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文输入DeepSeek,请它改写成散文,结果它把题目也改了。还给加了海军陆战队的段子“再来一次”,形容本人是“铁棺材里的一粒尘埃,随波逐流”。:)
《水下三十秒》
我屏住呼吸,在漆黑的水中摸索着那根救命的氧气管。金属的机身正在下沉,气泡从四面八方涌来,像一群受惊的鱼。六十秒——这是救生衣上那个小气瓶能给我的全部时间。
"右手顺着管子找呼吸嘴。"教练的声音突然在脑海中响起。我的手指触到了那个橡胶的凸起,急忙塞进嘴里,用力一吹,咸涩的海水从嘴角溢出。第一口空气涌入肺部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刚才一直憋着气。
这不过是训练的第一课。
真正的考验在模拟舱里。我们像沙丁鱼般挤在那个铁罐子里,等待着入水。"低头!护胸!"教练的吼声被淹没在轰然入水的声音中。水从脚底漫上来,冰冷,缓慢,不容抗拒。我数着:一、二、三...水没过下巴时,我深吸最后一口气,想起了"灭顶之灾"这个成语的来历。
五秒。教练反复强调的五秒。太早破窗,水压会像一堵墙把你推回来;太晚,意识已经开始模糊。我用手肘抵着窗框,另一只手握拳推击。水下的阻力让每个动作都像在噩梦中奔跑。安全带勒在腰间,是此刻唯一的依靠——松开它,你就会变成这个铁棺材里的一粒尘埃,随波逐流。
最可怕的是侧翻。七成坠海的直升机会在十秒内倒扣过来。当训练舱突然翻转时,我的血液都冲向了头顶。气泡、绳索、装备,所有东西都在跳舞。那位总记不住步骤的女士就在我对面,她的眼睛瞪得很大,嘴里吐出一串气泡。奇怪的是,最后她却是第一个浮出水面的人。绝境中的求生欲,原来比任何训练都来得强烈。
水面上的阳光刺得眼睛发痛。我数了数,全组都在。远处的电子屏显示着残酷的数字:全球直升机事故死亡率是客机的七倍半,海上坠毁的生还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八。这些数字突然变得很具体——它们不再是一份报告里的统计,而是我刚才那三十秒里的每一个选择。
训练结束前,我看到海军陆战队的学员在进行进阶训练。他们带着全副武装,在更刁钻的角度下逃生。有个小伙子连续三次都没能解开安全带,水面上浮起一串急促的气泡。教官把他捞起来时,他吐着水说:"再来一次。"
回去的路上,我摸了摸口袋里的证书。这张纸每四年更新一次,因为人的求生本能需要反复练习。就像那位女士证明的,本能一直都在,只是需要被唤醒。而唤醒它的代价,可能是水下的三十秒,也可能是戛然而止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