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历史迷因为古人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导致很多古代女子被埋没了才华,无法名留青史。
但在宋朝,有这么一个奇女子,她不但做到了名留青史,还将夫妻的生活写得妙趣横生……
才女出世 北宋时期,天下重文轻武,这给了无数文人崭露头角的机会,竞相比较才华。
不提别的,就单提王安石变法的那几年。
北宋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些文学大家,同时还涌现了苏轼和曾巩这些后起之秀。
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为何以上几人都是男子,难道就没有女子在文坛崭露头角吗?
在古代,读书识字普遍被认为是男子的事情,而女子需要做的是相夫教子。
简而言之,科举考试就是给男子准备的,毕竟朝堂之上也没有女官,只有男官。
即便女子参加了科举,皇帝也不会任用的。
而且古代读书是需要投入大量金钱的,让女子读书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女子能读书识字的非常少。
虽然如此,但在北宋即将诞生一名奇女子,她的出生将改变北宋词坛的整体格局。
这名奇女子叫做李清照,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
她的父亲叫做李格非,年纪轻轻便考上进士,可见其学识也是非常深厚。
后来,李父进入学堂之后,便拜在了苏轼门下,向其学习为官之道。
其实苏轼和李父年纪相差不多,两人也算是亦师亦友,经常交流学识。
只可惜,后来苏轼遭到其他官员的陷害,险些身死狱中,虽然后来逃出生天,但一直遭到贬黜,流离在外。
李父却靠着踏实谨慎,逐渐做到了礼部员外郎。
而李清照的出生,也让李父找到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培养女儿成为千古第一女词人。
当然,以上那句话只是小编的个人猜想。
因为朝中两方较量,李格非处于偏弱的一方,自然成为一介“清官”,一方面是清贫,另一方面则是清闲。
闲来无事的时候,李父就会亲自教导女儿李清照读书识字。
刚开始,李格非也没对女儿抱有多大的期望,只希望她能多认识一些文字,不要浑浑噩噩一生。
但随着李清照一天天长大,李父也越发感觉到吃力,因为她的学习进度太快了。
直到她十六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名震天下的词句……
才华横溢 这首《如梦令》一经问世,立马传遍了汴京城,也让李清照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当年,没人敢相信这是一个十六岁小姑娘能写出来的词句。
这首词的表现形式非常直白,就是写一场春雨过后,少女担心院中海棠花被吹落,便问丫鬟窗外风景如何。
丫鬟不懂花落花开,便说海棠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可一夜风雨,花怎么能不落呢?花一落,叶子便要长出来,肯定是“绿肥红瘦”了。
虽然有人怀疑这是李父给女儿李清照的代笔,但这首词无论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大男人能写出来的。
宋朝经常出现男子站在女子角度写词的情况,可那些诗词一看就属于矫揉造作之词,根本经不起推敲。
而李清照这首《如梦令》,完全将一名十五六岁少女的心事展露无遗,文笔细腻,角度清奇,堪称一绝。
于是,汴京城内的无数文人才子想一睹才女芳容,好在李格非大门紧闭,将女儿保护的非常好。
虽然李父不让李清照抛头露面,但为了不埋没女儿的才华,特意为她请来了文学大家张耒。
在张耒的指导下,李清照又尝试以天下兴亡为题,眼光逐渐拓展开来。
如果古代女子能参加科举的话,李清照肯定能够拔得头筹,进入官场一展才华。
只可惜古代女子不可抛头露面,只能待字闺中。
此时李清照已经十八岁了,慢慢懂得男女之事,也开始向往爱情。
在古代,女子十二三岁就要定下婚约,十五六岁就可以结婚,十八岁的李清照已经算是“大龄女青年”了。
这段时期,李清照用一首《浣溪沙》将自己渴望爱情的模样写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词中,她写自己深夜难眠,只能点烛饮酒。
即便已经喝得已是浓酒,可还是无法醉眠,反而思虑愈发浓重,只能听着晚风煎熬长夜。
等到檀香燃尽,发髻松散,依旧没有入眠,只好对着红烛慢聊心事。
可能李父也察觉到女儿的相思之苦,便开始在京城内寻找乘龙快婿。
听闻大才女李清照要婚配,整座汴京城内一片哗然,无数青年才俊给李府送来了求亲函。
在这些才子中,谁又能获得李清照的一片芳心呢?
郎才女貌 经过李府上下的精心挑选,再加上李清照点头,最后选中了吏部侍郎家的公子——赵明诚。
因为李格非是礼部,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礼部,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最关键的是两家的门风非常相近,都是书香世家,在朝堂之上从不同流合污。
虽然两家都比较清贫,但志趣相投,便决定结为亲家。
在成亲前,李清照还担心两人会出现性格不合,但没想到成亲后,她和丈夫竟然十分合拍。
赵明诚虽然不及李清照那么有天赋,但也是自幼饱读诗书,并且还在太学中努力攻读,以求日后能金榜题名。
虽然两人每月只能见上一两面,但只要一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题,十分投机。
而且赵明诚非常喜欢古玩文字,有时候宁可不吃不喝,典卖衣服,也要买来金石古籍。
在丈夫的带领下,李清照也日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虽然赵明诚顺利通过了科举,也得到了一官半职,但清廉的作风让家中有些清贫。
李清照完全不在乎这些,她与丈夫比赛作词背书,把玩古物,也别有一番风趣。
后来,因为朝堂动荡,赵李两家纷纷遭到贬黜,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受到牵连,只得离开汴京城。
没想到的是,离开京城后,没有了权力之争,夫妻两人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悠闲生活。
这一日,风雨骤来,洗去了一日的炎热。
她将刚才吹奏的乐器收整起来,对着镜子浓妆淡抹。
只见屋内烛光摇晃,纱帘飘动,身着薄纱的李清照躺在纱帐之中,想要将丈夫唤来。其娇媚的姿态在《丑奴儿》这首词中表露无遗。
字里行间,皆是妻子对丈夫思念的话语,可见李清照与丈夫之间恩爱无比,令人艳羡。
另外,寥寥几笔,她便将夫妻二人的闺房之事描写得生动无比,而且全无露骨之处,堪称一绝。
由此可见,李清照的才华真的冠绝女词人之首,无人可比。
贴主:yyykc于2025_03_26 17:57:28编辑
喜欢yyykc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