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历史类的帖子是为了什么?
网上帖子满天飞,原创的不多,相当宝贵。为了五毛和五分折腰的帖子不值得评论,这里只说历史类的帖子。真正的历史爱好者辛苦写贴 当然希望被看到被肯定,除了流量,是为了什么?是应该求真务实,努力还原历史,然后提出自己的论点,供大家参考。还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好恶,不惜扭曲历史编造故事,比如《三国演义》。
我个人的选择是前者。
举例说明
例子《朝鲜战争中各方的能力和意图》,具体见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5263934 作者的论点是歌颂毛,这我没有意见,毛作为开国之主,和刘邦、朱元璋同列,自然是非常人所及。但作者为了美化而美化,脱离务实求真的历史事实。
1 看下面一下段:
「首先,金日成从有利于自己统一朝鲜的愿望出发,认为美国不会干涉,或者来不及干涉。这是对美国的能力和意图的重大误判。斯大林最初忌惮美国的干涉,所以不同意金日成开战。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美国外交政策讲话,把台湾和南朝鲜划到美国的远东防御圈之外。这似乎促成了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开战的请求,然而斯大林改变初衷还有另外一个更要的理由,将另文阐述。总之,斯大林改变了意图,是其他人难以预料的 毛泽东并不相信美国的这一政策阐述,始终反对金日成开战。毛泽东的判断基于的主要是美国的能力以及这一政策宣示的背后意图——拉拢中国。当时毛泽东已决定与苏联结盟,美国拉拢中国的意图很快就将破灭,美国干预朝鲜战争的可能性便随之大增。朝鲜战争一开局,北朝鲜长驱直入,一举击溃了南朝鲜的防御。当美国在7月组成联合国军干预朝鲜战局时,毛泽东当即在中朝边境布置了25.5万的东北边防军,以备需要时入朝参战。这是基于美国具有改变朝鲜战局能力的判断而下出的先手棋,是扭转朝鲜战争结局的关键之举。彭德怀后来在总结抗美援朝时说,若不是先期布置的这支部队,朝鲜的局面就无可挽救,因为等美军打到中朝边境,中国连防守阻击的部队都没有,何况出兵了。即便如此,后勤还是没跟上。部分先期入朝的部队没有穿上能够抵御朝鲜严寒的冬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2 再看看真实的历史大事记:
1950年6月25日四点整,北朝鲜军越过38线。 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出兵朝鲜半岛和台海。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下通过第83号决议,授权组建联合国军。6月28日,美军机进入半岛投入战斗。7月2日,美陆军在汉城以南阻击北朝鲜军。 10月7日,联合国通过376号决议,授权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 10月19日,美韩联军进占平壤,朝鲜政府迁往江界市。
1950年7月7日,根据毛的指示,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调国防机动部队13兵团等部队,从河南信阳、漯河一带北上中朝边境集结。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共25.2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1950年10月19日,上任仅12天的彭德怀从安东鸭绿江下桥入朝。1950年10月19日晚,第40、39、炮兵司令部、炮兵第1师第2师、第13兵团部从安东口岸及长甸河口过江。
3 基于历史事实,评点:
作者说:在中朝边境布置了25.5万的东北边防军,以备需要时入朝参战。**先手棋,是扭转朝鲜战争结局的关键之举。 点评:中央的正式决定是《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通篇没有一句提到要入朝参战。 毛和中央是在美军入朝5天后开会讨论,11天后正式决定,调驻地中原的国防机动部队,组建东北边防军。志愿军13兵团是在美韩联军跨过三八线12天后,第一批入朝的。这些行为都是应对,是后手棋。
作者说组建东北边防军是以备入朝作战,是过分解读。实际上中央真正讨论决策入朝作战是1950年10月1日,收到金日成的求救电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开会激励讨论,中苏多次电报沟通协调。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毛才下命令,组建志愿军。18天后,最终决定,下达正式命令。作者提到的第9兵团,从台海前沿紧急调往朝鲜,连冬衣都没有准备,造成大量冻死冻伤,正好反过来否定“先手”。 东北边防军成立是为了入朝,就不需要在美军跨过三八线12天后才入朝,因为军情紧急,如果美军进展迅速,12天是有可能占领朝鲜全境的。
彭总是否说过那样的话,我没有考证出。但以上已经证明那些是恭维话。
历史爱好者应该用事实说话,不要臆测、脑补。应该以正式的命令、公文为主,历史人物私下的言论、日记最多只有参考价值。结论 写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用事实说话,在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评论,才最有说服力。所阐述的论点,要为当前人服务,有利于目前的决策。
我没有否定《三国演义》的意思,这类作品被世人喜爱,这就是她的价值。重点是要分清小说和历史,作者事前应该明确告知读者写的是演义、是小说、是戏剧。 演义里编故事,把诸葛亮描写的多智近乎妖。把曹操完全黑化。学校里,老师们努力还原历史。现在如果披着“历史贴”,写破绽百出的“青词”,客观上是在扬还是在黑?作者主观上,也许是出自内心的崇拜。崇拜,是应该的。但扭曲事实的崇拜,是盲目崇拜,这不利于开启民智,不利于中华民族的未来。
贴主:tonyxu1980于2025_03_02 16:23:53编辑评分完成:已经给 tonyxu1980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tonyxu1980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tonyxu1980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