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马斯克的这次改革和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发生的改革的政治逻辑是一样的。本质上他跟懂王是互为利用。懂王希望利用马斯克当刀,把美国旧制度的格局打破,制造混乱,因为只有混乱才有机会。
(而马斯克也需要特朗普的授权,他也希望打破旧的制度,从这个角度看,他俩是互相需要的,而且“打破一个旧制度”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与此同时,这次“大改革”跟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又不一样,其中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大家要考虑到这两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当下马斯克所处(改革环境)的就是在一轮新的技术浪潮的前提下。
所以比较利好的是,这次改革会带来增量,可以用增量去喂饱那些存量受损的利益群体。这个可能跟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改革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而且在你有增量的时候,那些受损的利益群体也会抱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来共同去向你靠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第二个变量是,如果马斯克的使命真的就是星辰大海,真的是移民火星。他觉得现在美国或者全世界的政治制度,是在阻碍科技,阻碍发展,阻碍他在有生之年实现移民火星的梦想,我觉得他这么改革无可厚非。
(因为很多改革家是需要考虑到自己的身家性命,自己的后代家族等等。但是如果马斯克目标是星辰大海,这些东西可能都不在他的考虑范畴之内了。正所谓,我走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所以我觉得马斯克这次“大改革”可能和以往还真的有些不一样。
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制度变革之一,核心密码在于它精准把握住了"先进生产力"的跃迁窗口。
彼时中国引入市场经济、开放全球贸易、拥抱信息技术革命,本质上是用增量财富的持续释放,对冲了计划经济体系下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阵痛。
这种"用增量解决存量矛盾"的智慧,与当下马斯克推动的美国联邦政府改革竟有惊人的暗合——只不过马斯克手中的"增量"不再是土地承包或特区开放,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炸性红利。
中国历代王朝改革的失败,往往源于一个死结:
在有限的社会总财富中重新切分蛋糕。
(嗯……这样的改革失败,其实不局限于过去)
从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到王安石"青苗法",改革者必须直面官僚集团、地方豪强的反扑,最终要么妥协退让(如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要么暴力清剿(如雍正火耗归公激起江南士族反抗)。
这种"零和博弈"的困局,在马斯克的改革中出现了根本性突破——SpaceX的火箭、Neuralink的脑机接口、特斯拉的储能网络,这些技术突破正在创造万亿级的新市场。
当马斯克宣称要"裁撤1.7万名中情局特工""关闭教育部2380亿美元预算"时,受损群体固然愤怒,但马斯克手中握着的"火星殖民""人工智能革命"等新蛋糕,也一定能够分化一大批利益受损者。
这种"用未来赎买现在"的策略,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同样清晰可见:
乡镇企业的野蛮生长没有直接冲击国有体系,特区试验田的突破避免了意识形态的正面冲突。
而今马斯克更激进地将政府改革与科技革命绑定,试图用SpaceX的星舰替代五角大楼的航母,用星链系统重构情报网络——这本质上是在用技术增量重新定义国家权力的形态。
03
不过这次马斯克的“大改革”和过往相比除了还有其他不同,实际支持他的不仅仅是特朗普。
商鞅需要秦孝公的绝对信任,张居正依赖万历皇帝的少年无知,而马斯克的改革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去政治化"特征。
当他在推特宣布"关闭美国之音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这些机构在阻碍人类文明进步"时,展现的是一种超越国家利益的宇宙视角。
这种将个人理想凌驾于政治传统的姿态,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墨家"兼爱非攻"的乌托邦幻想可堪比拟——但马斯克的不同在于,他掌握着特斯拉的万亿市值、星链的全球覆盖、脑机接口的技术奇点,这些实打实的权力让他能绕过传统政治博弈,直接重构规则。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共生关系:前者需要借助科技新贵的刀锋刺穿"深层政府"的铁幕,后者则利用总统授权将企业家的效率主义注入官僚体系。
这种"资本-民粹"的奇异联盟,彻底打破了"皇权-士大夫"的传统改革框架。当19个州的总检察长联合起诉马斯克团队时,对抗的已不是简单的利益集团,而是一整套"政府应当为何存在"的哲学命题——马斯克要建立的,或许是一个用算法替代公文、用工程师取代政客的"硅基治理体系"。
04
但是这样的大改革就没有“代价”么?
有的,就是容错率极低!
历代王朝改革往往需要数十年验证成效,而马斯克面对的则是资本市场每秒刷新的股价、社交媒体即时发酵的舆情、AI系统实时监控的民意。这些都让马斯克改革的容错率变得极低。
当马斯克团队裁撤6万名公务员引发司法诉讼时,特斯拉股价当天波动就达5%,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迫使改革必须精准如手术刀。
SpaceX火箭可以爆炸数十次仍获资本追捧,这是资本对于商业对"快速迭代"的宽容。
但是这种宽容会延续到政治改革上吗?关闭中情局某个部门若引发混乱,是可以完全可能像调整APP界面般迅速回滚的么?。
其实当你看到,这种“风险”叠加"00后改革六人组",就被放大到了极致:19岁的科里斯汀用三个月就设计出联邦雇员AI评估系统,25岁的博巴直接向五角大楼植入区块链审计程序。
他们带来的不是循序渐进的改良,而是用代码暴力破解百年官僚体系的降维打击。
“而人从来不是一段代码。”
05
当马斯克用星链突破主权边界的通信垄断,用脑机接口挑战人类意识的生物边界时,任何国家的改革都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制度优化"。中国需要注意的,不是某个企业家的政治冒险,而是技术革命对治理逻辑的彻底重构:
也许三年后,甚至一年后我们回望,马斯克的改革或许终将如"百日维新"般昙花一现,但它揭示的趋势远比结果重要:
当人类文明开始向星际空间拓展时,地球上的所有政治游戏规则,都到了必须重写的时刻。这不是某个国家的选择题,而是整个物种的生存必答题。
喜欢孟小猛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