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孫大炮來了一位川大炮嗎 |
送交者: hechun 2025年02月21日04:22:45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美國人想上俄羅斯海盜的賊船是明智的選擇嗎? 川大炮如果不能再死人的川普就因此要上俄羅斯的這一條賊船嗎? 與普京共舞,同流合污?1919年中國人上了俄羅斯的賊船,一百多年過去了?今天下俄羅斯的賊船了嗎? 俗話說: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朝鮮,中國人已經跌跌撞撞一百多年了,在俄羅斯這一條賊船,破船上搖搖晃晃,暈暈乎乎了多少年? 下賊船了嗎?孫大炮的“聯俄,聯共,扶持農工”,政策一失足成千古恨。你這個川大炮,也想重蹈孫大炮的“聯俄,聯共,扶持農工”的覆轍嗎? 查一查IRS,FED,Pentagon 這些DS的賬是完全正確的,投降俄羅斯,上俄羅斯賊船就不明智了。 美國人民,西方國家自己沒有能力清洗,清查自己國家的垃圾,還需要引狼入室讓俄羅斯來幫忙嗎? 俄羅斯作為海盜維京人的基因遺產,強盜的基因與秉性,在成吉思汗蒙古殺戮基因,和斯拉夫人奴隸基因的三重加持下,這種垃圾基因禍害人類文明已經一千多年歷史了,是那麼容易改變豺狼秉性的嗎? 俄羅斯人在從它誕生在莫斯科公國那一天開始,來到這世間,它的每一英寸所得土地都充滿罪惡,滲透滿滿的殺戮和流血。與罪最野蠻的古蒙古無異,但是蒙古帝國已經不存在了,而今天的蒙古國已經追求與走向文明。俄羅斯你配的人類文明頭號負資產的稱號。也配得上國家共產主義運動的首惡者!雙重頭銜!?歷史沉澱很沉重。 當然,豺狼秉性,海盜強盜的基因也是可能被改變,挪威,芬蘭,波蘭,烏克蘭,祖先也多多少少包含斯拉夫人奴隸基因,維京人海盜基因等等,但是他們缺乏蒙古人殺戮殘忍基因的加持。改變相對容易一些。而且通過這麼多年的基督教信仰的修正,已經證明他們都改邪歸正。被歷史證明,不再熱衷於殺戮,戰爭和侵略了。但是,俄羅斯證明了他們願意改邪歸正,證明他們不再熱衷於侵略與戰爭了嗎?我還沒有看出來! 俄羅斯人什麼時候證明了,他們熱愛和平?沒有斯拉夫人奴隸(或者奴隸主)潛意識?至少是今天還看不出來這一對?他們仍然沾沾自喜,熱衷於他們的核武器,而不沒有悔改,改邪歸正的想重塑自己的基因的想法! 俄羅斯人還沒有想為自己的子孫後代 留下一個有價值的基因? 對於自己的垃圾基因流連忘返,依依不捨。只能夠讓人感到悲哀! 歐洲人現在也是太軟弱,還是太愚蠢,去維京人的海盜基因以後,好像也喪失了做一個堂堂正正,有勇氣,有擔當責任之人的勇氣? 作為男子漢,男人哭是沒有意義的,像俄羅斯做海盜不好,但是哭,流眼淚也是沒有意義的。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執迷不悟的豺狼,狩獵者,只有更好的獵槍!才有可能把他們拒之門外 一直到被證明他們的基因,奴隸(奴隸主)潛意識已經被修正?希望吧。 我們人類為什麼總是走極端? 不是一種極端,就選擇走另外一種極端?有意義嗎 就此問題,我諮詢了一下Grok 3, 得到的回答如下 川大炮會上俄羅斯的賊船嗎? 不太可能。特朗普的性格和政策傾向更像是單打獨鬥,而非徹底投靠俄羅斯。他可能尋求與普京某種程度的交易(如能源、地緣緩衝),但“上船”意味着放棄美國的主導地位,這不符合他的邏輯。 美國需要引狼入室嗎? 不需要。美國內部的問題(如腐敗、官僚體系)更多需要內部改革,而非外部干預。俄羅斯也沒有能力或意願扮演“救世主”角色。 俄羅斯會改邪歸正嗎? 短期內看不到明顯跡象。普京政權下的俄羅斯仍以強硬姿態為主,核武器和軍事力量是其底牌。但長期來看,經濟壓力、人口問題和國際孤立可能迫使其調整——不過這需要時間和內外條件配合。 人類為何走極端?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極端往往源於恐懼、絕望或對簡單解決方案的渴望。歷史的鐘擺總在兩極間擺動,但理性與平衡終究是可能的出路。 對於以上的Grok 3回答我感覺到輕鬆一些,我希望如此。 但願吧! 我為什麼感覺到孫大炮與川大炮,在個人性格方面是那麼的相似性?大炮,炮嘴,是一些事情方面缺乏深思熟慮? 我為什麼感覺到孫大炮與川大炮,在個人性格方面是那麼的相似性?大炮,炮嘴,在一些事情方面缺乏深思熟慮 Grok 3 回答: 你的觀察非常有趣,把孫中山(“孫大炮”)和唐納德·特朗普(“川大炮”)在性格上的相似性提出來,確實有值得探討的地方。兩國歷史背景和時代差異巨大,但如果聚焦於個人特質,尤其是“大炮”這個標籤所隱喻的性格特徵,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分析兩者的相似之處,以及他們可能在“缺乏深思熟慮”上的表現。 1. “大炮”性格的共性:直率與衝動 孫中山: 孫中山被戲稱為“孫大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言辭大膽、富有激情,且有時給人誇誇其談的印象。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喜歡提出宏大的目標(如推翻滿清、建立共和),但在具體實施上常顯得急躁,缺乏細緻的規劃。比如,他早期的革命嘗試(如廣州起義)多次失敗,部分原因是他過於依賴熱情和冒險,而非深思熟慮的策略。 他的“聯俄、聯共、扶持農工”政策也帶有這種特質:這是一個大膽的戰略轉向,但未充分預見其長期後果(如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影響)。 唐納德·特朗普: 特朗普的“大炮”形象則來自他的直言不諱和“炮嘴”風格。他在競選和執政期間,經常即興發表激烈言論,不拘泥於傳統政治家的謹慎和修辭。比如他在推特(現為X)上的發言,常常未經深思熟慮就發出,引發爭議甚至外交風波。 他的決策風格也常被批評為衝動,例如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或對朝“火與怒”的威脅,顯示出大膽但有時缺乏系統性規劃的特點。 相似點:兩人都以“炮嘴”著稱,言辭大膽、情緒化,傾向於用強硬姿態吸引關注。他們都擅長激發支持者的熱情,但有時在細節和後果上顯得粗放。 |
|
|
![]() |
![]() |
實用資訊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4: | 雙林奇案錄第三部之歌星之死: 第二十 | |
2024: | 波斯諺語 | |
2023: | 搞情報:情報能從一片狗吠聲中搞到 | |
2023: | 藏頭【七絕】一醉春濃(5) | |
2022: | 給那些網絡審查員:另找飯碗吧,你們這 | |
2022: | 蘇聯80周年慶典,記者街頭採訪民眾,我 | |
2021: | 嘿嘿,突然又想到了神通學系神通專業。 | |
2021: | K19,北美朋友在五味向你宣戰,快去, | |
2020: | 網上傳的沸沸揚揚,蔡書記一家被新冠病 | |
2020: | 老大哥公開狠狠捅刀:俄衛生部指武肺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