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勋,中国古代官名,雅称
饱卿。
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称郎中令。「郎」,与「廊」通,指围绕殿中的走廊;「郎中」即在回廊中给事者。秦朝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管宿卫侍从,执事范围为殿门以内。汉武帝时改为光禄勋,东汉末年一度称郎中令,魏晋再改为光禄勋。据钱穆考证,光禄勋三字本为光麓阍之音借,乃指皇家门房。
秦朝与西汉前期,郎中令属官较少,有中郎、郎中、外郎,汉惠帝时依然如此。汉景帝时,卫尉改名中大夫令,属下的诸大夫(中大夫、太中大夫)最迟到武帝时改隶郎中令,随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并增设谏大夫。武帝增设侍郎、议郎,为郎中令的属官。
而汉朝行察举制,诸郡国秀才孝廉俱得先补光禄所辖五官署、左署、右署之中郎、侍郎、郎中,俗谓「三署郎」,经过培养考核后方得任官,此制使得光禄俨然有了后世吏部的职权。九卿职权渐为尚书六曹侵吞以后,至南北朝光禄已不常设。晋朝时管理皇室膳食的太官署始隶光禄,北齐据此设立光禄寺,光禄勋改称光禄寺卿(南梁称光禄卿),职权仅剩管理皇室的膳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清代时为从三品文官。
Read more...: 属官 唐代光禄卿 唐代光禄少卿
属官
• 五官署:五官中郎将1人(比二千) - 五官中郎(比六百) - 五官侍郎(比四百) - 五官郎中(比三百)
• 左署:左中郎将(比二千) - 中郎(比六百) - 侍郎(比四百) - 郎中(比三百)
• 右署:右中郎将(比二千) - 中郎(比六百) - 侍郎(比四百) - 郎中(比三百)
• 虎贲中郎将(比二千) - 左右仆射各1人、左右陛长各1人、虎贲中郎(比六百) - 虎贲侍郎(比四百) - 虎贲郎中(比三百) - 节従虎贲(比二百)
•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 - 羽林郎(比三百)
• 羽林左监1人(六百) - 羽林左监丞1人
• 羽林右监1人(六百) - 羽林右监丞1人
• 奉车都尉(比二千)
• 驸马都尉(比二千)
• 骑都尉(比二千)
• 光禄大夫(比二千)
• 太中大夫(千)
• 中散大夫(六百)
• 谏议大夫(六百)
• 议郎(六百)
• 谒者仆射1人(比千) - 常侍谒者5人(比六百) - 给事谒者(四百)、灌谒者(比三百)计30人
唐代光禄卿
• 李密(618年)
• 宇文歆(武德初年)
• 刘正会(武德年间)
• 张亮(631年)
• 李袭誉(633年?)
• 豆卢楷(贞观年间)
• 王俨(贞观年间?)
• 柳亨(650年)
• 萧符(高宗初年)
• 卢承庆(657年-659年)
• 殷令名(659年)
• 薛瓘(662年)
• 韦怀质(679年)
• 李行伟(永淳年间)
• 薛景山(高宗时期)
• 王某(王逊之祖父,高宗时期)
• 王同人(高宗时期)
• 崔万石(高宗时期)
• 李知十(685年)
• 刘藏(高宗、武后时期)
• 阎嘉宾(武后时期)
• 杨思谦(武后时期)
• 元应善(武后时期)
• 麴昭(武后时期?)
• 武延安(武后时期)
• 王方则(武后时期?)
• 杨裕(武后时期?)
• 许钦淡(武后时期?)
• 田归道(武后末年)
• 赵承恩(705年)
• 王同皎(706年)
• 杨元琰(709年)
• 房光义(景龙年间)
• 韦慈藏(景龙年间)
• 武崇谦(中宗时期?)
• 李守礼(710年-711年)
• 杨慎交(712年?)
• 崔日知(712年-713年)
• 单思远(开元前)
• 窦希瑊(713年-714年)
• 马怀素(715年)
• 韦逞(开元初年?)
• 李禕(约720年)
• 司马铨(722年?)
• 许辅乾(723年)
• 孟温礼(725年-726年)
• 裴某(729年)
• 李璆(开元年间)
• 陆景裔(开元年间?)
• 田宾庭(开元年间)
• 崔通理(约开元年间)
• 萧衡(733年)
• 韦绦(约733年-735年)
• 贺衡(737年)
• 张宥(739年)
• 李升(约开元末年)
• 李希言(742年-744年)
• 郑潜曜(743年)
• 杨玄圭(745年)
• 郑潜曜(745年)
• 崔瑶(749年)
• 王守和(天宝年间)
• 窦庭萱(天宝年间?)
• 马暹(天宝年间?)
• 李憕(755年)
• 哥舒曜(755年-756年)
• 论惟贞(757年)
• 李晊(759年)
• 周晧(759年)
• 郭幼明(肃宗时期)
• 姚子彦(761年?)
• 殷仲卿(762年-763年)
• 孟子周(代宗初年)
• 王训(767年)
• 蒋涣(大历年间)
• 萧升(大历年间?)
• 吴令瑜(大历年间)
• 崔解(大历年间?)
• 卢知远(肃宗、代宗时期)
• 李涵(779年-781年)
• 源休(782年)
• 窦乂(785年)
• 裴腆(贞元初年-789年)
• 韦光宪(贞元末年)
• 能暹(贞元年间)
• 杨晅(贞元、元和年间)
• 韦洸(810年)
• 张茂宣(813年-814年)
• 严绶(815年)
• 周晧(815年)
• 范传正(817年)
• 王遂(818年-819年)
• 房署(元和年间)
• 郭𨧚(元和年间?)
• 韦屺(元和年间?)
• 李宪(820年-822年)
• 李锐(825年-826年)
• 刘础(832年)
• 韦让(839年)
• 田某(839年-840年)
• 钱朗(开成年间)
• 韦正贯(开成、会昌年间)
• 马植(会昌年间)
• 萧攒(856年)
• 韦宙(858年)
• 李播(约大中末年)
• 崔鐬(约咸通初年)
• 朱友文(景福年间)
• 韦师贞(乾宁年间)
• 韦韬(光化年间?)
• 张权(约昭宗时期)
• 崔某(唐末)
• 姜逵
• 独孤肃
• 李绾
唐代光禄少卿
• 独孤延寿(贞观初年)
• 宇文规(贞观年间)
• 柳楚贤(贞观年间)
• 柳亨(649年)
• 郭仁勖(贞观末年、高宗初年)
• 殷令名(658年)
• 薛敏恭(662年)
• 泉男产(667年)
• 姜遐(680年-683年)
• 魏叔玉(高宗时期)
• 赖文雅
• 宋元爽(武后时期)
• 武延祚(武后时期)
• 韦顼(景龙初年?)
• 契苾贞(武后时期)
• 张沛(武后末年)
• 李微(706年-710年)
• 李讷(神龙年间)
• 韦婴(中宗时期)
• 李邕(中宗时期)
• 豆卢钦奭(约中宗时期)
• 杨均(710年)
• 卢照己(711年)
• 刘正(711年)
• 韦淮(约睿宗时期)
• 杜元逞(713年)
• 卢崇道(714年)
• 王璵(开元初年)
• 窦希球(开元初年)
• 姚彝(716年)
• 王子麟(717年)
• 裴虚己(720年)
• 张嘉佑(720年?)
• 贾曾(726年)
• 王同人(727年?)
• 徐谷(728年)
• 高惩(729年)
• 郑长裕(739年)
• 窦瑗(约开元年间)
• 张履冰(开元年间)
• 温曦(开元年间)
• 姚异(开元年间)
• 张敬舆(开元年间)
• 尹日升(约开元年间)
• 李全昌(约开元年间)
• 彭果(744年)
• 韩倩(748年)
• 张埱(天宝年间)
• 史巽(约天宝年间)
• 张光奇(天宝末年)
• 魏珏(756年)
• 李行周(肃宗时期)
• 崔崨(肃宗、代宗时期?)
• 韦之晋(761年前)
• 李林光(763年)
• 郭幼儒(大历初年)
• 李鷾(约大历年间)
• 柳温(约代宗时期)
• 韦哲(约代宗时期)
• 王宰(建中初年)
• 蒋谏(建中年间)
• 郭锋(贞元初年)
• 窦克良(贞元年间)
• 崔穆(792年)
• 李词(802年)
• 冯怦(804年)
• 刘士泾(812年)
• 卢长卿(813年)
• 严绅(元和年间)
• 卢常师(元和年间)
• 杨元卿(818年)
• 李宪(820年)
• 李逄(约元和末年)
• 刘从政(825年)
• 柳公度(大和年间?)
• 杜中立(开成初年)
• 崔某(850年)
• 李玕(851年-852年)
• 李敬立(约大中年间)
• 崔鐬(约大中年间)
• 李贻厚(891年)
• 李授(约光启末年)
• 赵峦(昭宗时期)
• 卢贻殷(昭宗时期?)
• 郭师简(约昭宗时期)
• 崔瑛
• 韦倚
The text above has been excerpted automatically from Wikipedia - please correct any errors in the
origi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