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616039楼主有很强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赞👍🏼下面这一段与我小时候(70年代后期)的生活有相似之处:引用楼主的:“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连载,好像是搞核研究的年青人的故事,有个细节还留有印象:那个军工科研小镇里物资丰富,人员收入水平高,周末可以看电影,商店里有又大又便宜的苹果。基地里还有个政治意识特别浓重的政工领导,但对科技人员对专业还算尊重,让那个基地没有太受政治运动的干扰。坛里的网友已经在说那篇连载有与他们的记忆不符的地方。我自然是期待的。”但是,想想父辈这些大学毕业,有才华的人们,他们完全可以生活在离自己家乡近的城市。可他们却来到艰苦,偏远地区投身祖国建设60年代时,刚开始连住房都没有。住在帐篷里。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从设计到施工,建起了工作生活的环境由于地方偏远,他们孩子的教育成了问题。我们部队只有子弟小学中学高中都需要去省城读书,住在那里不能回家我很幸运。从小到大,学习上一路有我父母的陪伴关心和呵护,又遇上了好的老师。所以我的学习不但没有被耽误,还在父母的鼓励下跳了一级,在恢复高考几年后考入一所名校的计算机专业虽然文革时期,知识分子不被重用,但是至少没有像那位网友的父母被批斗被抄家。这是主帖链接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615857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开始,军队才开始重用知识化和年轻化的技术人员想想像他父母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结果落了个被抄家被批斗的下场,令人寒心。
贴主:bci于2023_04_07 14:30:07编辑
喜欢bci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bci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