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中國之後,你還能幹什麼? |
送交者: 回首五千年 2004年03月23日10:20:5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吾丁兄的《天下的含義及其他》(附後)可以算作他的代表作之一,我個人認為也可以算作與他同流的那些人的代表作了。在這裡,我所指的那些人最能幹的一件事,就是一天24小時,除了閉上眼睛睡覺的時間之外,用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有意識或下意識地嘲笑一個養育自己的祖國,嘲笑其貧窮的現在、被侮辱的過去、其先輩們留下的文明和歷史造成的落後。。。 我不禁要問他們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嘲笑中國和中國的一切之後,你還能幹什麼?中國落了難,你們又能撈了什麼好處? 我個人的理解,是因為他們從心底里看不起自己的祖國,看不起那塊自己出生和生長的土地,也看不起與自己相濡以沫的父老鄉親,最後更看不起自己。如果不是這樣的自卑,如果不是這樣的自虐,我看不出他們天天這樣嘲笑中國的合理的理由。否則,你怎樣解釋你不是日本人、台獨分子和反中國的既得和將得利益者,而希望中國分裂、內亂和甚至從地球上消失(我不是在編造,我可以舉出大把的例子和證據來)?你又怎樣解釋你贊成一個中國的強大的對手的一切所作所為而不顧中國因此而將遭受的損害、削弱和甚至滅頂之災?那些人有一個最拿手的藉口,就是將這一切解釋為他們只是反對中共專制,只是要在中國實現民主。如果中國已經被分裂,被霸占,或被消滅,你們的那個民主制度將要到哪裡去實現呢?或許,你一定是覺得乾脆讓美國人或日本人或任何一個西方富有國家占了這片土地,那時民主就是自然而實現了。我知道,這種想法對他們來說是千真萬確的。 我看過《英雄》這部電影。我對其的評價,就是一個好字。我也知道,說它不好的也大有人在。但所有這一切的評價無疑地都落在一個標杆上。這個標杆就是秦皇統一中國是否是一件有益的大好事?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導向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判。我十分清楚,那些日本人、台獨分子和巴望中國弱小、分裂的人們是不會說好的。進一步而言,我對於秦皇的評價當然也並非全盤肯定,他的暴行和對於中國遠古文化的摧殘是對中華文明不利的,但他的統一戰爭又無疑是功勞巨大的。他的功績屬於中華民族,他的這種威力和遠見使得這個世界在2200多年之後還日復一日地感受到其深遠和無可奈何的影響。歷史告訴我,強大的中國自秦皇始! 這就是天下的含義。它是中華文明賴以延續和發展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奮發和創造的大舞台,是那些寫方塊字、吃米飯、吟李白詩、賞中秋菊的中國人生存和保護自己的地方。 現在,中國無疑地正在向着日益強大的方向前進,它的文化和思想將對這個世界展現其普世的價值,它的優秀和韌性的睿智看來是難以戰勝的(哈哈!)。所以,我對那些人的回答是,你們在嘲笑中國之後,看來什麼也做不了。你不能滿懷喜悅地看着中國的發展和再次崛起,也不能理直氣壯地讚美祖先創造的燦爛文明,又不能立場堅定地為其想、為其憂、為其悅。那麼,我看你唯一能夠做的,恐怕只有不斷的失望和嘲笑你自己了。 ———————— 天下的含義及其他吾 丁 李連杰瞪着一雙枯燥而困惑的眼睛盯着梁朝偉手中的劍。梁開始在黃沙上寫字,據說他要寫兩個字,但是連蹦帶跳翻蹄亮掌地比劃了足足有一分多鐘,才把兩個字劃拉好。皇宮內,陳道明故弄玄虛地問刺客李連杰:殘劍到底寫的什麼字?無名故作鎮定地答道:天下。我女兒快4歲了,尚未進小學。我想,給她一支筆,一筆一划地教她寫這兩個字,也用不了1分鐘。看來讓劍客寫字是有點強人所難。還有今天很多叫做“寫字樓”的去處,那裡的人們寫天下兩個字,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 到此我算明白了,老謀子啊老謀子,你徹底沒戲了——這????是哪兒焊哪兒啊! 評論老謀子這部破電影,確實是一件浪費智慧的事情。但是整部電影並不能說是一張人民日報般的屁股簾兒或女人一個月用一次的月經帶。只是,必須指出,一部彩色寬銀幕風光紀錄片,卻用幾億人民幣去拍攝,這實在跟咱們大清朝的財政力量不成比例。分開拍,比如拍一個系列,《西部沙漠》,《九寨山水》,《巍峨殿闕》(這只是我的設想)等等,可能經濟價值更高一些。現在,老謀子把壯觀美麗的風光都擠在幾十分鐘的一部片子裡,實在是浪費了大好的祖國河山。再說,好幾億啊,給上不起學的孩子們,讓他們學習寫字,肯定比殘劍學的快得多。 除了風景以外,這部電影還有什麼值得回憶的嗎? 北美的同學們,我想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天下兩個字,如果給老外解釋,你們想怎麼翻譯? 1. The world 當年的嬴政,腦子裡有world的概念嗎?或者說他的world指的是那些區域?2. My country 這會誤導大家認為嬴政的心裡只有秦,這顯然是錯誤的,在嬴政的眼裡,所有的諸侯國都是他的目標。3. The whole country 我覺得這個翻譯可能好一些。因為這個說法包括了戰國的所有諸侯,他們組合起來就成為周的天下,嬴政的目的就在於此,也僅僅在於此。4. The federal 封建的7國,算不算聯邦?這是個史學問題。我還沒想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嬴政用戰爭的方式統一了7個諸侯國,標誌着上古的封建社會的終結,開始進入一個家天下父權制的政權形式,這個模式一直持續到現在。請大家記住,中國的封建社會,早在公元前221年就結束了。延續至今的是那時開始的思維和政治模式,這種思維到如今也沒有本質性的改變——否則老謀子的想法何以跟嬴政如此吻合? 說到此,還有一個翻譯讓我很廢腦筋,我們都知道“黨委書記”這麼個玩藝兒。這在大清朝可是個不得了的差事!每個單位都這麼個玩藝兒,其共同特點是:專業知識總是最差的,權力總是最大的;總是最愛說話的,說話是鬧笑話的。 比如清朝的北京大學的黨委書記去美國的大學訪問,湘君,NOEQ,偷笑,樹聲,西風白,化外,寒江月等人,假如你被拉去作翻譯,你們準備怎麼向美國大學方面介紹這個客人?黨委書記。 說起來,這黨委書記也算是“中國特色”了吧?類似的特色,咱大清帝國還有多少? 2004.03.23 |
|
|
![]() |
![]() |
實用資訊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布什是偉大的,至少對中國人而言 | |
2003: | 謀事在藝謀,成事在布什 | |
2002: | 為秦始皇辯護 | |
2002: | 張三絕對無權炒李四的魷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