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CW兄的文章,本想跟帖,但是人老话多收不住,就另起谈谈我的看法吧。
我觉得人工智能的目的,从好的方面讲是为普通大众提供一个方便生活,像咨询专家一般,头脑聪明,思路清晰的‘智能化’的工具。开始永远是好的,正面的,不过随着“进化”,这个工具可以完全摸透用户的心思,然后后像生活“刚需”一般被工具的设计者所引导,监控。负面的作用是工具越“聪明”,越“强大”,作为主体的人,当然指普通大众,反而更加不爱动脑,头脑更加简单,能力更加缺失。普通大众,>90%,脑力和体力必定会被工具所取代,只有<10%,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的操盘者,蚕食不那么聪明的人的生存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空间。即使教师,医生,律师,经理人这些高大上的行业,90%的人也会被人工智能所淘汰,因为在这些行业内部,真正聪明的也是<10%,或者说只给<10%的人这种权力。
至于DeepSeek,我觉得政府最看重的技术应该是如何智能化,自动化去挑选,过滤,删选数据以及信息,因为现在网络数据实在太多,变化太快。一个信号是政府开始对Google,英伟达进行反垄断调查。为什么现在?要知道Google在2010年已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还有一个信号就是前几天总理刚刚面谈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会谈什么?我不想扯中美问题,我觉得中美根本没有问题,是极少数科技商业精英用地域作为手中的牌争取自身的利益,大部分普通大众是分边站队,被“对抗”的。过个10年20年,不定又握手好上了。
网络技术本身是集散的,是让能力,或者权力分散到节点上的技术,通过让核心的权力变小,分散到小核心,最终权力赋予每一台网上的电脑。而人工智能,或者“元宇宙”都是反其道,让权力集中起来,监控大众。对于设计软件或者熟悉拓扑结构的人来说,是“Top-Down“,还是”Bottom-UP”,其实是一体两面。
广义的讲,这是20世纪哲学思想上的交锋,在21世纪延伸到了社会实践之中。以最热门的经济学为例:应该凯恩斯(大政府)?还是应该哈耶克(小政府)?为什么先说经济学?因为目前经济最重要,就算诺贝尔,也是经济学家最被重视。从民众跟政府的关系来说,是俄罗斯中国新加坡的威权制度,还是法国英国美国的制度?德国和日本有点特殊,虽然两个二战战败国,制度上反而两者兼容,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曾经激进过,现在反而可以兼容,两边都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