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经》是一首老上海歌曲。这首歌诙谐幽默,描绘了当时人们沉迷于麻将的场景,具有时代气息和对麻将文化的调侃。
这首歌的历史背景是民国时期,尤其是在1930年代,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麻将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
歌曲通过形象生动的歌词,将打麻将的过程、术语、以及玩家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传递了那时都市生活中一种轻松、消遣的氛围。
《麻将经》由严华作词作曲,周璇演唱。严华是当时有名的歌曲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周璇是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歌星和电影演员,被誉为“金嗓子”。她演唱的许多歌曲都广受欢迎,《麻将经》就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周璇以她甜美的嗓音和细腻的演绎方式,成功地将这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呈现给听众。下图是周璇和严华的结婚照。
接下来是周璇、韩兰根唱的《麻将经》+ 系列图片组成的MV。
歌词是:闲来无事真烦恼,撮撮那麻将解心焦。没撮那麻将先说好,平和断幺一般高。三元四喜十三幺,杠上开梅花海底捞。隔壁的周姑娘生得好,韩大哥心里乱七八糟。明斗那七索斗二饼,庄家的一色一个人包。周姑娘推牌忙开口,猴儿你七索为何不斗?四七索平和跟着走,周姑娘嘴里骂个不休。下面的男女对唱MTV,是别人翻唱的歌曲《麻将经》。
下面转载一篇杂文。我补充了两张图片。这篇杂文的作者是郝金红,标题是《梁启超的“麻将经”》。全文如下: 梁启超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个大力提倡趣味主义人生观的娱乐“发烧友”,尤其对玩麻将,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1919年的一天,几个学界的朋友邀梁启超去做演讲。梁启超表示不能前去,朋友问他:“如何不行?”他一本正经地回答:“你们说的那个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朋友误以为他要辅导学生,便说:“辅导之事晚一点也无妨。”梁启超哈哈大笑:“错了错了,我指的这‘四人功课’,乃四人上桌打麻将!”说着,还做出一个抓牌打牌的动作,引得在场的一干人哄堂大笑。为了打麻将推掉演讲,可见麻将对梁启超吸引力之大。 不过,有时有人请他做演讲,他还是会爽快答应的,但在演讲之前,都要先玩几圈麻将。有人问起其中的缘由,他振振有词:“予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骨牌足以启予智窦。手一抚之,思潮汩汩而来,较寻常枯索,难易悬殊,屡验屡效,已成习惯。”说来也怪,每次从牌桌上走下来,登上演讲台,梁启超都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不得不让人钦佩他的演讲灵感来自牌桌的滋润。 据梁启超的朋友严范孙回忆,梁启超还曾发明过五人与三人麻将玩法。 一次梁启超去朋友家玩麻将,四人正准备开局时,又来了一位访客,而此君也是他们圈中的雀友。这种情况下,多半是主人主动退出,让客人玩上几圈。但梁启超不同意:“如此一来,满足了客人,主人岂不是很扫兴?不妥,不妥。”梁启超随即想出了一个五人打牌的办法:将东南西北四圈增加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圈,执到中字的人第一个圈在局外做梦家。第一圈打完之后,由执东字者出局,执中字者入局,如此类推。这一玩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于是,那天晚上,牌桌上出现了五人轮流上阵的奇观,让人不得不叹服梁启超在牌桌上高人一等的创造性。三人麻将玩法就是把36张万字牌和4张北字牌拿走,只留筒子36张、索子36张和东南西中发白24张,共96张牌。三人只准碰牌不准吃牌,于是三人也可以作“三缺一”的牌战。 梁启超虽然热爱麻将,但战绩糟糕,十打九输。但这并不妨碍他将玩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比如,他曾有理有据地把麻将和救国结合起来:“麻将不能不打,要救国一定要打麻将。打麻将可以观察人的品格,还可以锻炼坚忍精神,一坐下去不论胜负,一定要打完四圈。同时即使前三圈都失败了,还有翻本的希望,我们国家和别国竞赛,败了也不能气馁呀!这种精神可以在麻将桌上锻炼出来。”
上图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他们是清华大学国学院的五大导师。但是其中第五大导师是不是吴宓?有争议。 下面视频的标题是【萌萌老师 娱乐怡情,过则不宜《打麻将》】。
贴主:Weiggg于2024_10_02 4:55:15编辑
喜欢Weiggg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Weiggg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