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厄瓜多爾探秘3:瓜亞基爾,美麗與危險並存 |
送交者: 若敏思文 2025年01月12日18:43:2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厄瓜多爾探秘3:瓜亞基爾,危險和美麗並存》 若敏 在旅行中融入一種新生活,接受一種新文化,擁抱這個處處有驚喜的世界。漫漫長路會讓你更加歡喜,遇見的一切皆能讓你豐富閱歷,感恩人生。 不少朋友看了我的第一篇遊記,留言或者私信,問我厄瓜多爾是不是安全?是否值得一去? 來瓜亞基爾之前,看攻略和遊記上都說這裡不安全,於是內心警惕着這個城市的一切。比如提到燈塔山緊鄰貧民窟聖卡門山,搶劫很多,心裡打鼓,為此專門問了導遊,她說,那是以前,現在治安好了很多。 厄瓜多爾的第一大城市瓜亞基爾(Guayaquil),城市的主要布局在聖安娜和聖卡門兩座山麓的高地上,看起來很像一隻欲展翅高飛的大鳥,下午,我們重點打卡這裡。 【探訪拉斯佩尼亞斯區(Barrio las Peñas)】 沿河邊往北走,是城市東北角聖安娜山上的拉斯佩娜斯街區(Las Peñas)。從山腳下,便能看到山坡上色彩斑斕的各式錯落的小房子。 拾階而上,街區里是乾淨的青石板路,導遊說,這裡是瓜亞基爾最早的居民區。據傳古巴的切格瓦拉曾在這裡居住過一段時間,他是醫生,為當地居民提供免費的兒科援助。 拉斯佩娜斯區的建築受西班牙殖民影響,頗具巴洛克風情。最初,由於靠近河畔,這裡居住的多為漁民和手工業者。這裡也是瓜亞基爾城市的起源地。 由於地理條件好,緊鄰河邊,富有的人家開始在這裡建房安家,如今古老的街道、教堂、雕像,充滿了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風格,布滿山頭的多彩房屋給老城添了活力。這裡可以居高臨下,觀看美麗的河濱風光。 這裡是瓜亞基爾No.1景點,Cerro Santa Ana & Las Peñas。(聖安娜山和拉斯佩尼亞斯區),導遊帶着我們參觀 Las Peñas的畫廊。 畫廊的窗口可以遠眺河岸風景。 畫廊的畫展也很有特色。 我特別喜歡一張五彩的鬣蜥畫。 走出畫廊,就要登上聖安娜山了。導遊講了這座山丘的故事。 很久以前,靠河的小山丘上,住滿了貧窮的厄瓜多爾人。 有多貧窮呢?這裡的房子每到下雨一定大漏水,用水桶接水已經是居民的日常。 於是因為一場大雨一個家就此毀了的情況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小山丘上演。 因為貧窮,居民們沒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靠撿破爛維生, 勤勞肯干的就去當苦工,叛逆的就去市區偷拐搶騙, 久而久之,外人就將這座小山丘視為犯罪的溫床,是座惡民昭彰的貧民窟小山丘,毒品交易等犯罪每天上演,槍聲四起也早已為當地居民所習慣。 這天,瓜亞基爾的市長突然心血來潮,在市政會議上提出了一個計劃。 「我們要振興瓜亞基爾的觀光業!」於是,許久被遺棄的小山丘開始來了許多工人, 幫每一戶的房子們重新裝修、漆上繽紛的色彩,也將原本泥濘的山坡道路重新鋪上石子,鑲上磁磚,並且蓋了一座主要通往山頂的階梯,一共444階,山頂原有的燈塔和教堂也做了大幅度的整修。 「我希望Cerro Santa Ana會是我們瓜亞基爾的驕傲。」小山丘上的居民們聽著市長在階梯啟用典禮的話,還是帶著些許期待。 從那天開始,小山丘在入夜以前,登山階梯上到處都有警察定點巡視,由於安全得到保障,觀光客慢慢地喜歡上了這裡,並且發文告訴大家,一定要來到山頂眺望美景。瓜亞基爾市區的小情侶們也把山頂燈塔當作是新的約會熱點,市區點點燈光與星空輝映的景色是多麼的浪漫。 山丘的居民們生活有了改善,槍聲少了,每天早上和警察們聊天,心裡也安心了許多。他們沿街開了餐廳、小賣部、酒吧和禮品店,生活也越來越好。 這就是Cerro Santa Ana大致上的歷史由來,重點是這邊如何煥然一新變成熱門觀光景點。不過,晚上警察下班後,還是不建議來到燈塔山。 444個階梯爬起來對團里的老人不輕鬆,對我來說,很輕鬆。到達頂端的時候覺得一切超值得。 山頂有舊時的炮台,不同時代的鐵炮冰冷地瞄向山下的河口。 一座燈塔矗立在山頂,登塔極目四望,整個城市和大河、遠山映入眼帘。 燈塔山之名也是因之而來。 登上燈塔更是可以看到瓜亞基爾360度的寬闊景色,看到一對小情侶,我為他們拍照,他們很滿意,後來,女生幫我拍照,我也很滿意。 從燈塔山往南望,這些色彩繽紛的房子錯落有致的鑲嵌在聖卡門山坡上,形成了河濱一道亮麗而特別的風景。 燈塔對面是一座小小的教堂,雕花玻璃講述着聖經故事。 聖母雕象靜靜地俯視着誠心禱告的信徒。教堂很漂亮,小而精緻。 下山就太容易了。 趕到與司機會面的停車場,看到路邊的一個教堂。 導遊和司機帶我們去看可可種植園。 大約開了一個多小時,2:20才到達。這時大家都覺得飢腸轆轆。 午餐是植物園準備的農家樂。一個湯加上幾塊炸雞,很甜的點心。 可以管飽,美味就談不上了。 午餐後,開始參觀。 這是一個家族型的私人可可種植園,全部種植可可樹,也搭配一些香蕉樹,還有芒果和百香果,但是可可樹最重要。 到了這裡才認識可可樹。 可可是生產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也是厄瓜多爾的原生植物。 1920年代一場大蟲害摧毀了厄瓜多爾的可可樹,此後可可樹絕跡。後來一個叫卡斯特羅的人用許多不同的可可品種雜交,終於找到適合當地種植,抗病品種。 種植園主人說這種可可樹種植兩年後即可結果,結果期為50年左右。主人說西班牙語,導遊翻譯成英文。 我們看到可可的花兒,很小。一朵極小的可可花兒依賴更小的蟲子授粉,結出的可可果像木瓜一樣大。 我們都好奇,可可果裡面是什麼樣子? 種植園的主人砍下一顆黃色的可可果後,一分為二,裡面的籽包了一層膜。導遊將一顆籽丟進嘴裡,她說可可籽只能含着,不能咬破或吞下。 我們都有機會試試,我試着吮吸種子外面的那層薄膜,味道略酸。問導遊如果咬破會如何?她說,會灼傷口腔粘膜。導遊讓我們把嘗過的可可籽吐到地里。說有利於土壤。 主人接着介紹說摘下的帶膜可可籽經過晾曬,薄膜會自動脫去後,脫模後的可可籽呈紫色,再去曬乾,曬乾後就變成深褐色。就成了做巧克力的可可豆。 最原始的巧克力製作方式是把曬乾的可可豆放在鍋里炒,現在自然晾乾,就可以裝箱出口了。 他們也可以自制可可,就是壓榨出可可油。可可油非常濃稠,幾乎呈醬狀。他們將濃醬放入冰箱,凝為巧克力塊。大工業生產巧克力的流程與之類似,再加入牛奶,糖等,與咖啡製作類似。 參觀完畢,回到吃飯的涼亭,賣他們自製的巧克力產品,也給我們品嘗純度50%的巧克力,味道不錯。最後,我們買了2袋巧克力,一袋100%純度,一袋75% 純度。拿回來品嘗,挺苦的。他們的巧克力主要出口到歐洲,如瑞士等國。 這種原生的南美植物能成為國際食品也是靠了哥倫布。當年,哥倫布看到土著飲用巧克力,帶回可可豆。但當時他帶回的寶貝太多了,沒人注意不起眼兒的可可豆。 二十年後,才被Don Hernán Cortés發現了其商業價值,歐洲人最初不喜歡這種飲料,後發現加熱後更好吃,於是才流行開來。 香蕉樹是為可可樹擋風遮雨而用的,其他果樹,也只採摘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落在地上,也讓可可的味道有了果香。 近距離看到香蕉樹,一棵香蕉樹,開一朵花就能接幾十甚至上百隻香蕉。收穫時只需齊根兒砍倒那棵樹,成板摘下。樹被砍倒後,留下一個洞茬能看出香蕉樹幹是莖,有洞,沒多久,那個空洞旁,一棵小苗開始生長。又會有一棵香蕉樹長出來。 4:30,我們離開種植園。直接回酒店。 晚上7:00,是希爾頓酒店餐廳的歡迎晚宴。 前菜是酸橙醃海鮮(Cerviche), 新鮮可口又清淡。與秘魯不同的是,厄瓜多爾用熟海鮮。 我要了一個海鮮湯飯。 Jack的主菜是牛肉,這裡的牛肉味道鮮美,廚師烹飪的技術無可挑剔。 甜點Jack是creme Brulee,這個擺盤,可以與米其林一星餐廳媲美。 我是荔枝甜品,味道出人意料地好吃! 晚上趕快收拾行李,因為第二天飛到Galapagos後,去Isabelle島,9人小飛機,有行李限制,每人只能帶24公斤重的行李。我們要收拾一個箱子,寄存在機場。 回到題目,Guayaquil(瓜亞基爾)危險嗎?值不值得去?第一,有些區域很危險,晚上最好不要去偏僻的地方。第二,基多的旅遊更加豐富多彩,不需要特別去一次。有時間,或者正好路過,打一下卡就可以了。厄瓜多爾可以遊玩的地方太多了,瓜亞基爾應該排在很後面。 (完稿於2025年1月10日,美國亞特蘭大,攝影:Jack & 若敏) |
|
|
![]() |
![]() |
實用資訊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4: | 新加坡:一條蟲變成一條龍 | |
2024: | 關於美國人應該在哪裡養老的問題 | |
2023: | 習近平不可能是個為中國前途拼搏的好鳥 | |
2023: | 佛教中的“公僕”概念由來有自 | |
2022: | 有一事令我不得不懷疑美國的“傳染病專 | |
2022: | mRNA疫苗,iPhone和時裝 | |
2021: | 穿補下台之後肯定會被白等送去吃黃米。 | |
2021: | 一位“深情川粉”感人肺腑的心聲 | |
2020: | 哈哈, 笑死人了, 國內學術期刊不知道 | |
2020: | 中台分裂是民心的分裂,在台灣,中國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