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美国的敌人究竟是谁?(之二)
送交者: 何新 2002年09月23日14:27:5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美国最近提出“先发制人、单方面实现不宣而战的突然袭击”这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被认为是从战略到战术上提出了“不对称”的战争观念。这种新战略方针具有绝对主义、单极性特征。于是近年在国际政治文献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不对称战略”和“不对称战争”。由于美国将其今后的敌人界定为“恐怖主义”的模糊概念上,具有不确定性,实际是一切被认为威胁或潜在威胁美国国家利益者,都可能被认为是美国的敌人(包括其过去的欧洲盟国,甚至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这个新战略的内容被美国新闻界透露出来以后,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1  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美国连续进行了叁场国际战争(伊拉克、科索沃及阿富汗)。通过这几场战争,美国不仅在试验新的战争技术和武器(这仅是战术性的),同时也是在实验一种新的战争理念和战争形态。  对这种新型战争,国外有论者称之为“不对称战争”,甚至认为“不对称战争”,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战争的一种新战争形态。  自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似乎颇为成功地试验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进行不对称打击的战争模式。在这叁场战争中,美国人提出了关于“零死亡”的极限概念。也就是说,在已方军事人员和军事装备接近于“零”损失的状态下,单方面地、强有力地打击对手,消灭对方的武装力量,从而实现战争的主要政治目标。     2  在韩战和越战中,美国军人、军事装备的损失都是极其重大的。在韩战和越战失败以后一代人的时间内,美国人在政治精神上遭受沉重创伤(正如影片“现代启示录”所刻划的)。以至多年不敢轻言外战。在1971─1972年代,正当毛泽东遭遇林彪事件这种重大政治挫折之际,尼克松、基辛格仍不得不亲自来北京朝觐,请求中国帮助美国体面地退出越南战争。  但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则不同。美国动用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主要是空海军),给予对方以极其沉重的打击,实现了战争目标──使伊拉克退出科威特,使南斯拉夫政权易手并臣服于北约,使塔利班下台等。但已方的战争人员和装备损失却极小。(打击敌人的军火消耗不被视为战争损失,它有利于军火工业发展。)在可以忽略损失的意义上,几乎实现了接近极限“零”的不对称打击。  这里有一个重大 而新颖的问题,即美国是如何作到这一点的?   美国所炫耀的是新型飞机、战斧式导弹、巨型航母舰队等。但是,我认为根本奥秘并不在于此。这些东西在越战与韩战中都已水平不同地具有。它们并不能造成战争的质变。  事实上,伊拉克、南斯拉夫也有先进的飞机和导弹,为什么它们在战争中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什么不能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为什么伊拉克、南斯拉夫几乎不能击落美国的战机?自己的飞机不能上天?导弹只能盲射?从而全面丧失制空权,不能有效地消灭美国的军事人员和装备?  以电子战和软件战破坏敌方武器和军事信息系统,然后使用远程突袭力量实施空中打击。这就是这叁场“不对称”战争的奥秘。  由于美国人采用了以电子战(包括软件战争)为主体的全面信息破坏和信息控制技术,以电子战封杀敌人耳目,以远程空袭破坏敌人的军事力量、设施和装备,压制敌人的重要军事能力。以军事政治的总体压力,震慑其民心,也震慑了试图援助美国对手的外部世界;迫使敌人在孤立无援之处境下遭受单向的痛击。  近年来,美国之所以在国际上不断采取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政策,就是因为美国认为世界上惟只有美国已全面具备进行这种“不对称战争”的能力,甚而认为可以以这种新战争方式,令世界上的任何潜在对手屈服;从而已可以谋求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政经体制。  

  3  这种以信息控制技术和远距离空中突袭力量为主体的战争,被美国战略学者(如托夫勒)看作现代战争的新形态,又被称作“不对称战争”。  19世纪以前,战争属于古典类型的传统战争。攻击一方以使用金属物理武器的步骑兵为主体。防御一方则以盾牌、盔甲、城堡(长城)、堑濠等物理障碍为主要手段。具有相对快速度的骑兵成为军事突击的主要力量。正是大规模集中使用的骑兵群,成为草原民族和成吉思汗称霸当时世界的决定力量。  在19世纪─20世纪的二百年间,人类进行战争的方式连续发生了叁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化学性武器的发明:黑色火药和高爆力炸药被大规模应用,使火兵器时代到来,从此冷战争变为热战争。中国在19世纪初叶和中叶失败于西方的两次鸦片战争,正是由于以古典类型的冷兵器战争方式,无法对抗船坚炮利的西洋火器。  而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明了坦克、战车、飞机和铁甲战舰。近代工业技术成为战争的后盾,人类进入了大规模使用机械力量的战争时代。在很大程度上,现代战争成为工业能力和经济资源的总体战场较量。在空间上,战争由古典的平面战争,转变为叁维(陆、海、空)的立体战争。    4  二次大战后期,原子弹发明,人类进入了核子战争的时代。这是战争技术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核武器的发明,使人类面临遭遇核毁灭的危机。  冷战的真正涵义,仍然是传统意义下的对称战争。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战略,主要是相互威慑,以及若遭遇袭击,则进行大规模核报复的战略。这种战略具有对称平衡的性质,以核武器相互威慑,相互制约因而相互抵消。原则是:如果你对我使用核力量,则我必进行核报复。由于其必然结果是双方互相毁灭,因而战争的终局将没有胜利者。  美国用核保护伞保护与美国具有共同意识形态的“自由世界”。而苏联则以其核保护伞保护与苏联意识形态相近的盟国及第叁世界部分国家。这样,世界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为对峙的两极。这种对峙就是冷战。由于对峙的双方都具有强大的核力量,若使用这一力量意味着双方的共同毁灭。因此,双方都避免会触发核战争的尖锐冲突。  由于核战争是没有胜利机会的战争,因此双方都努力避免冷战转化为热战。于是就有了自1945年─1990近五十年的美苏相互核力量对峙下的和平。冷战的奇异结果反而是冷和平。因此,在核威慑对称战略下发生的“第叁次世界大战”──冷战,主要是外交战、意识形态战、文化渗透和反渗透、经济封锁与反封锁以及争夺边缘地区和国家的局部战争、丛林战争。  冷战双方所拥有的核力量,使得战争形态成为彻底对称的力量,并且抵销了在其他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不平衡。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五十年无全面战争的相对和平。    5  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冷战结束后的政治不对称时代。这个时代的不稳定的根源在于美国已拥有新的军事力量和技术,使它相信自己已具有不对称的绝对军事优势,可以对任何对手运用这种力量。  历史表明,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如果导致一方的绝对优势,则对称状态就会转化为不对称状态。军事力量的不对称,势必导致拥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倾向于以武力为手段,解决经济、政治或地域问题。军事技术的不对称导致军事战略政治方针和外交理念的重大改变。   然而,就美国的若干潜在对手来说,都仍是具有核打击力量的国家。为什么美国现在认为对方的核力量已不足以构成对美国的威慑呢?  这是因为:(1) 冷战的结束使得当今世界,只有美国领导着强大的国际军事联盟(北约)。其他任何国家都是孤立的军事体。(2)美国认为,当今世界上已没有能与其形成核均 势的战略对手;(3)已拥有打击核力量的战略对手,不敢对美国首先使用核武器 ;(4)如果美国通过NMD构成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则美国更可以对任何单一核国家形成第一次核突击能力,而自身则不会受到对方的核报复;(4)冷战结束后, 世界的两极化已经打破。苏联阵营解体,世界成为只有美国一个强权国家的单极世界。  “不对称战争”的军事战略理念,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被美国军方和决策层所提出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