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会对中国开战吗?分裂的公众是怎样看待冲突的?【作者】[美]亚历山德拉.钦奇拉 等 【来源】《外交事务》杂志【编译】真者在军事力量问题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两种立场截然不同。一方面,特朗普自称是国外纠葛的怀疑论者。他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升温,希望结束乌克兰战争。他的 “美国优先 ”外交政策总体上对海外军事介入持批评态度。他在就职演说中说,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将由 “我们从未卷入的战争 ”来评判。另一方面,特朗普不断炫耀美国的军事实力。他的国务院宣布,如果中国攻击菲律宾--美国的条约盟国--的领土、船只或飞机,美国将进行干预。他对伊朗和朝鲜发出了张扬的威胁。自当选以来,特朗普还怒怼美国的朋友,宣称加拿大 “将成为美国一个很棒的州”,他还考虑动用军队夺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从表面上看,这种孤立主义与好战主义的结合似乎反映了特朗普的普遍不可预测性,甚至是不连贯性。毕竟,这位总统以表达与其一贯立场相悖的观点而闻名。但事实证明,尽管美国公众明显倾向于撤军,但他们也非常愿意使用武力。从20世纪30年代的孤立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好战主义,美国国内的鹰派立场摇摆不定。但现在,它摆出了刺猬般的姿态,虽然有所收敛,但仍浑身带刺。当被问及是否认为华盛顿应该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还是更次要的角色时,大多数美国人都选择了 “减少足迹”。但在我们7月份对普通美国人和美国前政策制定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海袭击美国军舰,明显多数美国人支持攻击中国。无论美过军人是否在打击中丧生,他们都表示支持。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人也愿意部署美军去打击美国的其他对手。这些发现并不意味着美国人鼓噪战争。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特点是在新的军事冲突问题上总体保持克制,而且有很多理由认为华盛顿希望避免与其竞争对手--尤其是北京--发生冲突。但这确实表明,如果南海、中国其他地区或其他主要对手出现紧张局势,支持调动美国地面部队的可能性可能要比一般设想的大得多。华盛顿的外交政策并不总是受民意左右。但政府确实倾向于对公众关于军队部署的观点保持敏感,因此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如果对手攻击美军,战争很可能爆发。两种心态当被直接问及此事时,大多数美国人表示,他们希望从世界中抽身而退。在《纽约时报》2025 年 1月的一项民意调查中,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美国减少对海外问题的关注,集中精力 “解决国内问题”,其中包括 75% 的共和党人(民主党人的比例为 47%)。只有 38%的受访者希望美国 “积极参与世界事务”。同样,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的财富和实力意味着 “美国有责任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有迹象表明,美国人对本国国际角色的看法是复杂的。根据政治学家弗里德曼(Jeffrey Friedman)的研究,美国选民几乎总是支持有攻击性的总统候选人,而不支持没有进取心的候选人。弗里德曼发现,即使选民们声称想要更鸽派的政策,他们也会支持鹰派政策。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告诉民意调查人员,他们反对美国对巴尔干地区进行军事干预。但在克林顿总统开始轰炸塞尔维亚之后,他的支持率却上升了。不过,轰炸一个弱得多的对手是一回事。与强大的对手开战则是另一回事。为了确定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对使用武力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性调查,内容涉及在南海可能发生的冲突。它可能是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争夺的中心地点,中国和美国的军舰经常在其水域巡逻。(与欧洲不同,这里也是特朗普政府希望集中美国军事力量的地方)。在一项由芝加哥安全与威胁项目(Chicago Project on Security and Threats)支持、由研究机构 NORC执行的调查中,我们让 2000名普通美国人和 700名前政策制定者想象中国在该地区的美国条约盟国近海攻击美国航母的情景。一半受访者被告知有 250名美国水兵在袭击中丧生,而另一半受访者被告知没有水兵丧生。然后,我们问他们是否支持华盛顿向该地区增派部队,以及这些增派部队是否也应负责对中国的海空资产发动反击。在没有水兵遇难的情况下,总共有 51%的人支持反击。当水兵遇难时,57%的人支持反击。共和党人尤其支持武力报复:60%的共和党人在没有水兵遇难时支持报复,67%的共和党人在水兵遇难时支持报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是在民主党人拜登(Joe Biden)仍担任总统时进行这项调查的,这表明无论谁担任总统,共和党人都是鹰派--至少是对华鹰派。另一方面,民主党人则更为谨慎。他们的意见不相上下,如果中国的攻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50%的人支持反击。如果有美国士兵丧生,支持率上升到 57%。但美国人的主要动机并不是为死亡复仇。只有36%的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做出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反,美国人似乎更关心保护美国的声誉。在美国水兵遇难后支持对中国进行反击的普通公众受访者中,53%的人表示需要武力来维护华盛顿的国际声誉,而不支持反击的受访者中只有16%的人这样认为。在共和党人中,63%的人认为需要使用武力来维护美国的声誉。美国在与中国的危机中的行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伊朗等其他对手的行为,这在国际关系学者中尚存争议。但无论实际影响如何,选民似乎都认为维护美国声誉的决心很重要。触发的手指我们的调查发现对美国的其他对手也有影响。虽然我们没有问及伊朗或俄罗斯,但如果这些国家袭击美军,美国人很可能同样会支持报复行动。毕竟,美国公众对这些国家持有负面看法: 81% 的美国人对伊朗持负面看法,2024年的一项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在伊朗袭击以色列时动用美军。同样,皮尤研究公司(Pew Research)的民调显示,86%的美国人对俄罗斯持负面看法。这其中包括88%的共和党人和共和党倾向者,尽管特朗普对莫斯科的措辞有利。2024年 YouGov民意调查发现,支持保卫受攻击的北约盟国的共和党人是不支持保卫的三倍。这种支持可能存在极限。环境始终影响着美国公众使用武力的意愿。如果华盛顿对明显的侵略行为作出反应,如果美国的攻击可能成功,如果美国的重要利益受到威胁,人们更有可能支持使用武力。相比之下,当这些条件不存在时,人们始终不愿意支持使用武力——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 1956年苏联入侵匈牙利、1965年和 1971年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以及 1995年卢旺达种族屠杀期间没有干预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从未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将其干预限制在制止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的原因。美国愿意对拥有核武器的对手中国动武,这仍然增加了华盛顿在遭到北京攻击时进行报复的可能性。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尤其如此,特朗普是右翼媒体的狂热粉丝,与共和党人的信仰保持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作为核武器国家,中国和美国仍然有强烈的动机避免直接战争。两国都不希望发生一场可能毁灭世界的冲突。历史表明,威慑将持续下去。美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没有与苏联对手交战。而北京则一直不愿与美国军队对抗。在 20世纪 50年代的台海危机中,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命令其军队避免直接攻击美军。1995年,当美国抵制中国好战的导弹试验时,中国做出了让步;1999年,当美国意外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时,中国保持了冷静。2001年,在与美国飞机空中相撞导致一名中国战斗机飞行员丧生后,中国迅速找到了外交解决方案。如今,两国之间的对抗性远比本世纪初强得多。然而,尽管北京的实力不断增强,但它似乎仍不愿展示其军事实力。迄今为止,中国对台湾发动的是网络攻击,而不是空袭。它曾撞击菲律宾船只,但通常使用非致命激光和水炮来驱逐菲律宾船只。使用武力的意愿甚至可能促进中美关系的稳定。通过表示将支持菲律宾,特朗普政府可以促使中国决定缓和挑衅,而不是考验总统。然而,特朗普可能比人们想象的更有可能把美国拖入战争。总统似乎最感兴趣的是结束冲突,以追求他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说话很大声。如果美国受到攻击,美国人愿意让他挥舞大棒。亚历山德拉.金奇拉(Alexandra Chinchilla)是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布什政府与公共服务学院的助理教授。保罗·波斯特(Paul Poast)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芝加哥安全与威胁项目助理主任、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非驻地研究员。丹.雷特(Dan Reiter)是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即将出版的新书《松开的手》(Untied Hands: 各国如何避免错误的战争》一书的作者。本文于2025年3月20日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affairs.com)评分完成:已经给 真者 加上 50 银元!
喜欢真者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真者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