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名的國務卿人選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必須改弦易轍,避免在未來變得更加依賴中國。他誓言將摒棄美國長期倡導的自由世界秩序,轉而採取以“美國利益優先”的強有力外交政策。
盧比奧在聽證會上指出:“戰後全球秩序不僅已經過時,而且現如今還成了一種針對我們的武器。我們歡迎中國共產黨加入這一全球秩序,他們卻利用了它的所有好處,同時無視所有的義務和責任……他們通過撒謊、欺騙、黑客攻擊和盜竊手段獲得了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而我們為此付出了代價。”他進一步形容中國是美國迄今面臨的最強大、最具挑戰性的對手,在地緣政治、戰略、科技和軍事等領域全面對抗美國。
可見,“百年未見之變局”正在進行中,美國的“戰獅外交”已經拉開序幕,而盧比奧無疑是這一外交方針的代表人物。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也為我們理解其立場提供了重要線索。
盧比奧於1971年出生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父母於1956年從古巴移民美國,並在他出生後成為美國公民。他成長於邁阿密的古巴移民社區,這個社區以其團結一致、創業精神和對自由民主的強烈擁護而聞名。許多古巴移民因不滿卡斯特羅的獨裁統治而來到美國,並在短時間內在邁阿密建立起繁榮的“小哈瓦那”,為當地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種背景使得邁阿密的古巴裔美國人普遍傾向於右翼政治觀點,支持小政府和低稅收等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古巴移民中幾乎沒有那種“一出國就愛國的粉紅”。他們對獨裁政權的憎恨深植於內心,無論走到哪裡,始終高舉反對獨裁、擁抱自由民主的旗幟。而這與一些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一些華人移民雖然離開了中國,但卻對中共的立場表現出支持甚至辯護的態度。這種差異,或許源於兩國移民群體對故國和個人經歷的截然不同認知,也正是盧比奧成長背景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盧比奧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形成了他對自由民主的堅定支持。他的政治生涯起步於西邁阿密市議員,隨後成為佛羅里達州眾議院議長,並在2010年當選為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2016年成功連任。他的成長經歷和個人背景對他的政治立場產生了深遠影響,使他成為在當前國際格局中呼籲“撥亂反正”的重要聲音之一。
然而,美國許多政客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往往摻雜作秀成分。他們一方面指責中國“撒謊、欺騙、盜竊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卻對自身在推動全球化進程中縱容中國發展的角色避而不談。正是在這種矛盾中,中國逐漸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
盧比奧的“戰獅外交”能否在“百年未見之變局”中為美國帶來新的局面,仍有待觀察。然而,他的立場和政策主張無疑是當前國際政治格局中值得密切關注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