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蝙蝠侠:黑暗骑士》是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阿伦·艾克哈特、加里·奥德曼等主演,于2008年7月18日在美国正式上映。
该系列改编自DC漫画公司的超级英雄漫画《蝙蝠侠》,该片的前作为2005年上映的《蝙蝠侠:侠影之谜》。在前一部故事中,蝙蝠侠从亲眼目睹父母被杀的阴影中走出,经历成长后不再是孤单英雄。在警官詹姆斯·戈登和检察官哈维·丹特的帮助下,“蝙蝠侠”继续与犯罪斗争,高谭市的犯罪率急剧下降。但城市科技和污秽并存,新一轮混乱很快席卷整个城市,“小丑”成为混乱的源头和支配者。尽管不清楚“小丑”的最终目的,但他的邪恶企图威胁到高谭市民的生活。面对史上最具针对性和恶毒的对手,“蝙蝠侠”需要动用地下军械库的高科技武器粉碎这股新的危机 [2]。
该片于2009年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效剪辑,获得第6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配角,获得第18届MTV电影奖最佳反派、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打斗场面,获得第35届土星奖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特效、最佳配乐,获得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替身演员、最佳男配角;于2008年获得第12届好莱坞电影奖好莱坞年度制作人奖 [3] [14-15]。截止2017年8月14日,该影片全球票房突破100000万美元 [8] [18]。
- 中文名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外文名
- The Dark Knight
Batman:The Dark Knight
TDK
Batman Dark Knight
Batman Begins 2 - 其他译名
- 暗夜骑士、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蝙蝠侠-黑夜之神、蝙蝠侠6:暗夜骑士、蝙蝠侠前传2
- 类 型
- 动作、犯罪、剧情、冒险、悬疑、惊悚、经典、科幻、惊悚 [28] [31]
- 出品公司
-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Syncopy、美国传奇影片公司、DC Comics [2]
- 制片地区
- 美国、英国 [31]
- 拍摄地点
- 美国、中国、英国 [4-5]
- 发行公司
- Twentieth Century Fox Animation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等 [2]
- 导 演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制片人
- 文·德·拉·诺伊、乔丹·哥登堡、李少伟、本杰明·梅尔尼克、克里斯托弗·诺兰、罗恩·奥尔林、查尔斯·罗文、艾玛·托马斯、托马斯·图尔、马切尔·E·尤斯兰
- 主 演
- 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阿伦·艾克哈特、加里·奥德曼、摩根·弗里曼、迈克尔·凯恩
- 片 长
- 152 分钟
- 上映时间
- 2008年7月18日(美国)
- 票 房
- 100000 万美元 [8]
- 对白语言
- 英语、普通话
- 色 彩
- 彩色
- imdb编码
- tt0468569
- 在线播放平台
- 央视网、爱奇艺、哔哩哔哩、优酷、腾讯视频
- 出品时间
- 2008年
- 音 乐
- 汉斯·季默
剧情介绍
播报编辑
这部影片故事续接誉击上部故事,在上部影片《侠影之谜》的最后,哥谭市警察局局长詹姆斯·戈登(加里·奥德曼饰)估灶拜告知蝙蝠侠(克里斯蒂安·炼体拜贝尔饰)有一股新的恶势力正在崛起,这股恶势力包括小丑盼体篮(希斯·莱杰饰)。
在影片开头,小丑带领手下抢劫黑帮银行,手下们在小丑的伎俩下相互残杀。他筹划抢劫的是为哥谭市几大黑帮洗钱提供帮助的银行,小丑的干预导致哥谭市警方发现黑钱的流向。蝙蝠侠、戈登局长和新来的的检察官哈维·丹特(阿伦·艾克哈特饰)计划铲除黑帮,让哈维成为英雄。黑帮老大讨论对付蝙蝠侠等人,在香港刘氏公司的劝说下,他们将资金转移到刘氏公司名下。小丑现身提议雇用他杀死蝙蝠侠,但遭黑帮老大拒绝。蝙蝠侠为获取更多情报,离开哥谭市前往中国香港,在刘氏公司总部将总裁刘先生带走。刘先生被蝙蝠侠送担多进哥谭市警局,使几大黑帮陷入混乱,他们同意雇用小丑,支持他的“干掉蝙蝠侠”计划 [19]整端柜。
蝙蝠侠并非孤军奋战,除前作中出现的哥谭市警局的戈登局长,还有新当选地区检察官的哈维·丹付兰兆应特。哈维·丹特的存在让布鲁斯·韦恩相信蝙蝠侠有可能功成身退,同时也意味着他可以和心上人瑞秋·道斯(玛吉·吉伦哈尔 饰)过上平静生活。但,哈维和瑞秋之间已发生情愫 [19]。
一位扮成蝙蝠侠的支持者被发现吊死在哥谭市警局外,小丑向公众宣称:如果蝙蝠侠不摘下他的面具,哥谭市将每天有人丧生。小丑暗杀多位官员,引发哥谭市的恐慌。蝙蝠侠发现自己难以阻止小丑的行动,决定自首。丹特抢先宣称自己是蝙蝠侠,小丑现身被蝙蝠侠和戈登局长逮捕。蝙蝠侠审问小丑得知瑞秋和丹特被困两处位置,小丑故意将两人被困位置说反。蝙蝠侠去救瑞秋,实际是救丹特,戈登局长去救瑞秋。小丑借助炸弹逃脱,丹特受伤毁容,瑞秋死亡。瑞秋的死亡使丹特疯狂,小丑前往病院说服其向警察、黑帮、蝙蝠侠复仇,检察官哈维·丹特成为双面人。小丑将黑帮的钱和会计刘一起焚烧,宣布统治城市,政府撤离民众。撤离的两艘渡轮上被小丑事先安装炸弹,一艘是撤离的民众,另一艘是囚犯。蝙蝠侠赶到阻止炸弹爆炸,并打倒小丑 [19]。
蝙蝠侠发现丹特绑架戈登局长和他的家人,丹特将他们带至瑞秋死亡的大楼,用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他、蝙蝠侠和戈登儿子的生死。蝙蝠侠及时赶到救下戈登一家。为不让小丑计谋得逞,蝙蝠侠和戈登决定维持检察官哈维·丹特的形象,让蝙蝠侠承担双面人的罪名 [19]。
片尾戈登发出对蝙蝠侠的追端屑盛捕令,砸毁蝙蝠信号灯,并为蝙蝠侠取名黑暗骑士 [19]。
演职员表
播报编辑
演员表
职员表
制作人 | 本杰明·梅尔尼克 Benjamin Melniker、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李少伟Philip Lee、乔丹·哥登堡 Jordan Goldberg、凯文·德·拉·诺伊 Kevin De La Noy、罗恩·奥尔林 Lorne Orleans、查尔斯·罗文 Charles Roven、艾玛·托马斯 Emma Thomas、托马斯·图尔 Thomas Tull、马切尔·E·尤斯兰 Michael E. Uslan |
导演 |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 |
副导演(助理) | Jessica Franks、Clare Glass、Richard Graysmark、Brandon Lambdin、Sarah MacFarlane、Andrew Mannion、Nilo Otero、Gregory J. Pawlik Jr.、Julian Brain、Tom Brewster、Michelle Gonsiorek、Sallie Anne Hard、Glyn Harper、Sarah Hood、Michael T. McNerney、Michael Michael、Megan Roberts |
编剧 | Bob Kane、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大卫·S·高耶 David S. Goyer、乔纳森·诺兰Jonathan Nolan |
摄影 | 沃利·菲斯特 |
配乐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James Newton Howard、汉斯·季默Hans Zimmer |
剪辑 | Lee Smith |
选角导演 | 约翰·帕帕席德拉 |
艺术指导 | 内森·克劳利Nathan Crowley |
美术设计 | Mark Bartholomew、詹姆斯·汉姆比德吉James Hambidge、Craig Jackson、Kevin Kavanaugh、Simon Lamont、Steven Lawrence、Naaman Marshall |
动作指导 | 尼克·麦金勒斯、Rick Le Fevour |
服装设计 | 林迪·海明Lindy Hemming |
视觉特效 | Pierre Buffin、尼克·戴维斯Nick Davis、Paul J. Franklin、Ian Hunter、Dominique Vidal、Timothy Webber、Christian Irles |
布景师 | 彼得·兰度Peter Lando |
参考资料 [25-26]
角色介绍
播报编辑
布鲁斯·韦恩
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
配音-
布鲁斯·韦恩是一个富有的企业家,白天经营韦恩企业,晚上化身蝙蝠侠打击犯罪、维护哥谭市的安全。蝙蝠侠以其智慧、战斗技能和正义信念而闻名。他没有超能力,依靠技术装备、身体素质和决心来与恶势力作斗争。
卢修斯·福克斯
演员摩根·弗里曼
配音-
卢修斯·福克斯是韦恩企业的高级职员,担任研发部门的主管,他为布鲁斯·韦恩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他与蝙蝠侠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为蝙蝠侠提供许多科技装备和技术支持。
阿尔弗雷德
演员迈克尔·凯恩
配音-
阿尔弗雷德是蝙蝠侠布鲁斯·韦恩的管家和贴身顾问,他为韦恩家族服务多年,对韦恩和蝙蝠侠的身份保守保密。阿尔弗雷德的存在为蝙蝠侠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依托,使他能够继续承担保护哥谭市的责任。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3])
音乐原声
播报编辑
歌曲名称 | 歌手 | 发行时间 |
---|---|---|
Why So Serious? | Hans Zimmer/James Newton Howard | 2008-07-14 [32] |
I'm Not a Hero | ||
Harvey Two-Face | ||
Aggressive Expansion | ||
Always a Catch | ||
Blood on My Hands | ||
A Little Push | ||
Like a Dog Chasing Cars | ||
I Am the Batman | ||
And I Thought My Jokes Were Bad |
幕后制作
播报编辑
创作背景
在制作《蝙蝠侠:侠影之谜》期间,许多人都问过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否会拍摄续集,他表示,自己也不确定。鉴于2005年的暑期档大制作《蝙蝠侠:侠影之谜》大热,其版权的所有者华纳公司遂决定邀请编导克里斯托弗·诺兰继续制作续集《蝙蝠侠:黑暗骑士》。诺兰认为《蝙蝠侠》系列故事永远都不会有终结的一天。他指出,第一部影片的成功促使故事继续发展,之所以同意拍摄续集是基于他构思了一个新的故事,明确“小丑”角色的性格特征,并且知道如何延续前作的传奇才下定决心执导续集 [20]。
团队组建
在制作续集时,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强调尽管预算更高、场面更宏大,但关键是要避免重复之前的自我。他和团队都在努力避免陷入相似的情节和创作错误。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保证下,从《蝙蝠侠:侠影之谜》回归大量人员参与到续集,包括演员和工作人员。诺兰强调制作续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因为团队需要重新审视所有角色,无论是之前的还是新加入的,以确保他们一经出现在大银幕上就能立即吸引观众的注意 [20]。
剧本创作
诺兰的弟弟乔纳森·诺兰和大卫·S·高耶加入编剧团队,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大卫·S·高耶共同构思,然后由乔纳森·诺兰负责执笔润色剧本 [20]。兄弟俩将主要角色的数量加倍,加入吉姆·戈登警长和新任地方检察官哈维·丹特,两者都将帮助蝙蝠侠对抗和摧毁哥谭市的犯罪组织 [12]。
角色选择
克里斯蒂安·贝尔再次扮演“蝙蝠侠”,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再度合作。贝尔一直以尝试新角色而闻名好莱坞,他对这次再次扮演“蝙蝠侠”并不感到意外。尽管外界对此有各种猜测,认为这次演出可能成为他演艺事业中的一个分水岭,但贝尔并不在意这些质疑。他强调这次出演是因为对诺兰的信任和对新鲜故事元素的理解。贝尔表示,他与诺兰合作过多次,包括两部“蝙蝠侠”电影和《致命魔术》,他了解诺兰的创意要求,知道只有创新的元素才能吸引他继续合作。贝尔强调自己不是简单重复以往角色,而是将角色发展和演绎得更加深入。他乐于接受这个机会 [20]。
场地取景
诺兰转战冰岛、芝加哥和伦敦实地取景,在129个工作日里高效运转,完成这部超级大片。为追求写实,导演诺兰在影片中大量采用芝加哥和香港的外景。在芝加哥警方的协助下,剧组暂时封闭数个街区,拍摄追车场景。哥谭市主要部分在芝加哥完成取景拍摄。片中韦恩庄园则取景自伦敦北部罗斯彻尔德家族的一处古老地产 [18]。
在香港取景拍摄的部分中,观众能够感受到熟悉的香港夜景。这为影片注入更真实的质感,使观众时刻怀疑凶手小丑是否就存在于身边 [5] [14]。
服装化妆道具
服装设计师林迪·海明对照“小丑”的面部特征和个性,同时也从反传统文化的流行大师皮特·多赫提和“朋克之父”伊基·波普的风格中吸取某些灵感,尽量避免让“小丑”的服饰看着像一个游民,但又得让它破旧且邋遢,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个角色尖锐、神经质的一面 [20]。
林迪·海明在谈到“小丑”的服饰时称自己一直在寻找他为什么会把自己打扮成这样的原因,推断是“小丑”所展现的正是他的真实面貌。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解释道:“这种打扮成‘小丑’的方式实际上是利用滑稽表演来掩饰角色的性格特点,我们的目标是探索这个角色更深层次的现实主义特征。我们共同意识到,对于这个角色来说,扮演‘小丑’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生命之火的本质。” [20]
在谢伯顿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内,剧组用24台水泵制造高达40英尺的瀑布。特效主管用6个月的时间研制蝙蝠战车等尖端装备,他带领团队按照诺兰的要求,研发制造5款战车供拍摄使用 [18]。
美术指导纳坦·克劳雷曾设计《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的蝙蝠车,这次也替该影片中的蝙蝠机车操刀。片中骑乘蝙蝠机车的镜头,都是由特技演员珍·皮耶·戈伊替克里斯蒂安·贝尔完成 [22]。
幕后花絮
演员故事
- 休·杰克曼、莱恩·菲利普、列维·施瑞博尔和乔什·卢卡斯都曾公开表示对检察官哈维·丹特这个角色很感兴趣。
- 在希斯·莱杰得到角色之前,罗宾·威廉斯、雷奇·哈尔米(Lachy Hulme)、保罗·贝坦尼和亚德里安·布洛迪都曾表示对饰演“小丑”很感兴趣。
- 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小丑”,希斯·莱杰在酒店的房间里独处一个月,分析这个角色的心理状态、姿态和声音。莱杰写日记记录他在这一个月体会到的“小丑”的想法和感觉,以方便他在拍摄的时候备用。
- 艾克哈特在分析哈维·丹特这个角色时,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相似性与对比中寻找平衡,于是,艾克哈特决定为角色学习人格分裂学。
- 在三部曲中,贝尔自己做了很多本该替身演员来做的危险动作,但诺兰导演不允许他靠近蝙蝠车和蝙蝠摩托。
- 拍完《黑暗骑士》,贝尔很想留下整套蝙蝠战衣,但是放不下,就只留下了蝙蝠侠的面具。
- 贝尔说在拍摄蝙蝠侠与小丑著名的那场“审讯”戏份时,希斯·莱杰要求他下手打他越重越好,能让他更入戏。
幕后故事
- 克里斯托弗·诺兰表示,1995年的《盗火线》对这部影片的影响是最深远的。
- 克里斯托弗·诺兰有一个名叫罗里的儿子,而影片曾使用过的一个假名字即来源于此--《罗里的初吻》(Rory's First Kiss)。
- 影片的另一位主演迈克尔·凯恩曾经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评价过美国最受欢迎的两位超级英雄:“超人”是美国看待自己的方式,而“蝙蝠侠”则是其他国家看待美国的方式。克里斯托弗·诺兰对这样的说法表示赞同。
- 芝加哥警局的警察,只要不当班的时候,都会来到片场,在影片中客串高谭市的警察。
- 在拍摄影片开头部分,伦敦巴特西发电站冲出200英尺高的火柱时,火光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他们一致认为有人对这个已经被废弃的发电站实施恐怖袭击。
- 片中的小丑形象灵感来源于1928年的经典影片《笑面人》(The Man Who Laughs)。
- 华纳一个高层曾经希望《蝙蝠侠:黑暗骑士》以谜语人为反派,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
参考资料 [16] [20-22]
相关公司
参与项目 | 单位名称 |
---|---|
制作公司 | 1. 传奇影业 美国 2. Syncopy 美国 3. DC Comics 美国 4. 华纳兄弟公司 巴西 |
发行公司 | 1. 20th Century Fox 2. Fox-Warner 瑞士 3. Karo Premiere 俄罗斯 4.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Sverige AB 瑞典 5.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 芬兰 6. Village Films 希腊 7.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8. Film1 9. HBO有线电视频道 美国 10. SBS6 荷兰 11. VT4 比利时 12. Warner Home Video 加拿大 13.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14.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德国 15. Warner Home Video 16.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瑞典 17.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美国 18.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19. TNT 美国 20. Veronica 21. ITV 1 22. InterComFilm 23. SBS9 24.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Australia 25. 华纳兄弟公司 巴西 26. Warner Bros. Finland 芬兰 27. Sam Film 冰岛 28. InterCom 匈牙利 29. Sandrew Metronome Norge A/S 挪威 30. Alexandra Films 保加利亚 31. Continental Film 斯洛伐克 32. Columbia TriStar Warner Filmes de 33. Sandrew Metronome International 34. Blitz 35. Kanal 2 36. Forum Cinemas 37. Nu Metro Cinemas 38. Amazon Prime Video 39. Warner Bros. Pictures 40. HBO Max |
参考资料 [27]
宣传发行
播报编辑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阿根廷 | 2008年7月14日(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 |
美国 | 2008年7月14日(纽约市,纽约)(首映) |
中国台湾 | 2008年7月16日 |
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希腊、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秘鲁、菲律宾、泰国、乌拉圭 | 2008年7月17日 |
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巴拿马、美国、委内瑞拉 | 2008年7月18日 |
英国 | 2008年7月21日(伦敦)(首映) |
冰岛 | 2008年7月21日(首映) |
丹麦 | 2008年7月22日 |
西班牙 | 2008年7月23日(巴塞罗那)(首映) |
比利时、埃及、冰岛、意大利 | 2008年7月23日 |
芬兰 | 2008年7月24日(限定)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厄瓜多尔、英国、克罗地亚、爱尔兰、以色列、科威特、黎巴嫩、立陶宛、荷兰、新西兰、葡萄牙、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 | 2008年7月24日 |
保加利亚、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尼日利亚、挪威、罗马尼亚、瑞典、土耳其、南非 | 2008年7月25日 |
日本 | 2008年7月28日(东京)(首映) |
德国 | 2008年8月1日(限定) |
日本、波兰 | 2008年8月2日(限定) |
韩国 | 2008年8月6日 |
捷克共和国、匈牙利 | 2008年8月7日 |
波兰 | 2008年8月8日 |
日本 | 2008年8月9日 |
瑞士 | 2008年8月13日(法语区) |
西班牙、法国 | 2008年8月13日 |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 2008年8月14日 |
瑞士 | 2008年8月21日(德语区) |
奥地利、德国 | 2008年8月21日 |
阿美尼亚 | 2008年8月28日 |
越南 | 2008年8月29日 |
巴基斯坦 | 2008年10月10日(拉瓦尔品第) |
美国 | 2009年1月23日(超大银幕版)(重映) |
日本 | 2009年1月24日(重映) |
巴西 | 2009年2月6日(超大银幕版)(重映) |
新加坡 | 2009年2月12日(重映) |
墨西哥 | 2009年2月13日(重映) |
韩国、秘鲁 | 2009年2月19日(重映) |
中国香港 | 2009年9月24日(重映)(超大银幕版) |
西班牙 | 2015年1月31日(巴塞罗那)(重映) |
美国 | 2018年8月21日(重映)(超大银幕版) |
日本 | 2020年7月10日(重映)(IMAX版和4D版) |
参考资料 [17] [27-28]
票房信息
截至2017年8月14日,《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是首部全球票房破100000万美元的超级英雄电影 [8] [18]。
影片特色
播报编辑
主题寓意
《黑暗骑士》展现一个英雄在克服身世和内心恐惧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故事。蝙蝠侠的心理阴影源自于父母遇害和童年经历,在面对罪恶时选择反击。随着故事的发展,蝙蝠侠的胜利引发更大的危机,犯罪组织联合起来对抗他,使得歌谭市再次陷入混乱。蝙蝠侠在应对黑暗势力时,也逐渐越过法律的限制,暴露出愤怒和疯狂的一面。这种霸权和独裁的英雄行为让市民开始质疑蝙蝠侠是救世主还是毁灭者。导演诺兰通过本部影片探讨关于蝙蝠侠是不是英雄的问题,并从现实主义出发思考“没有任何人是可以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即使是以‘义务警察’的身份也不行”。戈登局长则是影片中社会良知、法律、政府、正义、清廉的代表,在关键时刻,他是给蝙蝠侠指引困惑的英雄。导演将“双面人”哈维从一个英雄变成复仇者,成为另外一种“蝙蝠侠”,让观众思考人性的缺憾与良知的失落。该影片中的正邪交锋让观众领略电影对人性内涵上的张力 [14] [22]。
叙事手法
克里斯托弗·诺兰专注于文本结构,他对设置迷宫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人物形象和情感张力的刻画。他通过高技术含量的外在形式,迫使观众高度集中,跟随他的叙事节奏与主人公共同展开故事。直到揭开谜底,真相大白,观众最明显的感受是导演的存在,而不是角色的表现,情感的共鸣在心中 [14]。
视觉风格
克里斯托弗·诺兰将电影视作一种杂耍,强调使用胶片和精致结构的追求。诺兰一直注重让3D画面呈现出立体感,但同时也认识到3D画面在缩小屏幕尺寸和降低亮度后会导致细节模糊。因此,他一直坚持使用70mm摄影和IMAX巨幕展示。《黑暗骑士》中诺兰用IMAX拍摄影片中的4组主要动作系列场景,并拍摄许多静态的戏剧性时刻,包括影片开头的六分钟 [14] [22]。
影片中的黑色基调展现出维护歌谭社会秩序、城市选举、执法以及统治阶层腐败、罪恶集团反政府行为等问题 [14]。
获奖记录
播报编辑
时间 | 颁奖方 | 奖项名称 | 获奖方 | 结果 |
---|---|---|---|---|
2012 | 第35届人民选择奖 | 观众最喜爱的电影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获奖 |
观众最喜爱的动作电影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
观众最喜爱的演员阵容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
观众最喜爱的银幕组合 | 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希斯·莱杰 | |||
观众最喜爱的超级英雄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
2009 |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男配角 | 希斯·莱杰 | 获奖 |
最佳音效剪辑 | 理查德·金 | |||
最佳摄影 | 瓦利·菲斯特 | 提名 | ||
最佳艺术指导 | 内森·克劳利、彼得·兰度 | |||
最佳音响效果 | Lora Hirschberg、Gary Rizzo、Ed Novick | |||
最佳电影剪辑 | 李·史密斯 | |||
最佳视觉效果 | 尼克·戴维斯、Chris Corbould、Timothy Webber、Paul J. Franklin | |||
最佳化妆 | John Caglione Jr.、Conor O'Sullivan | |||
第66届美国金球奖 | 最佳男配角 | 希斯·莱杰 | 获奖 | |
第62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男配角 | 希斯·莱杰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瓦利·菲斯特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林迪·海明 | |||
最佳音效 | Lora Hirschberg、理查德·金、Ed Novick、Gary Rizzo | |||
最佳剪辑 | 李·史密斯 | |||
最佳特殊视觉效果 | Chris Corbould、尼克·戴维斯、Paul J. Franklin、Tim Webber | |||
最佳配音 | 汉斯·季默、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 |||
最佳化妆&发型 | Peter Robb-King | |||
最佳艺术指导 | 内森·克劳利、彼得·兰度 | |||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语片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获奖 | |
第23届西班牙戈雅奖 | 最佳欧洲电影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提名 | |
第18届MTV电影奖 | 最佳反派 | 希斯·莱杰 | 获奖 | |
最佳影片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
最佳男演员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
最佳打斗场面 | 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 | |||
第35届土星奖 | 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希斯·莱杰 | |||
最佳编剧 | 克里斯托弗·诺兰、乔纳森·诺兰 | |||
最佳特效 | 尼克·戴维斯、Chris Corbould、Timothy Webber、Paul J. Franklin | |||
最佳配乐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汉斯·季默 | |||
最佳男主角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玛吉·吉伦哈尔 | |||
最佳男配角 | 艾伦·艾克哈特 | |||
最佳导演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
最佳服装 | 林迪·海明 | |||
最佳化妆 | John Caglione Jr.、Conor O'Sullivan | |||
最佳特别版DVD Two-Disc Special Edition.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
第1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 最佳替身演员 | 拉尔夫·麦奇奥、里克·阿维利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希斯·莱杰、加里·奥德曼 | |||
2009年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 幻想类电影最佳艺术指导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获奖 | |
第5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 最佳外国影片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获奖 | |
2008 | 第10届青少年选择奖 | 最佳动作冒险电影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提名 |
最佳夏日电影-动作冒险类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
第3届尖叫颁奖礼 | 最佳超级英雄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获奖 | |
最佳梦幻电影男主角 | 希斯·莱杰 | |||
最佳电影奸角 | 希斯·莱杰 | |||
最佳男配角 | 加里·奥德曼 | |||
最佳导演奖 | 克里斯托夫·诺兰 | |||
最佳剧本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
最佳漫画电影 | 《蝙蝠侠:黑暗骑士》 | |||
第12届好莱坞电影奖 | 好莱坞年度制片人奖 | 克里斯托弗·诺兰、查尔斯·罗文、艾玛·托马斯 | 获奖 |
参考资料 [13] [23] [29]
影片评
播报编辑
大众评分
网站 | 评分(满分10分) | 参评人数 | 统计截止日期 |
腾讯视频 | 9.3 | 7181人 | 2024-03-13 [15] |
时光网 | 9.0 | 3.2万人 | 2024-03-13 [2] |
1905电影网 | 8.2 | 1176人 | 2024-03-13 [1] |
专业评价
正面评价
莱杰的表演足以让《黑暗骑士》成为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但幸运的是,这部电影的表现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今年夏天最好的电影,而且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之一(《鲍灵格林每日新闻》迈克尔康普顿评) [6]。
虽然全片充满着对罪与惩、善与恶、对与错的深度思考——看到三分之一,我就想:“天啊!这片绝对值得看一次!”——但简单地说,《蝙蝠侠:黑暗骑士》仍然是一次高潮迭起的娱乐体验。或许因为预算有所增加,《黑暗骑士》所展示的场面也是全所未有的宏伟壮观。计划周密的小丑和紧随其后的蝙蝠侠几乎带我们走遍了整座城市。我们不会看到蝙蝠侠有太多新的动作招式——除了那部很酷的蝙蝠摩托车——最惊心动魄的反而是蝙蝠侠和小丑的几场斗智过程。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最擅长玩故事结构,这次他更是玩到极致,每一步都走得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moviesoon》 Adam Hsieh评) [7]。
黑暗、冷酷、鬼魅又梦幻,《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绝非“卓越”二字可以形容。它很可能是你在今夏甚至一整年里,看过的最好又最可怕的漫画英雄改编电影。至少高出《蝙蝠侠:侠影之谜》(Batman Begins)两级,这部续篇代表着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最成功又最成熟的作品(Emanuel Levy评) [12]。
负面评价
This is an impressive film in many ways, and Nolan directs with real confidence, yet the overall result feels cumbersome.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诺兰的导演也很有信心,但整体效果却让人觉得很繁琐(《星期日独立报》乔纳森·罗姆尼评) [6]。
Christopher Nolan's latest exploration of the Batman mythology steeps its muddled plot in so much murk that the Joker's maniacal nihilism comes to seem like a recurrent grace note.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对蝙蝠侠神话的最新探索使其混乱的情节陷入了如此黑暗的境地,以至于小丑疯狂的虚无主义似乎成了一个反复出现的装饰音(《华尔街日报》乔Morgenstern评) [6]。
经典台词
播报编辑
1.因为他不是我们的英雄。他是沉默的卫士,警惕的守护者。他是黑暗骑士。
Because he's not our hero. He's a silent guardian, a watchful protector. A dark knight.
2.The Joker: Starting tonight... people will die. I'm a man of my word.
小丑:今晚开始……人们将会死去,我是个说话算数的人。
3.Bruce Wayne: I knew the mob wouldn't go down without a fight. But this is different. They crossed the line.
Alfred Pennyworth: You crossed the line first, sir. You hammered them. And in their desperation they turned to a man they didn't fully understand. Some men aren't looking for anything logical. They can't be bought, bullied, reasoned or negotiated with. Some men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
布鲁斯·韦恩:我知道暴徒是不会在没有经历战斗前就平静下来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他们玩过界了。
阿尔弗雷德·帕尼沃斯:先生,是你先过界的,伱击破了他们,把他们推到绝境。在绝望中,他们求助于一个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人。在有些人身上,就是找不到任何逻辑可言,他们不能被收买,不会被恐吓,也不能进行理性的谈判,有些人惟一想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被摧毁。
4.Gotham National Bank Manager: The criminals in this town used to believe in things. Honor. Respect. Look at you! What do you believe in? What do you believe in!
The Joker: I believe 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simply makes you... stranger.
高谭市国家银行经理:这个城市的罪犯有信仰,他们相信荣誉,还有尊敬。看看你!你的信仰是什么?你相信什么?
小丑:我相信,不管用什么方法杀死你,你也不过是一个……陌生人。
5.Harvey Dent: The night is darkest just before the dawn. And I promise you, the dawn is coming!
哈维·登特:黎明前的黑暗,我向你保证,光明很快就来了!
6.Harvey Dent: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哈维·登特:你要么死为英雄,要么生为恶魔。
参考资料 [30]
相关事件
播报编辑
香港水质差放弃跳海镜头?“蝙蝠侠”回应争议
2007年11月5日美联社和CNN援引香港英文报纸《星期日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unday edition)消息称:《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原定在香港维多利亚海港拍摄的一场动作戏由于水质污染而取消,现计划将这场动作戏改为在室内进行拍摄 [10]。
2007年11月12日,重庆晚报发文称:《蝙蝠侠:黑暗骑士》近日在香港举办首次新闻发布会,回应有关“蝙蝠侠因香港水质太差而放弃跳海镜头”的传闻,导演表示片中没有让“蝙蝠侠”在维多利亚港下水的场景,这一决定完全出自剧情考量 [9]。
香港影人炮轰蝙蝠侠霸道 直指政府歧视港产片
导演杜琪峰对政府批准和支持《蝙蝠侠:黑暗骑士》在香港取景一事认为是政府全力支持外国电影来港取景,指责政府对香港本地电影产业存在歧视 [11]。
香港官员、环境保护份子曾批评剧组
香港官员关心电影拍摄时可能造成的噪音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剧组以信件回复香港市民,保证拍摄时造成的分贝只跟公车所发出的噪音一样。同时环境保护份子批评片商为营造气氛与视觉效果,租下河岸旁的大楼开整夜的灯,是浪费能源的行为。最终诺兰用电脑合成影像制造蝙蝠侠从大楼一跃而下的镜头 [24]。
剧组人员意外事故
2007年9月,剧组在一间靠近英国彻特西小镇的特效机构设计蝙蝠车的特技,工作人员之一的康威·威克烈夫在此地被自己的车撞上身亡 [24]。
小丑逝世
2008年1月22日,《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扮演者希斯·莱杰在自己家中因药物中毒去世。《蝙蝠侠:黑暗骑士》成为他生前的最后一部完整作品。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谈到“小丑”这个角色时称,莱杰不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他塑造的“小丑”永远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和讨论焦点。诺兰强调莱杰为角色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将黑暗和幽默融合在一个悲伤的过去中。在莱杰的演绎下,“小丑”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罪犯,而是一个根植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邪恶代表。导演和莱杰曾就角色进行讨论,并共同为剧本做出修改,一致认为如今社会的混乱无政府状态造就出“小丑”这种单纯想要伤害他人的形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