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以前中小学九年制时,从小学到高中读了七年半,恰好赶上高考,就上大学了。当然不是清北这样的名校,那时因为班主任一句“你家落实政策要回城了,就报那个市的一个大学吧”,这样我就去了那所学校,当时也是很好的理工院校,现在排名也可以。但是因为他的重点学科都是现在看来不赚大钱的,整体上不如从前了。那时工作以后就看出来了,上哪所大学学什么,确实可以改变命运。一次我出差在火车站等火车时遇到一位学地理的,毕业后在海关工作。他不是什么名校,但毕业就到了海关。相比之下,我们这些理工名校出来的,毕业就要到下面苦干,付出的幸苦多好几倍。这个差别太大了。那时我还算好的,毕业分配后第一年自己要求下去实习劳动,第二年搞的发明就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发明奖,有自己的付出也有命运的眷顾。很多人没有这么幸运。
就国内现在来讲,对名校的崇拜不是一下就能减轻到因能力而定的现实上来,而且估计现在的名校和一般院校也像美国一样,就是天壤之别,是没办法区分的。但是,社会要务实,不能只看这些表面的东西。这是需要时间的。
其实美国的大公司也和大学一样,很注重名校。但是,公司主管到底有多少是名校出身还真是不好说,很多都不是名校出来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这需要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