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又没有指纹技术,为啥还要“签字画押”?

送交者: 不知笔名 [☆★★声望品衔11★★☆] 于 2025-03-14 20:52 已读 1572 次 1赞 大字阅读 繁体阅读
                

大家平时看古装剧时应该都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吧——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古代也没有指纹技术啊“按手印”有啥用呢万一有人反悔不认账靠啥来证明呢

其实这是把古代人的“签字画押”想的太简单了

古人的婚丧嫁娶、交易经商签订契约都是重要的一环虽然没有现在的技术但为了保证契约的有效古人也是想了很多方法的可以说处处体现着智慧

方法一引入“第三人”

为了确保契约有效古代人“签字画押”是会喊来一大帮人来围观的而且他们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以唐代为例两个人签订契约需要有见人、保人、同取人共同在场

见人一般是在本地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士比如僧人、御史之类的主要负责“见证”

保人是为签约人担保的人不是有所人都能当“保人”想替别人担保需要在年龄、财产、信用方方面面都符合一定的标准

同取人一般是签约人的丈夫、妻子、儿女负责和签约人共同履约

这三类人共同在场才能正式开始“签字画押”这样才算生效

方法二改变画押的方式

在古代画押并不是只有按手印一种而是还有其他的方式

比如“画手指”签契约的时候把手指放在契约上用笔画出手指顶端、两个指节的位置

后面验证的时候就直接对比三条线的位置

比如“按整个手掌”签契约的时候把手掌或脚掌沾满墨水一整个按在契约上

后面验证的环节也是直接对比整个掌印

方法三增加“毁约成本”

除了前面两种古人还通过一系列惩罚制度增加“毁约”的成本来避免“有人耍赖”

有钱的就翻倍赔偿没钱的就干活儿赔偿

另外还要“打板子”根据违约程度的不同打的次数也不一样

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打板子”说不好是真能要命所以威慑力还是很大的想耍赖不认账的人多少会掂量掂量

方法四没那么先进的“指纹识别”

虽然古代没有现在这样精准的指纹识别但也在当时的条件下摸索出了一套“指纹识别法”

唐代的贾公彦是第一个发现指纹特征及用途的从这时候起就已经有“指纹识别”了

后面逐渐发展出四种“指纹识别”的方式

第一种比较简单是直接用肉眼观察的目测法

第二种是叠加法重新拿一张纸新按一枚指纹把这张纸和原本的契约叠放对比是否重合

第三种是透光法如果时间比较久远契约上的指纹已不太清晰会用这种方式

在暗房里点个蜡烛通过透光的方式来观察指纹再结合前面两种方式就能进行判断

最后一种是撕接法也是拿张纸新按一个指纹然后撕掉一半后和原来的指纹拼合如果能完整的接合就说明是同一个人按的

这些方法的准确率虽然不能和现在的指纹识别比但专门从事这个的人也是能实现8、9成准确率的

以上就是古人“签字画押”防止不认账的各种方式了

不得不感叹时间虽然会限制技术水平但限制不了人的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呐!


贴主:不知笔名于2025_03_14 20:52:32编辑

喜欢不知笔名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不知笔名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学习园地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主贴被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