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24.3平方千米。 [1] [3]截至2023年6月,陕西省辖10个地级市。 [129]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3万人。 [202]
陕西省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地区。 [2]陕西省的历史代表文化为“三秦文化”, [128] [192]有西周、秦、汉、隋、唐等十四个政权在陕西省建都,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1-2] [185]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主要景区景点有黄帝陵、兵马俑、华山、未央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墙、西安钟鼓楼、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
2024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35538.77亿元,比上年增长5.3%。 [202]
- 中文名
- 陕西省
- 外文名
- Shaanxi Province
- 别 名
- 陕、秦、三秦
- 行政区划代码
- 610000
- 行政区类别
- 省
- 所属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地理位置
- 西北地区、西部内陆腹地
- 面 积
- 205624.3 km²
- 下辖地区
- 10个地级市
- 电话区号
- 029
- 邮政编码
- 710000—727000
- 人口数量
- 3953 万 [202](2024年末常住人口)
- 车牌代码
- 陕A-陕V
- 地区生产总值
- 35538.77 亿元 [202](2024年)
上古
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国女首领华胥氏,创造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著名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西安杨官寨遗址,是第一次发现6000年前关中庙底沟文化的中心聚落和聚落环壕,为探讨庙底沟文化的聚落布局与社会结构等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填补仰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空缺。 [172]
位于神木市的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166-167] [172]
西周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州市、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微乃希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京(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城斗门街道一带),并修文王绪业。
幽王无道,国势急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破镐京,杀幽王,西周亡。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废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陕南为汉中郡,关中畿辅区域设内史。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名降将:章邯为雍王,治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咸阳市兴平市);司马欣为塞王,治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西安市临潼区);董翳为翟王,治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一带),将应封为关中王的刘邦分封到偏僻的汉中区域。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外戚势力日渐势焰。
新莽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开皇二年(582年),由建筑家宇文恺规划,在汉长安城东南营造面积达80多平方千米的新都城——大兴城。隋文帝重新一统华夏,确立三省六部制,兴科举,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强化政府机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其大力倡导节俭,废除杂税并置仓储粮,很快使天下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炀帝在位期间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终在大业七年(611年),民变爆发、天下大乱。
唐
唐代是中国船鸦犁希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
唐代京师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北宋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设立关西道。
至道三年(997年),改为陕西路,辖区包括今陕西省关中各市、延安、榆林东南部以及甘肃省庆阳市、山西省运城市及河南省三门峡市。
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勉县、宁强县)、甘肃省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
明
清
康熙六年(1667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分置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至此陕西省界同现今比较除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南、宁陕一段略微西缩外,基本重合。
中华民国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
陕甘宁边区政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施新民主主义纲领,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边区范围内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建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型。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及陕甘宁边区等党政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边区政府迁回延安。
旬泪乌中华人民糊举企共和国
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改西安为省辖市,并入陕西。 [13]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 [19]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980年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 [18]
1995年5月,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渭南市。 [20]
1996年2月21日,撤销汉中地区,改为地级汉中市。 [22]
1997年1月8日,延安地区改为延安市,为省辖设区的市,辖区不变。 [21]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 [23]
2000年12月,撤销安康地区,设立安康市。 [86]
2001年8月,撤销商洛地区,设立地级商洛市。 [87]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 [14]
2017年1月,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 [15]
2017年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 [16-17]
截至2023年6月,陕西省辖10个地级市,共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陕西省人民政府驻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大院。 [80] [129]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重庆市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03万平方千米。 [1]
陕西省辖境南北跨纬度7°54′,最大直线距离863千米。省境最北端在府谷县刘家坡北面,地理纬度为北纬39°35′;省境最南端为镇坪县南缘的杉树坪,地理纬度为北纬31°41′。东西跨经度5°46′,最大直线距离约510千米,平均宽度约400千米。省境最东端为府谷县黄甫镇段家寨以东黄河主航道中心线 [197],地理经度为东经111°15′;省境最西端为宁强县青木川镇坟林坝西侧 [196],地理经度为东经105°29′。 [37]
陕西省政府
陕西省位于中国南、北地质衔接与东、西地质转变的枢纽区,大地构造比较复杂。地壳分异明显、构造形变强烈、新构造运动活跃是陕西大地构造发育的总特点。地壳空间分异表现为兼有稳定区(地台)和活动带(地槽)两种性质不同、相互对立统一的构造类型,前者包括中朝地台及扬子准地台,后者则是著名的秦岭褶皱系。分异现象是自古生代开始,在晚元古代古中国地台上发生的,分异结果形成的“二台一槽”,这是中国主要地台和地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三个地质界公认的一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陕西境内可进一步划分出12个二级构造单元、21个三级构造单元。构造形变强烈主要表现为构造类型齐全,尤以秦岭褶皱系最为突出。以断裂为例,全省可定出8条深断裂、13条大断裂和6条隐伏断裂。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反映为构造活动剧烈、复杂、类型多样,并导致省内现代地貌景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陕西省地质构造不仅具有多旋回发展迁移演化和中国主要构造地质事件在省内多有明显反映的特点,而且它的构造系统代表着不同构造形式的复杂综合。李四光曾指出:陕西境内存在着南北向挤压造成的属于基底断裂范畴的东西向褶皱带和直线扭动作用产生的属于盖层滑动范畴的山字型构造。
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是中国昆仑—秦岭纬向褶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亚东西向褶皱带中最坚强的一个,它不仅对华中地区的地质构造有决定意义,而且还影响着日本的构造形式。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展布在阴山、秦岭这两条东西向褶皱带之间的广大地区,它的雏形产生于震旦纪初期,到侏罗纪末期基本完成。陕北、关中地区均属于该山字形构造前弧东翼及东侧盾地展布地区。渭河地堑(断凹)与山字形构造前弧的关系,正如李四光、张文佑所指出的,和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堑与伊尔库茨克围场的关系相似。这种相似既表现于相互位置上,也反映在形态特征和活动性上。贝加尔湖是有名的地震活动带,渭河流域的陇东、关中地区也都是历史地震频繁地带。而且自晚第三纪中新世中期以来,渭河地堑沉陷还在不断地向西、北、东三方面逐渐扩展,仍处在活动状态。所以,必须对渭河地堑的活动发展趋势密切注意,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174]
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气候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年平均气温7—12℃,关中年平均气温12—14℃,陕南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38]
陕西省境内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其中在陕境内的黄河流域面积13.3301万平方千米,有河流2524条;在陕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72265平方千米,有河流1772条。境内湖泊稀少,除秦巴山地有散见湫池外,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区。 [39]
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总储藏量为1438.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666.66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79.33万千瓦。主要河流水力资源情况如下:黄河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133301平方千米,主要河流44条,理论蕴藏量为58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234万千瓦,其中小水电52万千瓦。长江流域在陕境内主要有嘉陵江、汉江、丹江3条河流的上游段,集水面积7226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78条,水力理论蕴藏量为858.0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432.6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26.88万千瓦。 [40]
截至2019年末,陕西省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93.43万公顷(4401.51万亩)
其中,水田12.62万公顷(189.27万亩),占4.30%;水浇地84.39万公顷(1265.81万亩),占28.76%;旱地196.42万公顷(2946.43万亩),占66.94%。81%的耕地分布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榆林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等4个设区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4.03%。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08.28万公顷(1624.15万亩),占全省耕地的36.90%;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9.52万公顷(592.85万亩),占13.4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59.19万公顷(887.90万亩),占20.17%;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40.74万公顷(611.12万亩),占13.89%;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5.70万公顷(685.49万亩),占15.57%。
(二)园地121.40万公顷(1821.01万亩)
其中,果园91.70万公顷(1375.49万亩),占75.53%;茶园2.67万公顷(40.03万亩),占2.20%;其他园地27.03万公顷(405.49万亩),占22.27%。园地主要分布在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咸阳市,占全省园地的75.14%。
(三)林地1247.60万公顷(18714.02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935.66万公顷(14034.99万亩),占75.00%;竹林地0.68万公顷(10.18万亩),占0.05%;灌木林地185.15万公顷(2777.21万亩),占14.84%;其他林地126.11万公顷(1891.64万亩),占10.11%。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等3个设区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4.72%。
(四)草地221.03万公顷(3315.49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149.21万公顷(2238.09万亩),占67.51%;人工牧草地1.51万公顷(22.69万亩),占0.68%;其他草地70.31万公顷(1054.71万亩),占31.81%。草地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延安市等2个设区市,占全省草地的91.27%。
(五)湿地4.87万公顷(73.00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灌丛沼泽0.03万公顷(0.51万亩),占0.70%;沼泽草地0.03万公顷(0.41万亩),占0.56%;内陆滩涂4.61万公顷(69.12万亩),占94.69%;沼泽地0.20万公顷(2.96万亩),占4.05%;陕西省辖区范围内没有红树林、森林沼泽和沿海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宝鸡市、西安市、渭南市等4个设区市,占全省湿地的62.13%。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1.78万公顷(1376.74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13.67万公顷(205.02万亩),占14.89%;建制镇用地11.85万公顷(177.80万亩),占12.91%;村庄用地58.63万公顷(879.52万亩),占63.89%;采矿用地5.76万公顷(86.42万亩),占6.2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87万公顷(27.98万亩),占2.03%。
(七)交通运输用地30.26万公顷(453.92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1.91万公顷(28.65万亩),占6.31%;轨道交通用地0.06万公顷(0.85万亩),占0.19%;公路用地11.09万公顷(166.32万亩),占36.64%;农村道路16.89万公顷(253.48万亩),占55.84%;机场用地0.27万公顷(4.02万亩),占0.89%;港口码头用地0.001万公顷(0.02万亩),占0.004%;管道运输用地0.04万公顷(0.58万亩),占0.1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33万公顷(409.97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17.81万公顷(267.08万亩),占65.15%;湖泊水面0.43万公顷(6.50万亩),占1.58%;水库水面3.46万公顷(51.89万亩),占12.66%;坑塘水面2.40万公顷(36.02万亩),占8.79%;沟渠1.84万公顷(27.60万亩),占6.73%;水工建筑用地1.39万公顷(20.88万亩),占5.09%。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渭南市等4个设区市水域面积较大,占全省水域的61.57%。 [140]
陕西省境内有种子植物171科3754种,其中包括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陕西传统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173]
陕西省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604种,鸟类380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6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73]
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出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其中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1种。探明矿产地105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45处,中型矿产地237处,小型矿产地559处。在占国民经济重要价值的15种重要矿产中,石油保有储量排全国第3位,煤、天然气、水泥灰岩保有储量均排第4位。这些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钼、金、石灰岩不仅储量可观,而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市场有明显优势,但铁、铜、铝、磷或贫矿多,或探明含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 [173]
2024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男性2015万人,占50.97%;女性1938万人,占49.03%,性别比为103.97。城镇人口26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6.14%;乡村人口1338万人,占33.86%。出生人口29.1万人,出生率为7.36‰;死亡人口31.8万人,死亡率为8.05‰;自然增长率为-0.69‰。 [202]
参考资料来源: [143-148]
2024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35538.7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1.96亿元,增长3.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8.97亿元,增长6.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8%;第三产业增加值18397.84亿元,增长5.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8%。人均生产总值89915元,比上年增长5.3%。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758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5%,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24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6.4%,生物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9.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14.1%。新能源汽车产量119.8万辆,比上年增长13.9%;太阳能电池产量8262.18万千瓦,增长57.2%;集成电路圆片产量885.4万片,增长36.7%。电子商务交易额100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100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202]
参考资料来源: [143-148]
2024年,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2%。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5%;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6.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9%。
2024年,陕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3.1亿元,比上年下降1.3%,剔除政策性减缓税收等不可比因素后,可比增长3.2%;其中,各项税收2613亿元,下降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 [202]
2024年,陕西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8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2083.6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60.8亿元,增长4.5%;牧业增加值455.4亿元,增长0.4%;渔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6.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47.82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夏粮1600.65万亩,下降2.1%;秋粮2947.17万亩,增长1.6%。全年粮食产量1352.29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夏粮467.43万吨,比上年增长0.8%;秋粮884.86万吨,增长2.9%。全年园林水果产量2213.7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苹果产量1449.86万吨,增长5.4%。
2024年,陕西省猪牛羊禽肉产量129.5万吨,比上年下降4.2%;其中,猪肉产量99万吨,下降5.3%。禽蛋产量65.5万吨,增长0.5%。生牛奶产量91.6万吨,下降16.1%。年末生猪存栏841.6万头,比上年末下降5.5%;牛存栏122.3万头,下降19.7%;羊存栏861.5万只,下降6%;家禽存栏6320.3万只,下降19.2%。 [202]
2024年,陕西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2207.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制造业增长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5.1%。非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6%,医药制造业增长5.1%。装备制造业增长7.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8949.5亿元,比上年下降1.6%;营业利润3033.6亿元,下降15.2%。
2024年,陕西省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5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增长1.2%;签订合同额26029.12亿元,下降1.2%。 [202]
2024年,陕西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78.36亿元,比上年增长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27.57亿元,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29.27亿元,增长5.6%;金融业增加值2151.42亿元,增长2.5%;房地产业增加值2073.69亿元,增长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150.22亿元,增长4.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197.32亿元,增长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349.83亿元,增长17.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5%,利润总额下降18.8%。
2024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692.83亿元,增长4.4%;乡村1243.13亿元,增长7.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9709.78亿元,增长4.7%;餐饮收入1226.18亿元,增长5.4%。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9%,日用品类增长15.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0%,中西药品类增长13.8%,粮油、食品类增长11.1%,烟酒类增长11.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3%,汽车类商品增长1.2%,化妆品类增长1.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6%,家具类下降0.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8.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8.4%,金银珠宝类下降38.8%。
2024年,陕西省货物进出口总值454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出口3063.48亿元,增长16.5%;进口1477.27亿元,增长4.7%。货物进出口顺差1586.21亿元,比上年增加366.43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2639.83亿元,增长20.2%,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8.1%。加工贸易进出口2164.22亿元,增长21.1%,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47.7%。外资企业进出口2458.59亿元,增长26.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4.1%。
2024年,陕西省新设外资企业521家,比上年增长27.7%;实际使用外资8.95亿美元,下降39.1%。其中,实际使用香港、韩国及新加坡外资共7.78亿美元,占全省外资的87.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占全省外资的45.9%。
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22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7.89%,较年初增加5279.0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18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99%,较年初增加4303.34亿元。
2024年,陕西省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352.02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4.85%。其中,财产险365.45亿元,增长4.59%;人身险986.57亿元,增长4.94%。原保险赔付支出543.78亿元,按可比口径,支出增长15.49%。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04.08亿元,增长4.29%;人身险赔付支出339.70亿元,增长23.46%。 [202]
2024年,陕西省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9047项,合同成交金额4831.38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19434项,成交金额1071.74亿元;技术转让合同1267项,成交金额18.79亿元;技术咨询合同6142项,成交金额123.98亿元;技术服务合同41701项,成交金额3605.86亿元,技术许可合同503项,成交金额11.01亿元。全年共获授权专利75634件,其中,发明专利24598件,实用新型专利46605件,外观设计专利4431件。截至2024年底,发明专利拥有量11854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9.97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7312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96件。 [202]
2024年,陕西省共有高等学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7所、成人高校14所。研究生招生7.3万人,在学研究生22.47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9.92万人,在校生132.38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12.86万人,在校生31.49万人;网络本专科在校生6.35万人。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27所,招生9.4万人,在校生29.14万人。全省共有幼儿园7109所,入园幼儿27.46万人,在园幼儿107.18万人;小学4071所,招生45.83万人,在校生297.79万人;初中1654所,招生51.34万人,在校生145.15万人;普通高中451所,招生27.69万人,在校生77.04万人。 [202]
地区 | 层次 | 名单 |
---|---|---|
西安市 | 本科 |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通信学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警察学院、 [189-190]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工商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西安信息职业大学、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长安大学兴华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专科 | ||
咸阳市 | 本科 | |
专科 | ||
汉中市 | 本科 | |
专科 | ||
延安市 | 本科 | |
专科 | ||
宝鸡市 | 本科 | |
专科 | ||
榆林市 | 本科 | |
专科 | ||
渭南市 | 本科 | |
专科 | ||
商洛市 | 本科 | |
专科 | ||
安康市 | 本科 | |
专科 | ||
铜川市 | 本科 | - |
专科 |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
1 | 教育部直属 | ||
2 | 双一流、 [46-47]“七五”“八五”十五所重点大学 | 工信部直属 | |
3 | 教育部直属 | ||
4 | 双一流、 [46-47]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 教育部直属 | |
5 | 双一流、 [46-47]教育部六大直属师范 | 教育部直属 | |
6 | 教育部直属 | ||
7 | 陕西省属 | ||
8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四医大) | 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 | |
9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空军总部直属 | |
10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火箭军总部直属 | |
11 | 军队2110工程 | 武警总部直属 | |
12 | 军队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部 [48] | |
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49] | ||
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原西安政治学院) | 中央军事委员会 [50] | |
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原西安通信学院) | 中央军事委员会 [51] |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
1 | 陕西省 | ||
2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3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4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5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6 | 陕西省 | ||
7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8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9 | 兵工七子、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10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11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
12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52] | |
13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53] | |
14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54] |
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文旅系统共有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73个,文化馆121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9个,图书馆总流通人次2400.81万人次。 [202]
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卫生健康机构35342个(包括村卫生室20995个),其中,医院128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69个,卫生院1489个。全省共有床位30.97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5.53万张,卫生院病床3.84万张。全省共有卫生人员47.7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6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4.09万人,注册护士17.25万人。 [202]
2024年,陕西省体育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大赛共获得156金129银114铜,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参加巴黎奥运会赢得2枚金牌,参加全国冬运会获得10金3银6铜。 [202]
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395.2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47.33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38.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0.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24.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16.1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875.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840.3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31.65万人。
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01个,床位116910张,收养人数59975人;社区养老服务床位107220张,服务人次数达2002149人次。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8.74万户14.5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97元/人月;农村低保51.97万户108.02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904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68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53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981—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全年临时救助181.34万人次。 [202]
2024年11月,陕西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6万千米。 [198]2024年,陕西省货物运输总量18.84亿吨,比上年增长4.5%;货物运输周转量4595.59亿吨千米,增长2.6%。旅客运输总量4.75亿人次,增长15.3%;旅客运输周转量965.18亿人千米,增长14.3%。 [202]
公路
铁路
航空
地铁
截至2024年12月,西安市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共有11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环)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和16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运营里程长度共计403千米;共设车站235座,其中换乘车站34座。 [195] [199]
陕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8]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55]
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56-57]近现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60]
关中
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秦王朝的建立、汉隋唐帝国的延续,再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
陕北
陕南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120万年前,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陕南汉中龙岗寺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被誉为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截至2011年,陕西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首位 [137],著名的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乾陵、茂陵、阳陵、黄帝陵、法门寺等,西安城墙、西安碑林、西安钟鼓楼、大小雁塔等。在陕西,仅有名有姓的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被誉为“东方帝王谷”。 [136]
截至2019年,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270处。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表明,陕西省境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135]
参考资料 [59] [183] |
截至2022年,陕西省共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咸阳茯茶4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7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138]
陕西方言是指陕西省管辖范围内的方言。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语感来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分为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西周时期,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记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到257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8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黄帝陵景区、大雁塔—小雁塔景区、华山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金丝峡景区、宝鸡太白山景区), [61]国家4A级旅游景区70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40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54家,国家1A级景区2家。 [62]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63-64] | |
未央宫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宫的代名词,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丝绸之路起点。 [67] [118] |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是唐朝时期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号称“万宫之宫”、“东方圣殿” ,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正南门丹凤门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天下第一门”。 [175] | |
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唐朝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 [68] | |
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亦名华清宫,南倚骊山,北面渭水,是唐代帝王游幸的离宫别苑,因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备受瞩目。 [176]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71-73]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老城区的象征,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177]西安鼓楼是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性方面都属于同类建筑之冠。 [178] | |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74] | |
全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 [119] 街区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建有四大广场,四大文化场馆,五大文化雕塑,是西安唐文化展示和体验的首选之地。 [120] |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 [121] | |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曾为汉长安城护城河及古漕运河道,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条关中漕渠。以展示水文化、汉文化为主题,形成了“一心、三线”的格局。 [170] | |
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被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123] | |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 [156-157] |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秦岭山脉的主峰,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境内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 [124] |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总面积20平方千米,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 [158]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159-160]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1]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 唐睿宗李旦陵寝。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开元盛世,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 [171]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延安地标,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 | |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164]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紫柏山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为秦巴千里栈道“第一名山”。 |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集自然山水风光、珍稀植物、茶园、果园、田园风光、堰上古镇、宗教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为道教活动圣地和陕南道教活动中心,素有“汉南胜景区、陕南小华山、陕南小武当”之美称。 [90-102] |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是观赏“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的理想场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166] 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67] |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 |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
2020年12月25日,陕西省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131]
截至2021年11月17日,陕西省已与41个国家建立了101对国际友城关系,其中省级友城29对,地市级友城72对。地市级友城中西安市37对,咸阳市12对(含区县级友城1对),渭南市4对,铜川市2对,延安市2对,榆林市1对,汉中市2对,宝鸡市5对,安康市4对,商洛市2对,杨凌示范区1对。 [130]
序号 | 国别 | 外方城市 | 中方城市 | 结好时间 |
---|---|---|---|---|
1 | 美国(13对) | 陕西省 | 2015.6.3 | |
2 | 陕西省 | 2016.11.9 | ||
3 | 陕西省 | 1982.10.19 | ||
4 |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 西安市 | 1989.4.29 | |
5 |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 延安市 | 2017.9.18 | |
6 | 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 | 西安市 | 2014.7.24 | |
7 | 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 咸阳市 | 2006.1.6 | |
8 | 德克萨斯州贝敦市 | 榆林市 | 2008.3.24 | |
9 | 肯塔基州派克维尔市 | 安康市 | 2011.4.13 | |
10 | 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 | 咸阳市 | 1995.1.18 | |
11 | 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妮卡市 | 咸阳市 | 2015.10.24 | |
12 | 内华达州北拉斯维加斯市 | 渭南市 | 2015.10.24 | |
13 | 加利福尼亚州约巴琳达市 | 铜川市 | 2015.10.24 | |
14 | 日本(13对) | 陕西省 | 2011.9.2 | |
15 | 陕西省 | 1994.4.22 | ||
16 | 爱媛县 | 陕西省 | 2015.7.30 | |
17 | 京都府 | 陕西省 | 1983.7.16 | |
18 | 奈良县奈良市 | 西安市 | 1974.2.1 | |
19 | 京都府京都市 | 西安市 | 1974.5.10 | |
20 | 千叶县船桥市 | 西安市 | 1994.11.2 | |
21 | 静冈县牧之原市 | 安康市 | 2019.11.20 | |
22 | 岛根县出云市 | 汉中市 | 1991.7.2 | |
23 | 京都府宇治市 | 咸阳市 | 1986.7.24 | |
24 | 千叶县成田市 | 咸阳市 | 1988.9.14 | |
25 | 香川县三丰市 | 咸阳市三原县 | 2010.5.19 | |
26 | 京都府八幡市 | 宝鸡市 | 1992.11.2 | |
27 | 韩国(12对) | 庆尚北道 | 陕西省 | 2013.4.5 |
28 | 世宗特别自治市 | 陕西省 | 2015.5.22 | |
29 | 庆尚北道庆州市 | 西安市 | 1994.11.18 | |
30 | 庆尚南道晋州市 | 西安市 | 2016.5.15 | |
31 | 安东市 | 西安市 | 2020.11.30 | |
32 | 庆尚北道龟尾市 | 渭南市 | 2014.11.17 | |
33 | 庆尚北道奉化郡 | 铜川市 | 1998.9.28 | |
34 | 庆尚北道义城郡 | 咸阳市 | 2003.10.17 | |
35 | 庆尚南道咸阳郡 | 咸阳市 | 2015.11.19 | |
36 | 全罗北道镇安郡 | 商洛市 | 2015.5.25 | |
37 | 庆尚北道醴泉郡 | 宝鸡市 | 2016.5.26 | |
38 | 全罗北道扶安郡 | 安康市 | 2021.4.28 | |
39 | 俄罗斯(2对) | 卡卢加州 | 陕西省 | 2000.8.8 |
40 |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共青城市 | 渭南市 | 2016.3.24 | |
41 | 德国(5对) | 图林根州 | 陕西省 | 1997.11.19 |
42 | 贝莱蒽一威斯特法伦州多特蒙德市 | 西安市 | 1992.7.22 | |
43 | 下萨克森州奥尔登堡市 | 西安市 | 2017.9.11 | |
44 | 图林根州埃尔富特市 | 延安市 | 2000.10.2 | |
45 | 巴尔尼姆专区 | 宝鸡市 | 2003.11.28 | |
46 | 意大利(3对) | 特雷维索省 | 陕西省 | 1988.7.21 |
47 | 翁布里亚大区 | 陕西省 | 1995.11.29 | |
48 | 坎帕尼亚区庞贝市 | 西安市 | 2007.10.13 | |
49 | 法国(2对) | 阿基坦大区波城 | 西安市 | 1986.9.15 |
50 | 萨尔特省勒芒市 | 咸阳市 | 2001.9.12 | |
51 | 英国(2对) | 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 | 西安市 | 1985.4.16 |
52 | 大曼切斯特郡斯托克波特市 | 宝鸡市 | 2004.7.2 | |
53 | 巴基斯坦(1对) | 旁遮普省拉合尔市 | 西安市 | 1992.6.20 |
54 | 菲律宾(1对) | 八打雁省 | 陕西省 | 2019.11.27 |
55 | 泰国(1对) | 素可泰府 | 陕西省 | 2005.5.21 |
56 | 比利时(3对) | 安特卫普省 | 陕西省 | 1985.5.7 |
57 | 布鲁塞尔大区 | 西安市 | 2020.10.9 | |
58 | 安特卫普省特恩豪特市 | 汉中市 | 2001.9.27 | |
59 | 匈牙利(2对) | 琼格拉德州 | 陕西省 | 1995.11.21 |
60 | 琼格拉德州塞格德市 | 渭南市 | 1999.10.27 | |
61 | 荷兰(4对) | 德伦特省埃门市 | 商洛市 | 2011.4.3 |
62 | 格罗宁根省 | 陕西省 | 2003.10.31 | |
63 | 德伦特省 | 陕西省 | 2010.4.8 | |
64 | 格罗宁根省格罗宁根市 | 西安市 | 2011.11.7 | |
65 | 吉尔吉斯斯坦(3对) | 楚河州 | 陕西省 | 2014.5.24 |
66 | 奥什州奥什市 | 西安市 | 2019.6.13 | |
67 | 楚河州莫斯科区 | 杨凌示范区 | 2014.11.5 | |
68 | 塔吉克斯坦(1对) | 哈特隆州 | 陕西省 | 2017.8.31 |
69 | 哈萨克斯坦(1对) | 江布尔州 | 陕西省 | 2008.4.7 |
70 | 乌兹别克斯坦(1对) | 撒马尔罕州撒马尔罕市 | 西安市 | 2013.11.29 |
71 | 土库曼斯坦(1对) | 马雷州马雷市 | 西安市 | 2014.5.12 |
72 | 埃及(1对) | 开罗省 | 陕西省 | 2008.4.17 |
73 | 罗马尼亚(3对) | 布泽乌县 | 陕西省 | 2008.4.11 |
74 | 胡内多阿拉省 | 陕西省 | 2021.3.22 | |
75 | 摩尔达维亚区雅西市 | 西安市 | 1994.12.6 | |
76 | 巴西(2对) | 巴西利亚市 | 西安市 | 1997.10.26 |
77 | 马托格罗索州 | 陕西省 | 1996.12.14 | |
78 | 柬埔寨(1对) | 暹粒省 | 陕西省 | 2019.5.11 |
79 | 伊朗(1对) | 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市 | 西安市 | 1989.5.6 |
80 | 土耳其(1对) | 科尼亚省科尼亚市 | 西安市 | 1996.9.8 |
81 | 尼泊尔(2对) | 加德满都市 | 西安市 | 1996.9.12 |
82 | 第五省布特瓦尔市 | 西安市 | 2019.10.13 | |
83 | 黑山(1对) | 科托尔州科托尔市 | 西安市 | 2013.11.25 |
84 | 澳大利亚(4对) | 塔斯马尼亚霍巴特市 | 西安市 | 2015.3.29 |
85 | 维多利亚州莫兰德市 | 咸阳市 | 1997.7.31 | |
86 | 维多利亚州班尤市 | 安康市 | 2007.3.17 | |
87 | 维多利亚州墨尔顿市 | 宝鸡市 | 2002.10.30 | |
88 | 亚美尼亚(1对) | 希拉克州久姆里市 | 西安市 | 2015.6.8 |
89 | 塞尔维亚(1对) | 舒马迪亚州克拉古耶瓦茨市 | 西安市 | 2016.6.18 |
90 | 摩洛哥(1对) | 非斯市 | 西安市 | 2019.11.14 |
91 | 希腊(1对) | 伯罗奔尼撒大区卡拉马塔市 | 西安市 | 2009.9.17 |
92 | 加拿大(2对) | 育空区 | 陕西省 | 2012.9.18 |
93 | 魁北克省魁北克市 | 西安市 | 2001.5.11 | |
94 | 阿根廷(1对) | 科尔多瓦省科尔多瓦市 | 西安市 | 2006.12.19 |
95 | 冰岛(1对) | 雷克雅内斯贝尔市 | 咸阳市 | 2014.11.26 |
96 | 乌克兰(1对)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 | 西安市 | 1995.10.27 |
97 | 厄瓜多尔(1对) | 昆卡市 | 西安市 | 2010.9.8 |
98 | 新西兰(1对) | 坎特伯雷区阿什伯顿市 | 咸阳市 | 2018.7.17 |
99 | 西班牙(1对) | 瓦伦西亚市 | 西安市 | 2020.11.24 |
100 | 白俄罗斯(1对) | 莫吉廖夫州 | 陕西省 | 2021.11.17 |
101 | 摩尔多瓦(1对) | 基希讷乌市 | 西安市 | 2021.11.17 [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