—V6Z
人口数量
63.2万(2016年)
机    场
温哥华国际机场
火车站
温哥华市立火车站
车牌代码
VC
地区生产总值
1836亿美元(2016年)
方    言
英语法语
市    长
沈观健 [14]
铁    路
加拿大维亚铁路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早期发展

她才试原住柜全牛酷故民族
据考古学界的发现,原住民族在8000至10000年前已于温哥华一带出没,并于现史丹利公园、福溪境院全、基斯兰奴、格雷岬和菲沙河口等地设有村落。
温哥华在1858年隶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会,在当时,有人发现葛糠了温哥华的金矿,所以引发了菲沙河谷淘金潮,超过25000名淘金人士抵达低陆平原补给并准备前往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陆,却没有进入现温哥华市的范围。现市界以内首个欧洲人聚落待1862年才于现马宝区一带出现。布勒内湾对岸的穆迪围(今北温哥华市)于1863年出现一个锯木工场,标志着温哥华一带伐木业的开始。后来现布洛顿角一带出现了另一个锯木场,但因该带急湍的水流不利运作而于1867年迁至现歌雅街的尽头,改称喜士定木厂,并成为日后温哥华发展的核心地点。杰克·戴顿于1867年在喜士定木厂附近建立一间酒吧,现称煤气镇的聚落亦围绕着酒吧逐渐成型。
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政府于1870年在煤气镇进行勘查并划出一个名为格兰维尔的镇址;名称来自时任英国殖民地大臣固兰湖伯爵。凭着其深水海港的地理优势,格兰维尔镇址从多个地点中脱颖而出,被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选为其铁路总站所在。温哥华于1886年4月6日正式设市,名称来自乔治·温哥华,当时的南界仅及现第16街。同年6月13日发生温哥华大火,整座城市被摧毁。温哥华消防局其后正式成立,重建工作亦迅即展开。温哥华于1881年约有1000名居民,到1900年上升至2万人,到1911年再上升至10万人。

近代历史

1792年,英国人乔治·温哥华海军上校的探险船为找寻西北通路航海到巴拉德湾一带。1腊煮杠蜜862年起欧洲移民在海湾沿岸定居,建立了名为格兰维尔的锯木厂小镇。
1867年时,绰号“Gassy”的杰克·丹顿来到此地,他在盖士镇的华特尔街,即现址的盖士镇,盖了一个木造的沙龙酒吧供四面八方来的拓荒者憩息,这就是温哥华第一家饭店的起源。在城市西迁后盖士镇的经济便开始走下坡。
在1886年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通车后,温哥华正式设市,并公推杰克·丹顿为第一任市长。杰克·丹顿与他的幕僚决定为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将此城市命名为温哥华。人们为了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故将该市以温哥华来命名。之后,港口和城市便逐渐兴起,成为“通向东方的大门”。
邀杠赠1890年—1910年间,人口由1断立.3万增至10万。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有了通向欧洲和巴西的航运捷径,促进了港市的繁荣。 [4]
美丽的温哥华夜景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温哥华下设10个区和5个镇,它们分别是西温哥华区、北温哥华区、温哥华西区、温哥华东区、穆迪港区、本拿比区、高贵林区、比特港区、枫树岭区、新威斯敏斯特区、列治文镇、三角洲镇、兰里镇、索里镇和白石镇。
温哥华市政府驻在温哥华东区。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温哥华坐落在布勒内湾和福溪之间的半岛西部,面积115平方千米,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9°13′,西经123°06′。温哥华包括市中心、西端区和史丹利公园三个区域。福溪以南和以东的地区则可依安大略街分成温西和温东。此外,市政府亦将市内范围划分成23个社区。南面濒临菲莎河北支流,北面则濒临布勒内湾和英吉利湾,温哥华背靠海岸山脉,面向乔治亚海峡。
温哥华

地形地貌

温哥华
温哥华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势平坦,东部有绵延的落基山脉,西面直接楔入太平洋,无论从北面的山里下来跨越海湾进入温哥华市,或者从南面的平原越过弗雷泽河到温哥华市区,都需要借助多座大桥,跨过海湾或河流,进入市中心。

气候

温哥华全年气候温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一般在摄氏20℃左右,冬季气温在0℃以上。温哥华一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为6℃,七月为22℃,年降雨量比托菲诺少一半。冬季很少下雪,但仍有较多的降雨量,为温哥华带来“加拿大雨都”之称。11月份温哥华的气温在一般保持在3℃—9℃之间,温润而舒适。
春季 在这个沿岸城市,春天的气息来得很早。二月或三月,便可以看到番红花及黄水仙花的花苗处处盛放。
夏季 温哥华的夏季气候和暖舒适,六月至八月的日间温度一般在20℃左右。
秋季 沿岸地区秋季气候温和,夏令天气往往会延续至十月。进入十一月,早上的空气转凉,亦会开始落叶。
冬季 温哥华冬季天气潮湿,但气候仍然温和。白雪覆盖的景象并不多见,山上的滑雪场除外。由十一月至二月,温度平均为0℃至5℃。 [5]
温哥华气象数据(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日平均最低温度 (°C)
日平均最高气温 (°C)
平均总降水(mm)
平均降水日数
一月
0.5
6.1
153.6
18.5
二月
1.5
8.0
123.1
16.3
三月
3.1
10.1
114.3
17.0
四月
5.3
13.1
84.0
13.9
五月
8.4
16.5
67.9
13.0
六月
11.2
19.2
54.8
11.2
七月
13.2
21.7
39.6
6.9
八月
13.4
21.9
39.1
6.8
九月
10.5
18.7
53.5
8.6
十月
6.6
13.5
112.6
14.3
十一月
3.1
9.0
181.0
19.7
十二月
0.8
6.2
175.7
19.8
气候信息来源于:加拿大气象局 [16]

水文

温哥华地处北美大陆西海岸中部,河流的蒸发量比较小,但流量却比较大;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沿岸有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纬度较高,有结冰期;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初冬和初春有凌汛现象。 [6]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植物资源

温哥华
温哥华森林面积达6000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的36%。森林资源的商业开采大约有120年的历史,农业和城市开发用地大约只占温哥华林地面积的2%,其余98%仍被林木覆盖。温哥华年均木材采伐量为2000平方千米,不到成材林的1%,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0.33%。

动物资源

温哥华境内有灰熊、柯莫德熊麋鹿、驼鹿、驯鹿山羊土拨鼠海狸麝鼠土狼美洲狮、鱼鹰、苍鹭、天鹅潜鸟老鹰猫头鹰乌鸦丑鸭鸭子知更鸟松雀山雀椋鸟蠼螋鼠妇松鼠天牛长春藤老鼠等陆地生物。海洋生物有鲑鱼鳟鱼左口鱼虹鳟海豹水獭逆戟鲸灰鲸鼠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小须鲸等。

人口民族

播报
编辑
温哥华市徽标
根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温哥华市区共有63.2万人。 [3]
开埠初期,英格兰裔、苏格兰裔和爱尔兰裔的居民曾经占市内人口的多数,而英裔社群的文化和特征于某些地区仍然非常明显,尤以南固兰湖和克里斯戴尔为甚。然而,随着温哥华逐渐发展成太平洋沿岸的贸易中心,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也相继移居此地,令温哥华的族裔结构渐趋多样化。
《中英联合声明》于1984年签署后触发了从香港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潮,而作为加拿大亚太门户的温哥华亦接收了大批香港移民,为该市的种族结构带来重大变化。连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移民,温哥华成为华裔人口最集中的北美城市之一,而温哥华华埠也是北美除旧金山以外最大的唐人街。亚裔移民的抵步亦延续了温哥华作为移民热门目的地的角色。市内其他主要亚裔族群包括南亚裔、越南裔、菲律宾裔、印尼裔、韩国裔、柬埔寨裔和日本裔等。此外,市内的拉丁美裔人口亦不断增长,当中主要来自秘鲁、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墨西哥等国家。 [7]

政治

播报
编辑

法章

温哥华与其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市区不同,是由一条特别的省例《温哥华法章》所辖。这例于1953年通过,取代了《温哥华管辖法,1921》,赋予市政府更大及更多的权力,有别于其他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市镇法》给予的权力。

政府

温哥华由一个10人组成的市议会管辖,任期3年。温哥华并没有像北美其他城市一样划分城市选区,市议员也因此由全体温哥华市民直选选出。
温哥华不同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其他城市,根据温哥华宪章,1953年通过的立法取代了1921年的“温哥华城市法”,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市法”规定的其他社区相比,赋予了这个城市更多和不同的权力。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政府一直由中间偏右的非党派协会主导,尽管在2008年之前有一些重大的中左翼事件。在2002年,NPA破坏了毒品政策问题,进步选民联盟在降低危害的平台上取得胜利。随后,北美唯一一个合法的安全注射地点为该市大量的静脉注射海洛因使用者开放。
温哥华由11位温哥华市议员、9位董事会和7位委员会成员组成,他们都任期3年。对于温哥华而言,所有的市政选举都是在一个大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历史上看,在各级政府中,温哥华比较富裕的西部沿着保守或自由主义的路线投票,而东部城市则沿左翼路线投票。2005年省级选举和2006年联邦选举的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两极分化,但在温哥华出现了一些政治共识。例如保护城市公园的重点是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而不是高速公路系统,减少非法吸毒的方法,以及对社区发展的普遍关注,这些政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温哥华的政治范围内。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温哥华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而资源工业、食品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也是温哥华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一产业

加拿大广场
4万多公顷的森林占温哥华陆地面积的一半左右。林业在温哥华市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温哥华林业局共创造22.1亿加元经济产值,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此外,林业经济还拉动了旅游、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
温哥华是加拿大最大的林业产品出口城市,约占全国林业贸易的16%,主要出口产品有软木材、新闻纸、纸浆、木板等。其中,软木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占全国总产量的18.7%,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6.6%;新闻纸和纸浆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45%和29%。温哥华向全球180个国家出口木材产品,2014年出口额达327亿加元,占加拿大货物出口总值的7%。
温哥华是加拿大西部农、林、矿产品的主要集散中心。天然良港,冬季不冻,外港英吉利湾开阔,内港巴拉德湾口窄内宽,由西向东延伸32千米,港区面积130平方千米,水深12米以上,可供远洋巨轮出入。港口设备完善,专用的谷物码头和集装箱、散装货码头沿岸排列,长达10余千米,并建有巨大的谷物仓库。全国出口谷物的40%以上在此外运。1982年港口吞吐量5165万吨,居加拿大首位;主要出口谷物、木材、纸浆、鱼品、面粉等,进口咖啡、可可、糖、茶、钢铁、水泥等。有定期航线通往亚洲、大洋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与温哥华岛上的维多利亚、纳奈莫之间有定时汽车轮渡往返。陆路交通便利,有多条铁路和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并与美国西雅图等城市直接联系。建于菲沙河北侧支流河口岛屿上的国际机场,为加拿大重要航空中心之一。

第二产业

温哥华
温哥华也是加拿大西部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木材加工业历史悠久,是首要工业部门;其他传统部门有水产加工、罐头食品、造纸、纺织、印刷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了炼油、石化、炼铝、造船、飞机制造等部门,工业趋于多样化。城市动力来自附近水力发电站和经由埃德蒙顿—温哥华管道运来的石油、天然气。工厂企业主要集中在巴拉德湾沿岸和福尔斯河沿岸一带。南北两大工业区之间为商业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集中了全市主要行政机构、大银行、保险公司、现代化旅馆和零售批发商店。住宅区分布在工业区外围,东至本拿比,南至里士满,向北扩及西、北温哥华。华人聚居,唐人街规模仅次于美国旧金山。著名的狮门桥和另一座大桥跨越巴拉德湾,与北温哥华相连。弗雷泽三角洲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裕的蔬菜、水果、牛奶等。 [8]

第三产业

服务业中,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温哥华是最领先的。服务业占有就业的百分比是80%,生产业是18%。温哥华是一个标准的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温哥华的服务业在国际上经济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另外,温哥华的航空业也很发达,每年约有25000个工作岗位,大部分都是和航空业相关的,年薪也是比一般服务业的要高出26%,航空业是一个出口性的服务业,它不仅是服务加拿大的,也是服务全世界的。
温哥华在服务业方面是最领先的,其他比较领先的还有科技业、交通业、教育、电信、科技、电影业和建筑业等。这些行业在温哥华都是占有优势的。 [9]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

温哥华教育局为温哥华提供公立教育,辖下包括74所小学、18所中学和7所成人教育中心。
温哥华同时拥有以下几所著名学府,它们分别是: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钟楼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位列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51,2020麦克林杂志加拿大医博类大学排名第3。 [10]
西蒙弗雷泽大学,于2009年获《麦克林杂志》评为加拿大最佳综合大学。
菲尔莱狄更斯大学,是美国菲尔莱狄更斯大学在温哥华设立的分校区。
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建于1925年,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老牌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加拿大四大独立艺术院校之一。它是世界上公认的在视觉艺术、影视艺术和设计方面具有创新和卓越风格的学府。

体育

温哥华夜景
温哥华加人队隶属国家冰球联盟西大区的西北分区,球队主色调为蓝、绿和白。主场馆为可容纳18860名观众的罗渣士体育馆。加人队的现任主席及总经理为麦克·吉尔斯,教练为阿兰·维格诺特,队长为亨里克·塞丁球队,拥有者则为弗兰西斯科·阿奎里尼。根据温哥华太阳报的调查显示,温哥华加人队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球迷最多的职业球队。202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16个举办城市之一。

娱乐

多元文化色彩浓厚的温哥华,娱乐节目也是多彩多姿。除了温哥华年内举行的各种独特的节日活动,还可以欣赏戏剧、音乐会及各类表演,以及夜总会和时尚酒吧等。

文化

温哥华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媒体中心,多数的全国性媒体都在这里设有办公室。温哥华的两份主要英文报纸是《温哥华太阳报》和《温哥华省报》,它们皆由加西环球集团旗下的太平洋报业集团发行。总部设于多伦多的全国性报章《环球邮报》亦增设了大温版,以求增加在大温哥华地区的销量。市内也有数份免费报章,包括《24小时》和《都市日报》。加拿大国营频道CTV电视网环球电视Citytv都在温哥华设有分台。
温哥华的种族多样化,亦造就市内多元文化媒体的蓬勃。明报、星岛日报和世界日报均有发行加西版,而多元文化电视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分台亦有制作汉语粤语、旁遮普语、葡萄牙语和他加洛语的新闻报道。此外,新时代传媒集团旗下的两个有线频道(以粤语为主的新时代电视和以国语为主的城市电视)均可在大温地区内接收。

设施

温哥华市区依山傍海,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拥有滑雪、狩猎、垂钓、航海等各种旅游设施。建于闹市区以西一个小半岛上的斯坦利公园,以户外休息胜地著称。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国际博览会、温哥华艺术节等,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市内有1908年创建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温哥华城市交通图-最新erlinyou版
温哥华的电车系统建立于1890年6月28日,连接当时的Granville Street Bridge及西敏道。不足一年后,二埠与温哥华的电车公司共同开办加拿大第一条连接两市的路线,这条路线加速了社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市中心的发展。不列颠哥伦比亚电车局后来成为市区及市际电车系统的营运商,直至电车系统于1958年完全被柴油巴士取代为止。
在20世纪80年代,市政府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决定禁止在温哥华市区兴建高速公路。例外就是横加公路,但它也只是位于市区东部的边缘而已。
运输联线负责为大温地区管理道路网及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包括:普通巴士和B—Line快速巴士线;连接温市中心及北岸的海上巴士;架空列车捷运系统,包含博览会线以及千年线和长青线;还有提供市郊通勤服务的西岸快车。而连接温市中心,列治文温哥华国际机场的加拿大线也已经于2010年完工。
铁路
温哥华太平洋中央车站是温哥华地区城际铁路服务的枢纽,有加拿大维亚铁路的列车前往加拿大境内其他地区,以及美铁的列车前往美国境内的西雅图波特兰等地。
机场
温哥华国际机场位于市中心区的西南方15千米处,国内与国际航线连接加拿大及美国各大城市,如欲到卡尔加里埃德蒙顿多伦多等地,加拿大航空都提供非常密集的班次。机场税为国际线15加元,国内线10加元,当天转机免机场税。机场与市区有新建的地铁“加拿大线”连接。
温哥华港
自从1887年横贯加拿大东西的大陆桥建成后开始发展起来,温哥华港现已成为加拿大西部的工商业、交通、科技和文化的中心。主要工业有造船、木材加工、造纸、汽车、鱼类加工、纺织、飞机制造及石油加工等。温哥华港是亚洲到北美各航线中最短的航线。公路与加拿大、美国各地相通;铁路可达美洲大陆各地。港口距温哥华国际机场约半小时的车程,有定期航班飞住世界各地。 [6]
市内交通
市内公共交通有巴士、架空列车、海上巴士和地铁四种属同一计费方式。在同一计费区域乘坐时凭车票便可由巴士转搭地铁。费用方面采区域制,整个大温哥华分三区域。区域制计费仅限于上班时段(周一至周五早上6:30至下午6:30),非上班时段则按单一区域收取最低费用。车票可多次使用,但在开始启用的90分钟之后作废。
公交车
温哥华公交车票价的高低由两个因素决定:交通时段和路程远近。时段分为:工作日内从上班到18时30分;工作日18时30分之后以及周六、日及假日全天。路程则以跨几个区域衡量。大温哥华公交网覆盖的地区被依次划分为:一区,主要包括温哥华市;二区,主要包括北温、西温、本那比、里士满和机场;三区,指大温哥华地区其余的部分。
一日券
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以后及周六、日等例假日,可以在一天之中不计次数地搭乘。一日券计有两种,一是在超级巿场可以买到的多日券,须由搭乘者指定使用日期。而且一定要加盖有效日期,另一种则是在地铁车站,使用自动贩卖机来购买当天的一日券。$15成人票价。$7.50儿童老人票价。
市内巴士
温哥华的市区巴士几乎都是无轨电车。大概每10分钟左右一班。可搭乘时间是从早上至深夜12点为止。站牌上并无标示时刻表。若是有需要的话,可到旅客服务中心或便利商店得到所需要的资料。向33333发送每个站牌上独立的代码也可以查询最近的时刻表。
市区旅游仿古车
半自助旅游市区观光最丰富的方式是选择购买市区旅游仿古列车旅游券于市区环绕式的旅游路线涵盖市中心区16个观光景点,享受随时上下车的便捷旅游方式。
天车
天车是由计算机操控的轻轨运输系统。一共有三条线路从Waterfront到King George有20站共28千米,全程只需40分钟。每三至五分钟一班。在市区时则行驶于地下,直到Stadium车站一带才行驶出地面。从Waterfront到列治文新开了一条Skytrain,每3至5分钟一班车,列治文地区在地面上,市区温哥华依然在地下,其间分叉了一条线路可以去机场。
海上巴士
海上巴士为连结市中心地铁总站和北温哥华的交通系统,所需的时间为13分钟,一次可搭载400名乘客。周一至周五从早上到下午18:46,以及周六10:00至18:16之间每15分钟出航一次,其余时段每30分钟出航一次。
此外,温哥华与菲沙河谷的多个城市之间有上下班专列“西海岸快线”相连,且与美国西雅图有城际列车相连。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由不同部落组成的原住民,是温哥华最早期的居民,他们比十八世纪移居本省的欧洲人更早居住在这里。虽然最先占领这块土地的是西班牙人,但这座城市是以1792年到达这里的英国船长乔治·温哥华而命名。
随着19世纪的菲沙河淘金热及横贯加拿大东西的铁路的兴建完成,温哥华发展快速,人口急速增长。至1901年,人口已经达到29000。
如今,温哥华已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到温哥华定居,令这个城市成为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万方之都。
历史上,中国移民曾大量涌向加拿大西海岸。19世纪80年代,约6500名中国移民建造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并最终在铁路沿线定居,又在温哥华建立了唐人街。
迄今为止,温哥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亚裔,其中最多的就是华人,每年还有超过10000名的华人新移民涌入。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温哥华精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随着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开通至温哥华,有份兴建铁路的华工亦顿时失业。被遣散的华工滞留温市讨生活,并形成华人聚落。到1887年华埠人口约有90人,“China Town”一词更出现于本地主流报章中。由于温哥华位处菲沙河河口,河水盐度自然较菲沙河上游为高,早期华人亦因此将此处称为“咸水埠”。其后开始出现“Vancouver”的音译,但初期没有统一音译,“湾高花”和“温哥巴”等皆为人所用。到了清末民初,音译逐渐统一为“云高华”或“云哥华”,并衍生出“云埠”和“云城”的简称。 [4]

对外交流

播报
编辑
友好城市
温哥华
温哥华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与其它城镇建立姊妹关系的城市之一。在1944年,为了援助当时二战盟军的港口城市,它与前苏联敖德萨结为友好城市。下面是温哥华现有的友好城市:

旅游资源

播报
编辑
温哥华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斯坦利公园狮门大桥加拿大广场伊丽莎白女王公园卡皮拉诺吊桥唐人街和惠斯勒等。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格罗斯山、格兰维尔岛以及瓦尼尔伊丽莎白女王公园离市中区也只有10到20分钟的车程。占地1000英亩的斯坦利公园是一个自然公园,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温哥华水族馆,里面培植着一片亚马逊热带雨林和各种鱼类。白鲸和逆戟鲸的喂食时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斯坦利公园还有一个动物园、一座玫瑰园、印第安人图腾柱展区以及网球场。
瓦尼尔公园有可以锻炼身体的自行车道,也有可以锻炼人脑的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温哥华博物馆以及太平洋空间中心面积都不是很大,半天环游也就足够了。附近的人类博物馆被多数人认为是温哥华最好的博物馆。温哥华教育十分发达,世界顶级名校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该市。
温哥华市中心的热门去处还有环球好莱坞和硬石咖啡馆。温哥华的工艺博物馆中展示着各种工艺艺术作品。美术馆1999年的展出计划中包括图鲁兹一拉特雷克画派画展、版画展、英格兰古代绘画大师展和加拿大奥都班鸟展。
著名旅游景点:
煤气镇
煤气镇是温哥华最古老的一区,位于市中心。Gastown之名来源于本市第一间酒吧的东主,绰号为“Gassy”的Jack Deighton贾大顿。19世纪时,“Gassy”曾在这里经营酒铺,使小镇日渐繁荣,19世纪未,温哥华成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1886年正式成为城市,“Gassy”成为第一任市长,他为了纪念在1792年发现该地的白人船长乔治温哥华,将城市命名为温哥华市,而后来人为纪念他也将该区命名为Gastown。在Maple Tree广场的中央立着贾大顿的雕像,站在一只啤酒桶上。
美丽整洁的街道矗立古雅的街灯,圆石路两旁经装修的旧屋,已经成为各种古董店、纪念品店、画廊及古雅的餐厅。位于Cambie及Water街交汇处有世界上唯一的蒸汽钟,到处洋溢着那个开拓时期的气息。
罗伯森街
罗伯森街是温哥华的核心区域,也是商业区的起点,沿路齐集了不少时装店、餐厅及酒店,令人感受到与别不同的繁华风采。罗伯森街的尽头是象征着现代温哥华的加拿大大厦,它有高扬着五座白帆形的房顶,里面是综和宾馆、写字楼、会议厅,是1986年世界博览会的主体建筑。
格兰比岛以前原是工业区,以公众市场及美术学院为中心,是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的观光地,聚集了许多餐厅、酒廊、戏院、画廊、商店和“小童市场”。其中还有艺术家的Show-room及海鲜餐厅。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被誉为温哥华人的乐园。公园位于温哥华的市中心,是一个面积上千英亩、森林覆盖着的半岛。离温哥华市区只有15分钟步行路程。围绕着9千米的公园海傍小径,吸引了无数的骑车、跑步、溜冰人士及行人。公园内有海滩、湖泊、游乐园及野餐地点,人们可以远眺金融区毗连的高楼大厦和海湾、狮门桥、格罗斯山的360度美景,可以深入森林去欣赏古塘残莲,还可到海边的露天游泳池尽情嬉戏。公园中耸立着原住民所制的图腾柱,手工精细,文化气息浓厚,是游客必到拍照留念的地方。1887年,温哥华建市的次年就决定永久保留这个半岛作为公园。
唐人街
温哥华其百年历史的唐人街是北美第二大唐人街(仅次于三藩市)。区内的房屋建筑设计融合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及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另外在区内的中山公园,是中国之外的中国古典花园。
伊丽莎白女皇公园
伊丽莎白女皇公园是由一废置了的采石场所得之碎石而建成,面积52公顷,是全市最高点。园内设有各种花园展览,如玫瑰园、采石园等。它是温哥华最佳的结婚照户外拍摄场地,很多日本人特意到这里来拍摄结婚照。
狮门大桥
狮门大桥长1300米,高108米,为吉尼斯家族在1938年投资700万加元建造。设计使用寿命50年,已超过十多年。狮门大桥北岸的富人区依山傍海,环境十分优美。
加碧兰奴吊索桥公园
加碧兰奴索吊桥公园
100多年前,佐治格兰·麦基、印第安人奥古斯·杰克和伟科·加沙兰奴将一条用大麻绳及香柏木结扎而成的吊索桥悬吊在加碧兰奴河230英尺高、横跨45英尺的峡谷上,1903年、1914年,吊索桥被加固改建。1956年,吊索桥两端用钢缆及混凝土加固,可承受13吨的压力。尽管如此,这座峡谷上的桥的主要功用大概就是让世人游览,领略摇曳空中的滋味。为此,来回走过桥,会得到公园主人签发的一张奖状,证明一次勇敢的经历。吊索桥公园里还有许多印第安的图腾柱和雕像。始创于1911年的TRADING POSTX精品店销售19世纪印第安土著手工艺品
海洋博物馆
海洋博物馆是由一艘真正航过海的古老舰船所建盖而成。一踏入博物馆,抬头便可看见舰船高耸的桅杆,顶住后来建盖遮蔽的木制天花板。游客在看完博物馆播放的录影带简介后,便可参观博物馆,所谓的“博物馆”指的便是这艘船的内部。这艘加拿大的骑警舰船,舰名是“圣劳殊号”,于1928—1954年服役于加拿大皇家骑警队,为其隶属的运输船,经常于北极航行。由于航行任及地点所需,这艘船船身十分坚固,船首特别镶上一层金属厚板以便破冰之用;船底也呈圆弧形,使冰块不致撞击。1954年,圣劳殊号退伍后,由温哥华市府购得,停放在现址,后来依船身加平面防蔽建筑,内部也整修回复成当时航海的旧貌,供游客参观。
温哥华美术馆
在温哥华市中心的罗伯森街购物街上,坐落着著名的温哥华美术馆,美术馆内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和温哥华的美术作品,其中绘画作品众多,因此温哥华美术馆又被称作艺术画廊。温哥华作为加拿大最富有活力和朝气代表城市,温哥华美术馆更是反映了城市的无限创造力和大胆的想象力。画廊位于繁华的市中心地带,是众多美术爱好者的交流平台。作为展示其瞩目成就的门户,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哥伦比亚艺术遗产的动力作用,艺术馆内通过高尖端设备的管理与放映,游客可以欣赏到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以及温哥华的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杰夫乔、恩·华莱士、斯坦·道格拉斯、罗德尼·格雷厄姆、罗伊·雅顿和布莱恩Jungen等艺术家。画廊里还囊括了许多壮丽的作品及具有重要历史性质的艺术家——艾米丽·卡尔,一位伟大的西海岸艺术家所描绘的美丽景观和村庄以及透过绘画所表现的哥伦比亚民族文化的作品。温哥华美术馆是温哥华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其本身建筑就是一件非凡的艺术品,是来自各国艺术家们最喜爱的游览圣地之一。
温哥华港
温哥华港位于巴拉德湾和弗雷泽河三角洲之间,与温哥华岛隔岸相望,靠近美国华盛顿州。早在19世纪70年代,温哥华原为伐木工人的居住地,当时称之为格兰维尔,直至1886年才更名为温哥华。巴拿马运河于1915年正式通航后,加拿大西部地区生产的大量谷物和木材,通过温哥华港,沿着北美西部海岸一路南下,再经过巴拿马运河向东,进入大西洋,再运往欧洲。于是,温哥华迅速发展成为繁荣的海港城市,人口在150万以上,商业、金融业、航海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均很发达。此外,还有捕鱼、食品、印刷、金属构件和造船等工业。温哥华港拥有规模宏大的海港码头和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谷物装卸设施。温哥华港的交通非常发达,有加拿大国家铁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跨越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铁路和伯灵顿铁路等四条铁路和多条公路线,可直接从温哥华港口码头通向加拿大美国的内陆腹地,港口旁边是温哥华国际机场

城市荣誉

播报
编辑
温哥华
在2015年的全球最宜居城市调查报告中,温哥华位列榜首,被联合国人居署评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2]
当地时间2019年9月4日,经济学人智库公布年度“全球宜居城市指数”报告,加拿大温哥华居于“全球最宜居城市”第6位。 [1]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81名。 [11]
2020年4月,入选“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