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历史迷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时,大臣肃顺保护咸丰帝向北方逃窜,正好路过密云境内。
他怎么都想不到,几年后他将运送咸丰皇帝的棺椁再次路过此地,并被抓捕入狱。
在这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肃顺到底经历了什么?
动荡岁月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们从冰寒之地一路南下,闯过山海关,平定三藩,最终打下了海棠王朝。
虽然此前也出现过康乾盛世,不过在嘉庆皇帝登基后,开始日渐衰落,并迎来乱世。
除了内部腐朽,清朝的没落很大程度要归结于西方列强的侵入。
早在明朝末期,因为航海技术的飞速提升,相隔万里重洋的西方列强逐渐出现在东方沃土上。
在此之前,我国的丝绸瓷器运往海外,但在道光年间,海外的大量烟草进入境内。
这些烟草大都是有毒的,导致无数华夏儿女沉迷其中。
眼看着华夏大地将被烟雾笼罩,一名民族英雄站了出来,他将这些危害物投向了石灰坑。
因为这件事,东西双方出现了矛盾冲突,并逐渐演化为战争。
而身为皇室宗亲的肃顺,亲身目睹了这一切。
在鸦片战争发生前的第四年,肃顺因为常年护驾有利,从一名御前侍卫被提升为散秩大臣。
此时,道光皇帝已然病重,紫禁城内弥漫着低沉的空气。
肃顺觉得,大清王朝也如这座死气沉沉的宫殿,正在走向没落。
道光皇帝驾崩后,登基的新皇帝叫做咸丰。
咸丰非常看重肃顺,认为他做事谨慎,还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个值得重用的臣子。
于是,肃顺一路高升,从内阁学士升到工部侍郎,又从工部侍郎调往吏部任职。
这段时期,肃顺对朝堂现状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
因为他发现八旗子弟大都是迂腐守旧之辈,喜欢躺在祖上建立的功劳簿上享乐。
反而汉臣兢兢业业,做起事情来也有一往无前的果决。
同时,他还认为当年的康乾盛世,就是因为满汉融为一体,携手共同创建的。
为此,他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挽救大清王朝还得重用汉人。
对于他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其他八旗子弟又是怎么想的?
北狩热河 刚开始,自然没人认可他的这种想法。
在八旗子弟看来,当年是他们祖上打来的天下,怎么允许汉人卧榻鼾眠?
所以肃顺重用汉臣的想法一度被搁置,直到出现一场科举舞弊案。
这一年,在应天府举行了一场乡试考试。
本来这是一场非常稀松平常的考试,因一名叫平龄的考生引起了朝堂震动。
他有一个小爱好是唱戏听曲,这本是无关痛痒之事,但他却是八旗子弟。
因为清律规定,八旗子弟不能勾栏听曲,更不能登台唱戏。
在古代,戏子属于三教九流,根本上不得台面,作为吃皇家饭的八旗子弟,要求保持一下形象也可以理解。
虽然规定是规定,但私下里,如果真有八旗子弟登台小唱一段,也是没人在意的。
但问题是,这个叫平龄的八旗子弟,不但喜欢勾栏听曲,还喜欢登台演唱,关键他还是一名科举考生。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此人在考试前一晚还逗留勾栏之地,最后还能金榜题名。
如此乖张的行为,自然遭到其他考生的不满。
很多人觉得其中必有猫腻,不然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怎么能轻松中举呢?
清朝末期的官场本就腐朽不堪,科举场也不例外,随便调查一番就能查出很多事件。
此事牵连甚广,最后连主考官柏葰被当街处死,很多人丢掉了顶戴花翎。
这个柏葰是有着文渊阁大学士头衔的一品大员,因为一场小小乡试的舞弊案就被处死刑,可见此事在当时影响有多大。
从此之后,这更加坚定了肃顺的重用汉臣的想法。
在他的影响下,咸丰皇帝也开始转变想法,同时南方也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在内忧外患下,咸丰皇帝不得不启用曾国藩、左宗棠一众汉臣,让其在南方自行招兵募马,建立湘军。
很快,湘军在南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咸丰觉得自己可以喘口气的时候,英法联军突然入境,直逼北京城。
面对外敌生变,咸丰皇帝彻底慌了,他担心自己会重蹈靖康二帝的覆辙,选择弃京北上。
这次北上,随同人员除了以慈禧为首的等一众妃子宫女,他还让近身大臣肃顺陪同,留下恭亲王等人善后。
没想到,咸丰皇帝来到热河行宫后,再无励精图治的想法,反而终日听戏醉酒。
皇帝终日醉醺醺的,那谁又能担起处理朝政的重任呢?
权力之争 刚开始,是由精明能干的慈禧帮咸丰处理奏章,但很快遭到肃顺等臣子的反对。
他们认为,这样下去有后宫涉政的嫌疑,大家都跪求咸丰打起精神来。
虽然这些臣子嘴上这么说,私下里却都希望咸丰继续烂醉如泥,好让他们执掌大权。
不管他们心中是否真的忠君爱国,但最后表现的态度是,肃顺要求咸丰当即处死慈禧,防止对方有窃国之心。
不过,此时的咸丰早已被酒精毒害了大脑,终日不省人事,最后竟卧床不起。
此时,恭亲王已经和西方列强签署了一系列的议和条约,虽然北京城毁于一旦,但那里终究是百姓心中的京城。
众人见咸丰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便建议让其尽早回京城。
此时,肃顺力排众议,他认为皇帝身体已经如此,根本扛不住舟车劳顿。
最后,咸丰在热河行宫驾崩,并在临终前挑选了八名顾命大臣,协助同治治理天下。
肃顺自然在这八名大臣之中,地位也是最高的。
咸丰已死,同治幼弱,肃顺觉得自己可以掌握朝政,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但没想到,咸丰临终前还送给两宫太后两枚印章,很明显是有挟制八名顾命大臣的想法。
这可把肃顺气坏了,他倒不担心东太后慈安,而是非常忌惮西太后慈禧。
他认为慈禧心思多变,令人捉摸不透,而且还颇有谋略,很有可能成为他执政路上的阻碍。
没想到,慈禧早已察觉到危险,选择提前动手。
她提前联合恭亲王以及一众朝廷重臣,在其回京途中设下埋伏,只要肃顺一出现,立马捉拿归案。
果不其然,肃顺在护送咸丰棺椁走到密云时,就被冲上来的禁卫军死死按住,并押入死牢。
一开始,慈禧想将肃顺凌迟处死,以泄心头之恨,但在商讨后,众人都觉得迟则生变,应该斩立决。
于是,肃顺被判处斩立决,立即执行。
肃顺得知自己的判决,在执刑前慷慨激昂,痛斥慈禧的种种作为。
但在当时民众眼中,慈禧是仁爱天下的好太后,而肃顺则是狼子野心的大臣,于是纷纷拿起泥土和臭鸡蛋砸向他。
刽子手见肃顺宁死不跪,便选择打断他的双腿,使其倾倒。
肃顺被杀后,一众汉臣纷纷感到心寒,并表示大清已然无可救药,终将倾覆……
喜欢yyykc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