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了在东南亚,毒枭与警署署长葬礼同时举行,殡仪馆爆炸揭开阴谋:黑帮之子沙旺、缉毒队长安渡与打手巴莱各怀鬼胎,争夺利益。随着故事发展,阴谋策划者与最终赢家逐渐浮出水面的故事 [3]。
2024年8月16日,上映首日票房达2973.5万,累积票房达1.98亿 [7-8] [24]。2024年5月,《重生》入围2024微博电影之夜的微博网友年度期待影片 [5]。
- 片 长
- 115 分钟
- 上映时间
- 2024年8月16日
- 票 房
- 4.64 亿元 [10](截至2024-10-29 8时,中国内地)
- 对白语言
- 汉语普通话 [4]
泰语 [4] - 色 彩
- 彩色
- imdb编码
- tt33069182 [4]
剧情介绍
播报编辑
陌生人,不轻信,保持距离不靠近。送香烟,送啤酒,严辞拒绝绕边走。身边人,要留去全趋心,出门在外要小心。在隐蔽的缦城角落,利欲熏心的贩毒集团不择手段,致使无数人因沾染毒品而家庭破碎、坠落深渊。被毒贩迫害至家破人亡的张耀坑页喇谜船射榜拔柜(张家辉饰)为复仇,与缉毒队长安渡您精付(阮经天姜颂欢饰)暗中合作,二人联手做局狠辣除害,誓要将犯罪集团的榜一榜二大哥穆坤和安佩全部铲除。然而没想到在这背后竟藏着一场精心布置的复仇棋局,是同仇敌忾还是各怀鬼胎。在这场较量中,到底谁才是执棋人,谁又是被操作的棋子。当危机悄然而至,是沉沦还是警醒,一切请小心为上 [4]劝踏体朵料。
演职员表
播报编辑
演员表
职员表
出品人 | 刘乾坤、郑志昊、傅若清、马柯、张博、蒋浩、周展、张小磊、朱子亮(联合)、张梦雨(联合)、吴青(联合)、丁奕凯(联合)、朱玮杰(联合)、王义军(联合)、陈春(联合) |
制作人 | 朱子亮(总制片人)、韩慧敏(总制片人)、张莉(制片人)、章慧霞(制片人)、徐子茗(联合制片人)、郑诚(联合制片人) |
监制 | 傅若清(总)、张大勇 |
导演 | 马浴柯 |
编剧 | 马浴柯、顾浩然、赵颢喆 |
摄影 | 谢忠道(指导) |
配乐 | 丁可 |
剪辑 | 邝志良(指导) |
美术设计 | 赵学昊(总监) |
动作指导 | 伍刚 |
造型设计 | 奚仲文(指导) |
录音 | 吴京京(声音指导) |
发行 | 刘易程(总)、任月(总)、马惟(总监)、赵丹(总监)、王琳(总监)、王珺(总监) |
参考资料 [47]
角色介绍
播报编辑
张耀
演员张家辉
配音-
特种退伍兵,因家人被毒贩迫害而踏上复仇之路。他与缉毒队长合作,联手打击犯罪集团。他跑船归来后发现妻子和女儿失踪,最终在贫民窟找到了妻子,但妻子已被毒贩陷害吸毒并自杀,女儿也被车祸夺去生命。他立志复仇,与缉毒刑警安渡联手打入贩毒集团。
安渡
演员阮经天
配音-
缉毒队长,聪明才智、果敢决断。他面对腐败势力,不惧风险,代表法律与正义去惩罚那些逍遥法外的黑帮与腐败分子。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警察,他不仅是缉毒队长,更是张耀复仇路上的得力助手。他与张耀联手设局,让张耀打入贩毒集团内部,最终揭露贩毒集团的阴谋。
参考资料 [2] [46]
音乐原声
播报编辑
歌曲名称 | 作词 | 作曲 | 演唱 | 备注 |
---|---|---|---|---|
《Lost in Dream》 | Nils Bo | 丁可 | 插曲 | |
《Sea Hide》 | Tim Garson | 丁可 | 丁可 | 插曲 |
《I took a trip throug hell and back again》 | 丁可 | 丁可 | 丁可 | 插曲 |
《Beautifl Life》 | 丁可 | 丁可 | 丁可 | 插曲 |
参考资料 [47]
幕后制作
播报编辑
主创单位
参与公司 | 单位名称 |
---|---|
出品 | 亚太国影(深圳)影业有限公司 |
上海猫眼影业有限公司 |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 |
坏小子(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 |
猫眼娱乐(香港)有限公司 | |
凤凰传奇影业有限公司 | |
无双(深圳)影业有限公司 | |
北京超乐无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
联合出品 | 本色映画(厦门)影业有限公司 |
浙江一言影业有限公司 | |
亚太国影(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
上海考拉熊影业有限公司 | |
福建泉州市无限自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 |
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
影鸿影业集团有限公司 | |
发行 | 上海猫眼影业有限公司 |
备案 | 上海猫眼影业有限公司 |
猫眼娱乐(香港)有限公司 |
参考资料 [6]
宣传发行
播报编辑
宣传活动
2023年7月20日,该片宣布杀青并首曝阵容 [1]。
2024年8月,该片发布IMAX海报 [9];8月9日,该片发布“别低估恶意” 版主题预告 [11];同日,该片发布新海报 [12];8月11日,《重生》导演、编剧兼领衔主演马浴柯,领衔主演张家辉、张榕容亮相江西南昌红谷滩区中影万科数字影城路演 [13];8月13日,该片发布新预告 [14]、角色海报 [15];8月14日,该片在北京举行首映礼 [16];8月16日,该片发布终极预告 [17];同日,该片发布终极海报 [18];8月18日,该片发布“回转杀局”正片片段 [22];8月22日,该片发布“棋局背后”正片片段 [23];8月24日,该片发布“罪梦终醒”正片片段 [26];8月30日,该片发布“一语反杀”正片片段 [27];8月31日,该片发布“葬礼杀局”正片片段 [28];9月6日,该片发布“复仇之始”正片片段 [30];9月14日,该片发布片尾彩蛋 [32]。
2025年1月1日,该片入选2024优酷电影年度片单(年度港片推荐) [43]。
票房记录
日期(2024年) | 票房(人民币) |
---|---|
截至8月17日0点0分 | 破3000万 [19] |
截至8月17日13时24分 | 破4000万 [20] |
截至8月17日17时4分 | 破5000万 [21] |
截至8月24日零点零分 | 破2亿 [25] |
截至8月31日19时13分 | 破3亿 [29] |
截至9月12日 | 破4亿 [31] |
获奖记录
播报编辑
时间 | 届次(颁奖方) | 奖项 | 获奖 | 结果 | |
---|---|---|---|---|---|
2024年5月 | 微博网友年度期待影片 | 《重生》 | 入围 [5] | ||
2024年10月 | 第一届亚洲国际电影节 | AIFF金鹮奖 | 最佳影片 | 《重生》 | 提名 [41] |
最佳导演 | |||||
最佳男主角 | |||||
院线电影单元 | 最佳故事片 | 《重生》 | 获奖 | ||
最佳青年电影女演员 | 获奖 [39] | ||||
2024年11月 | 2024中澳国际电影节 | 最佳男配角 | 获奖 [40] | ||
2025年1月 | 第十七届时光大赏 | 年度十大影坛新势力 | 马浴柯 | 获奖 [44] | |
年度十大惊喜突破 | 阮经天 | 获奖 [45] |
影片评价
播报编辑
大众评分
网站 | 评分 | 参评人数 | 统计截止日期 |
---|---|---|---|
豆瓣 | 5.6 | 77660 | 2025年1月31日 [4] |
时光网 | 6.7 | 164 | 2025年1月31日 [3] |
专业评价
《重生》叙事的“格局”和追求更为宏大,前作是个体,是一家之事,后者是众生,是一个阶层。它要讲的是受毒品戕害、家破人亡的幸存者们和腐败的司法系统、凶恶的毒枭团伙之间的对决;是活在地下、命如草芥的众生命运的惨痛,和他们要走出洞穴、重归正常社会所付出代价的惨烈。该片叙事上的“拧巴”在于,创作者一方面把这个故事推向了复杂,一方面又让它落地于简单。 复杂最突出表现在《重生》的故事中被建构了多重的反转。反转之中必然包含着对立,常见的是人物身份或命运转变前后的二元对立,以及故事情节向相反情境转化导致的对立。影片中阮经天饰演的安渡从伙伴到敌手,张家辉饰演的张耀从阶下囚到控局者,马浴柯饰演的巴莱和张榕容饰演的南茜等角色的身份陡变,也让惩奸除恶的复仇行动在成与败之间不停转向。
反转叙事可以视为创作者和观众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所做的一场真假游戏,创作者通过隐匿或者改写叙事中某些信息的方式,让观众把原本“假”的叙事信以为真。创作者会在叙事预埋一个判别真伪的“信标”,当观众发现这个“信标”,也就发现了那些被遮蔽和改写的信息,观众才会恍然大悟,去构建出新的“真实”。 反转叙事的魅力就在于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为观众带来“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它颠覆观众的想象,突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刺激观众的感官和情绪,让人获得深刻的体验并享受这种感觉。因为这样的效果,反转叙事已经成为一种常规而经典的叙事文本结构形式,它需要创作者从情节各部分上找到衔接点,并且从语义上使各部分产生另一层意义上的关联。 也就是说,替换掉假的信息之后故事依旧要成立,而且要有新的“含义”,这种草蛇灰线的铺垫和呼应,考验的是创作者的艺术功力和巧思匠心。
该片显然无法处理众多角色和情节的反转,所以影片采用了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难题,也就是让剧中人直接对敌手(也是对观众)讲出真相。合格的反转叙事有一个基本的规则,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所发生的对立性转变,“信标”必须要观众自己去发现,之前叙事积累起来的认知才会产生颠覆性的转变,才会实现反转叙事的效果。因此,这场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真假游戏,自身是不能包含在故事和情节之内的,如果非要这样,那么刺激和震惊的是剧中的对手或敌手,而不是观众。 该片的“拧巴”就在于此,它设置了极为复杂的叙事难题,又以简单“高效”的方式处理掉它,也清除掉了作为观众对于反转叙事的情感体验和观影享受。影片带来类似“踩空”的观感,与其说是反转,不如说是剧中角色的自说自话。
另一个维度的简单是极度简化了故事的人物、时代和环境。为了让故事能够推进,影片对底层大众强行提升道德感,他们每一个都可以奋不顾身、慷慨赴死;对反派角色强行降智,或桀骜不驯,或愚蠢颟顸,他们双方都成为了纯然的善和彻底的恶的符号。这个架空了社会和时代,屏蔽了人性的故事,或许其本意就是要带给观众最直接的“爽感”。 “爽感”来自《重生》的故事相当紧密的贴合着大众情绪和社会热点,比如朱门酒肉与地下饿殍的形象对比,贪赃枉法的警察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以及社会底层无处申诉的苦楚,老实人在走投无路之时的匹夫之怒…… 它们几乎就是自媒体上众多耸人听闻的真假消息,以及社会转型传递给个人的震荡和无力感的“变体”,在这些情绪的驱动下,一部分观众是容易代入这个故事的。它也提供了一种近似于中国传统民间叙事的解决方案,除掉恶人,自然会有朗朗乾坤、社会清明,这样的故事,无疑还有着相当的受众(作者:虞晓评)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