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四年一次大選,選民們覺得由自己決定自己命運,乃至美國命運、世界命運的時刻到來了。我也曾經如此這般地自豪過,直到有一天我聽到這句話:“如果一個政客跟你說他為人民着想,他肯定是在撒謊。” 這是老布什親口對他的選民說的。
政客和所有人一樣,最高理想,也就是實現自我價值。換句話說,他們選擇這麼費力不討好的營生,和你一樣,是為自己。和你不一樣的是,他實現他的價值的時候,會跟你說他在實現你的價值。可是你的價值別人能幫你實現嗎?我過去以為能,所以抱着極大的信任和幻想,參選,投票。現在我認為,不能!但我仍要參選,投票,這次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更自豪了。
人應該怎樣實現自我價值呢?聽說過“Buck stops here”嗎?這是杜魯門總統當年的名言,意思是“我負責”(據說,自他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美國總統了)。這句話的份量,可以使任何一個無足輕重的人,變得非常有價值。
把美國比作一條大船,而總統只是舵手,航線並不是他定的。(誰定航線,對船上的一般乘客來講是個很有想象空間的問題)。船長把舵,把船朝着既定目標開。也就是說,民主黨或共和黨,奧巴馬或麥凱恩,不論誰當選,都差不多,他們都不會改變航線。只是好舵手會使航行平穩順利些,而碰上小布什這樣的瘟頭,船就觸礁了。危難當頭,船老大可不僅僅是把舵這麼個技術角色,他的個人品質將會決定這條船及船民的命運。
我覺得,總統候選人此刻應該號召美國人民負起責任來,改變奢侈放縱的生活方式,奮發努力,把欠外國人民的,欠自己子孫的,都還上。而不是給喜歡坐享其成的選民開“馬兒又能跑,還能不吃草”一類的空頭支票,哄他們高興。我相信有着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的美國人民更願意聽到“Buck stops here”的聲音。如果說哪個候選人試圖通過這句話表達自己,那正是老英雄麥凱恩。而對各位選民來講,選舉也不僅是選擇生活方式,而是選擇你該擔當的責任。
奧巴馬vs麥凱恩,誰更負責任?
奧巴馬年輕,有一半黑人血統,他以創造歷史紀錄為目標競選總統,免不了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拋棄自己多年的牧師朋友;請作偽證的軟骨頭鮑威爾拉選票)。從奧巴馬從政後的所作所為,從他當選參議員後的投票紀錄,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奧巴馬說每句話,做每件事,都是基於精明的政治考量和計算,而不是基於原則和信念。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見他說過一句明確的、敢做敢當的話,只是不斷用“變化”這個空泛的概念忽悠群眾。在伊戰的問題上,他利用選民的厭戰心理,得便宜賣乖地訂出了一個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撤軍時間表,完全是一付“pass the buck” 的架勢。
麥凱恩年邁,在這個年齡上,他已經不需要計算個人得失,只想將餘熱貢獻出來(以增加自身價值)。因此,他更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意願,而不會為了當選放棄自己的原則。同樣在伊戰問題上,他明明知道說點漂亮話可以爭取到更多選票,但因為他看到了作為總統,收拾爛攤子是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他決不隨便給選民一個不負責任的撤軍時間表。雖然有些話很嚇人(在伊拉克駐軍一百年),但你至少知道他在說什麼,至少知道他是一個有信念、有擔當的人。因此,他和他選定的副手佩林看上去更值得被信任。
我相信,奧巴馬和麥凱恩都會為他們心目中的美國利益而努力奮鬥(美國利益是否代表正義,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另說)。但如果奧巴馬當選,他還會面臨兩個在別人不是問題的潛在問題:1,不講原則的黑人群體對他的影響(這個不賴他,完全是膚色引起的);2,利用他的利益集團(現在巨額捐款給他的人)對他的控制。當然,麥凱恩在第二個問題上也撇不清干係,但起碼不像奧巴馬那樣對捐款來源諱莫如深。
從目前的形勢看,奧巴馬依靠媒體、財團的支持,已經占了很大優勢,得到了很多抱有幻想的人民,尤其是那些蜜罐里長大的年輕人的信任,多半會勝選。不過,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空話、大話堆砌起來的只是空中樓閣,人民終將會為此付出代價的。我這次把票投給麥凱恩,就是為了表明這一點。希望廣大華裔選民一定不要為變而變,不要受人蠱惑,要三思而行。
不論選了誰,對自己的選擇,我們將來都應說“buck stops here”,哪怕是選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