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萬曆七年(1579年)己卯科應天府鄉試第三十一名舉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同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萬曆十九年(1591年)八月授檢討,次年,豐臣秀吉攻陷朝鮮,兵部尚書石星倉皇募兵,王肯堂對其募兵而不練兵有意見,上疏陳十議,自請擔任御史練兵海上,疏留中,憤而引疾告歸。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京察,以其為王錫爵親黨為由,評為「浮躁」。萬曆三十一年正月初十日(1603年2月20日)又以此為由,謫王肯堂為浙江海鹽縣縣丞,人們多認為王肯堂是被冤枉的,大多對其持同情的態度,萬曆三十三年九月十四日(1605年10月25日)再貶王肯堂為秀水縣縣丞,次年,因吏部侍郎楊時喬舉薦,補南京行人司司副,累升南京禮部郎中,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與傳教士利瑪竇有往來。
家庭
父王樵,字明逸,號方麓,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丁未科同進士,官至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著作
律學
其父王樵著有《讀律私箋》二十四卷。王肯堂以此書作為基礎,完成《律例箋釋》三十卷。該書集諸家之說,舍短取長,不僅解釋精確,還注重律文與律例結構的分析,這對清朝律典,尤其是《大清律集解》的影響較大。
醫學
王肯堂精研醫理,能做眼窩邊腫瘤切除手術,又能治癒瘋疾。歷11年編成《證治準繩》44卷,凡220萬字。另著有《醫鏡》4卷、《新鐫醫論》3卷、《鬱岡齋筆塵》等,輯有《古代醫統正脈全書》。今人輯有《王肯堂醫學全書》。
佛學
王肯堂是明末高僧紫柏真可的弟子,專攻唯識而不涉餘宗,以唯識的立場,採用唯識系的經論,作為注釋的依據。王肯堂著有《成唯識論證義》,在明末諸家的唯識著述中最為傑出。另外,王肯堂還撰有《因明入正理論集解》、《八識規矩集解》、《參禪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