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此博文不歡迎粉紅們留言!
我寫此文的原因是:最近我跟一些博主在討論武統問題時,問一些博主們他們譴責台獨,對中共有無底線,知不知道中共的惡行?他們要麼回答沒有底線,要麼避而不答!
作為博主,當你在壇內貼文時,你就應該預備好你有可能收到各種提問。如果有的問題你沒想到過,可以通過交流不斷修改和補充來完善原文。避而不談則說明你的立場不公正,那就不是一篇公正的文章!
言歸正傳,那究竟是反共的人真愛國(注意不是愛黨噢!),還是擁共的人真愛國呢?不論那個政權,某個領袖,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點的!有的大惡,有的小惡而已!下面我們就從歷史中找一些例子來論證。
下面是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節選,上了年紀的人在初中時應該學過: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該文雖沒有提到齊王在納諫時內心有無痛苦,但確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因採納諫言而強國的好例子(也是非武統!)。
另一個以納諫而聞名的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曾留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名言!唐朝的貞觀之治(千年後的共產黨的新中國都遠不如,真是可恥!)時國力之強盛,社會之安定,我就不贅述了!據說到了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的地步!但唐太宗本人也承認納諫並不容易,對於諫臣魏徵,唐太宗有時候都想殺了他,因為忠言逆耳啊!
反面之一就是不納諫。楚霸王項羽就是一個典型的因為聽不進諫言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例子。大家也許也讀過扁鵲見蔡桓公的古文,講的就是一個小病不願聽,一旦病入膏肓悔之晚矣的道理!此類例子不屬本文討論範疇,略過。
反面之二的例子就是佞臣了!秦檜為了討好皇帝,卻讓兩位父子皇帝做了金國的俘虜!魏徵的宗族後人魏忠賢(其實是不忠不賢)讓明朝一落千丈,著名的和紳也是讓清朝日薄西山,江河日下,從此一蹶不振!
正面的例子寥寥無幾,而反面的例子可以說枚不勝舉!尤其是後世反倒鮮見納諫的皇帝,你說中國的歷史是不是個逆淘汰的歷史?
華人在近代史上遭遇已經夠屈辱的了,至今在世界的地位還很卑微!我相信大多數華人內心還是希望華人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強盛,越來越文明的,那樣的話我們無論走到哪裡腰杆都能挺直些!
因此我們在討論話題時應該秉持公正的態度,不偏不倚,擺事實,講道理,那樣的交流才能解決爭議,結果才有意義!否則如果單憑個人喜好,逃避問題,甚至相互攻擊,那就只能是南轅北轍,雞同鴨講,永遠爭論不休,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