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规(516年 - 589年),字
正范,太原晋阳人,南北朝
南梁、
南陈官员与儒者。
王元规的祖父王道宝是南齐的员外散骑常侍和晋安郡守,父亲王玮则是南梁的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他八岁失去父亲,兄弟三人跟随母亲依靠舅父在临海郡居住;十二岁时,郡内土豪刘瑱打算给他大量金钱让他娶刘瑱的女儿。王元规的母亲考虑他们三兄弟年幼弱,就像藉婚事获得后盾,王元规却去这请求母亲:「婚姻不失亲是古人看重的事。怎能因为在异乡苟且偷安,就和非亲族通婚?」母亲被感动,于是终止此事。他个性孝顺,对母亲十分恭敬,从早到晚都不会离开她;梁朝期间山阴县有洪水涌到他家,王元规有一只小船,仓卒间带母亲、妹妹和姑侄上船,自己划船,他的子女则留在树梢,水退后全部人生还,当时的人都说他品性极高。
他年少好学,跟随吴兴沈文阿学习,十八岁就明白《春秋左氏》、《孝经》、《论语》和《丧服》。中大通元年(529年),朝廷下诏策论春秋,他获得好成绩,被其时的名儒赞赏;自湘东王国左常侍起家,转任员外散骑侍郎。简文帝为太子时引荐为宾客,与他讲论,待遇优厚,除授中军将军宣城王萧大器的王府记室参军。侯景作乱,他带同家属回到会稽。南陈天嘉年间,获授始兴王陈伯茂的王府功曹参军,领任国子助教,转为镇东将军鄱阳王陈伯山的王府记室参军,依然领任助教。
陈后主为太子时,引荐王元规当学士,传授《礼记》、《左传》、《丧服》的义理,得到优厚赏赐,之后转官国子祭酒。新安王陈伯固曾经在他准备演讲时入宫,就上启请求让他解答疑难,时下都以他为荣,很快任职尚书祠部郎。梁朝以来考论《左氏》的学者都以贾逵、服虔的理论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王元规引用证据疏通辨析,令立论不再疑难,每次国家商议吉凶大礼时他经常参与。母亲逝世他辞官,服嗓完毕就除授鄱阳王陈伯山的王府中录事参军,不久转任散骑侍郎,迁为南平王陈嶷王府限内参军。陈嶷到江州,王元规亦随他就镇,不同地方的学徒都千里迢迢过来学习,经常达到数十百人。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陈,他入朝担任秦王杨俊的王府东閤祭酒,七十四岁时在广陵去世。王元规曾写下《春秋发题辞及义略》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两卷等作品。
Read more...: 引用 延伸阅读
The text above has been excerpted automatically from Wikipedia - please correct any errors in the
origi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