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is a SiteProxy proxied website, do not enter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Refer to: https://github.com/netptop/siteproxy for details !!!×

黄姜 大嫂子 热茶

大概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吧,我就开始在山里挖药材卖,挣学费。还记得的药材名称大抵有沙参、斤巴兜、蛇疙瘩、十弟兄、马铃香、羊须果子,等等,发音是这些,是不是这些字,就搞不清楚了。

忽然有一年,印象里我已经上高中了吧,大家都不挖这些东西了,而是去挖一种叫黄姜的东西。野生的,形状有点与生姜相似,一叉一叉的,上面是细细的须根,外皮很薄,煮熟了可以用指甲剥开来,里面是黄色的,可以吃,微苦。通便的,有说法是趁热吃黄姜再灌下几杯热茶,即便咽下的是石头蛋子也保管你只拉稀汤。

那一年起,县城里土产收购部开始高价收购黄姜干,就是把黄姜的须根拔尽,切成片,晒干,能卖3角1一斤。熟手一天挖的黄姜大概能晒成30斤干,差不多能卖10块钱。这在当年可是大数目,于是大家疯了一样,撂下其它所有的活计上山挖黄姜。

刚开始近处的山里还寻得到,慢慢地近处不行了,大家开始越来越远地进到越来越深的山里去寻这黄货。

我母亲在这一道很精,一天下来总是能挖好几袋子。后来有一天晚上在切黄姜片的时候,黄姜一滚,刀就切了我母亲右手食指(母亲是左撇子),指头尖给切下来了。后来她就不怎么做切片的活儿,她只管挖,我父亲管切。

有个星期天(那时候我们星期六还上课的),母亲说带我一起去给她做伴。她知道我挖黄姜一道不怎么在行,但是到了傍晚至少是可以帮她把挖到的黄姜背运会家。那时候也没车子,就是靠用背篓用人力背。刚挖出来的湿黄姜很沉的,母亲能挖100多斤,傍晚又累又饿,100多斤压肩上,也就这些山里人了。

别的也没啥,就是到了下午3、4点的时候,忽然就见到一户人家,我们就去讨些水喝。家里只见到一个人,一个30来岁的大嫂子,穿着一件蓝底带白碎花的上衣,挺干净的样子。她正打算去溪里洗衣服,见我们讨水喝,就放下篮子,烧了半锅水,拿出些茶叶撒进去。说是自家产的茶叶,让我们自己喝水,她自己就走了。

也可能是真渴了,那茶喝着真是香啊,我们把半锅茶水一气喝光了,那位大嫂也没见回来。我们帮她掩上门,继续进山了。

我再不曾喝过那么香的茶。后来读鲁迅的《社戏》,里面写到偷吃豆子,也说后来再不曾吃到那么美味的豆子,我就想起这次喝到的茶。

我总是认定那位大嫂在治茶一道有些手段,因为是在山里乱转偶尔碰上的这么一户人家,也不记得路,没法再去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