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深究 “DeepSeek是中國教育的榮耀” 論
送交者: 漂美飄 2025年02月11日12:49:1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DeepSeek橫空出世,中文互聯網上歡呼聲一片:我們的教育,甩美國幾條街!海外的讚譽也紛至沓來,連Telegram創始人杜羅夫都驚呼:美國教育再不改革,科技領導權就歸中國了。

好傢夥,科技民族主義和教育自豪感瞬間點燃,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

DeepSeek的成功,乍看之下確實有力證明了中國教育的強大。其核心團隊幾乎清一色出自本土高校,這說明中國的大學確實能培養出頂尖人才,也打破了多年來非海歸不牛的偏見。畢竟,中國的理工科畢業生數量已經甩美國幾條街:2020年,中國的理工科畢業生是美國的四倍,AI本科專業在短短五年間猛增2,300多個。

且慢!

DeepSeek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教育體系的鋪墊,還有一系列更現實的因素:第一,過去幾十年,最優秀的那批理工人才大多選擇了出國,哪怕最近有所回流,但真正願意紮根國內AI行業的頂級人才,依舊不多。第二,DeepSeek低調策略才是它能活下來的重要原因。中國的科技企業成敗,技術只是部分因素,政策風向(如維穩高於發展)才是生死命門。DeepSeek不像某些高調企業一樣嚷嚷着對標OpenAI”,而是悶頭搞學術,不碰敏感領域,不搶既有勢力的奶酪,換來了發展的窗口期。

但問題是,這種低調能持續多久?

DeepSeek的崛起,再次把老問題擺上了台面——應試教育能不能培養創新人才?

批評者說:中國教育只會培養高分機器,扼殺學生的創造力。但尷尬的是,DeepSeek的團隊成員,幾乎全是清北等國內高校培養出來的,這說明應試教育起碼在打地基方面很強。然而,真正的問題是——應試教育擅長培養優秀的答題者,但距離培養真正敢於挑戰權威、提出顛覆式創新的創造者,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看看美國,OpenAI背後是資本狂歡,馬斯克這種人天生喜歡折騰,既能讓火箭回收,還能讓車企賺錢。科技創新的關鍵,在於敢想、敢幹、敢失敗。但在中國,失敗二字經常帶着政治風險,而不是一次商業試錯。

DeepSeek的模式,會成為中國AI創業的新範本嗎?官方已經表態,要相信年輕人才,給予更多創新資源調配權。這話聽起來不錯,但問題是——政府該給資源,還是給自由

創新從來不是教出來的,更不是管出來的。

政府當然可以在科技創新上發揮作用,提供資金、搭建平台、優化政策環境,但如果過度干預,試圖用規訓來塑造創新生態,那最後可能得到的不是OpenAI,而是官辦AI”,即便短期能跑出來幾個DeepSeek,長期來看,依舊難以孕育出真正的科技獨角獸。

所以,與其高呼“DeepSeek是中國教育的榮耀,不如認真想想:

  • 如何讓創新人才不被體制磨平稜角?

  • 如何在支持科技發展與自由探索之間找到平衡?

  • 如何真正建立一個讓科技創業者敢於折騰的環境?

中國教育確實培養了一批AI人才,但如何讓這些人才成長為全球科技巨擘,而不是體制內的高級碼農,這才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後註:本帖的素材和數據均來自網絡,恕不逐一註明來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4: 給電動車潑點冷水
2024: 民間故事:瞎眼老漢上山,意外挖到千年
2023: 唉,吾豆這人,寫個詩狗屁不通,唱個歌
2023: 馬屄鳴,你少放屁!
2022: 願版主封了俺,然後解封老K。
2022: 老K被封,平時舔老K腳丫都做鳥獸散,不
2021: 今晚8點斗羅大陸更新6集,如果是VIP還
2021: 新年快樂
2020: 死人太多,屍袋嚴重不足,一個屍袋裝三
2020: 華爾街日報:美國十年前就掌握華為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