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一句陶詩看學術自由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25年01月31日14:05:1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九日閒居》是陶淵明的一首五言詩,全詩及序如下: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第一次細讀此詩,讀的是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陶淵明詩》,評註者袁行霈(1936年生)。袁是北京大學教授,1957年畢業於北大。

第二次細讀此詩,讀的是2020年台灣三民書局出版的《新譯陶淵明集》,譯註者溫洪隆(1932年生)。溫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1957年畢業於該校前身——華中師範學院。

當我對照兩書關於《九日閒居》的譯註時,發現了一個重要的不同:

袁、溫二人對“塵爵恥虛罍”一句的解釋大不相同。

“塵爵恥虛罍”中提到兩樣器皿:爵與罍。二者都是酒器。前者小,後者大。前者相當於今日的酒杯,後者相當於今日的酒壺或酒罈。

盛酒的爵上面有了灰塵,可見許久未用,詩人許久未能喝到酒了。虛罍,空空的酒壺(壇)也。難解的是“恥”,以及整句詩的含義。

袁注與溫注都引用了《詩經·小雅·蓼莪》:“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瓶之罄是罍之恥),都認為淵明此句脫胎於詩經這一句。

然而,袁接着說:“比喻父母不得其所,乃子之過。淵明活用此典,意謂有愧於爵罍,長期不用而生塵”。

溫則在引用了詩經原文之後,繼續引用東漢鄭玄的《毛詩箋》:“缾小而盡,罍大而盈,言王不使富分貧”。並且,溫還評論說:

”疑淵明用酒爵生塵是大酒罈的恥辱,暗示隱士貧窮,沒有酒喝,是當權者的恥辱,因為當權者‘不使富分貧’。“

讀完袁溫二人的註解,一開始,我想:袁說似乎有理。溫說似乎引申過度了。

然而, 再思之下,覺得袁說可疑:“塵爵恥虛罍”,與袁所謂詩人覺得自己”有愧於爵罍“,顯然不一致。溫說反而在邏輯上更連貫,在思想上也更合理。

何況,鄭玄可是東漢大學者。我們可以懷疑溫、袁的文言文水平,卻很難懷疑鄭玄的文言文水平。

那麼,袁行霈,作為中國“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國學院院長……”,看不出我這個陶淵明詩文業餘愛好者都看出來的不一致?不可能。

那麼袁這麼說的原因何在?我的猜測:

其一,袁是胡適批評的“差不多先生”。胡適先生百年前就指出過:中國人中多的是“差不多先生”,什麼事情都不認真,馬馬虎虎。中國學術界也大多是這類人。袁是不是這樣的一位呢?比如,他是不是讓自己的研究生幫着編寫,然後自己也不認真審稿呢?這種可能性當然有。然而其一,中國人還是愛面子的,《陶淵明詩》一書的評註者之署名畢竟是袁行霈,他除非老糊塗了,應該不會不愛惜名聲吧。其二,我通讀了《陶淵明詩》(評論見此),覺得袁的評註,特別是其註解,總體上還是相當紮實的。

其二,出版《陶淵明詩》時,袁自我審查或被審查了。假如袁不是文言文太差,那麼他對此句的理解與溫、鄭類似,則他要說明:陶淵明這是在諷刺東晉政府或當權者。這樣一來,就和中共政府的意識形態產生矛盾了。

中共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笑貧不笑娼”,“笑貧”就是嘲笑窮人也,也就是國外許多人知道的“責備受害者”思維。中共政府在鼓吹“勤勞致富”時,其暗含的邏輯是:如果某人窮,那就是此人“懶“了。和政府、國家、當權階層(中共上層)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陶淵明因為窮、喝不到酒而諷刺東晉當權者,那麼讀到這一解說的人不是可以用同樣的邏輯,看到中國那麼多貧窮困苦的民眾,而去責備中共、責備中國政府了?!

這樣一來就和中共對民眾的洗腦宣傳不一致了!因此,必須改。

比較一二兩種可能性,第二種可能較合理。在中國出版的《陶淵明詩》一書中,袁注把“塵爵恥虛罍”一句含糊其辭過去,欺負絕大多數讀者文言文不好,又不能像我這樣用台版的陶詩注來比較,為的是把這一句中批評政府的意味完全抹去。

至於是袁自我審查,還是他的書稿被審查,那就不得而知了。

袁作為體制內的”專家“,研究古典文學自然毫無自由可言,其言論和學術必然要被審查。不論是他自我審查,還是被中共宣傳部門審查的,我們都不必奇怪。大名鼎鼎的錢鍾書,當年編輯一本《宋詩選注》都被審查得不成樣子(《宋詩選注》評論在此)。何況名氣不如錢的袁某人呢?

因為涉及《詩經》,我又去找了手頭幾個版本的《詩經》把其中的《蓼莪》重讀了。其中201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復旦大學駱玉明(1951年生)教授關於“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一句的註解如下:

“缾,同‘瓶’。瓶小罍大,瓶竭則罍無所資,是以罍恥。或以瓶喻家,罍喻國,家貧,是以國恥。”

這一解與溫注略有不同,然而“家貧”與“國恥”聯繫起來的觀點大約也不是中共宣傳部門樂意看到的。這一次,大約審查人員不夠認真。

中國人說“詩無達詁”。然而,在極權主義的中國,任何人的“詁”都得被意識形態審查了才可以發表、出版、或公開發言。中國政府對讀書人的迫害、壓迫和控制是史無前例的。今日中國是一個警察國家,千千萬萬個立志要“焚書坑儒”的警察們在監視着許許多多的讀書人。

沒有自由,學術搞不好;沒有自由,文化搞不好;沒有自由,教育搞不好;沒有自由,經濟搞不好;沒有自由,政治搞不好……

沒有自由,中國什麼都搞不好!

沒有自由的今日中國就是一個大糞缸。陶淵明、孔子如果活在今天,大概率要出國來和我們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4: 一切災難痛苦折磨罪孽源於“僭越”
2024: 雙林奇案錄第三部之歌星之死: 第九節
2023: 有些人只是說說。沒有真的打。更沒有真
2023: 搞情報:壯懷激烈
2022: 還有人攻擊trump
2022: 給傻豆---從葉劍英的一句名言說起
2021: 四聖諦-8,集諦之根本煩惱(之二)
2021: 馬斯克這話偏頗了 - 也談做空
2020: 快訊:川總宣布全國進入衛生緊急狀態
2020: 己亥武昌起疫,星火燎原。各省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