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北堂係指隋代秘書省的後堂。虞世南擔任隋秘書郎時,在北堂集結群書,多摘錄古書的片斷而成,故稱為北堂書鈔,該書引用南北朝以前古書800種,起自「三代、漢、魏,迄于宋、齊。其最晚者沈約《宋書》、蕭方等《三十國春秋》、崔鴻《十六國春秋》、魏收《後魏書》。」此書分為帝王、后妃、政術、刑法、封爵、設官、禮儀、藝文、樂、武功、衣冠、儀飾、服飾、舟、車、酒食、天、歲時、地19部。各部又分子目,如「儀飾部」又分節、黃鉞、鼓吹、相風、漏刻等五目。體例先立「類」,類下摘引字句作「標題」,標題之下引用古籍。原書經歷代流傳,已有殘缺,至宋代已非全秩。
版本
《北堂書鈔》的版本頗為複雜。最早由元朝末年人陶宗儀傳抄宋本。
明代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有陳禹謨校刊本。明人俞安期稱見一舊抄本,後輯入《唐類函》本。清乾隆時修《四庫全書》所錄《北堂書鈔》,為內府所藏明陳禹謨校刊本。但陳禹謨校刊本品質最劣,經過胡亂竄改,內容已面目全非。例如擅自將地部十六類增為四十一類。
嘉慶六年(1802年),孫星衍得陶宗儀鈔原本《北堂書鈔》。嘉慶七年(1802年),孫星衍在金陵五松書屋開館校《北堂書鈔》,約嚴可均、王引之、錢東垣、顧廣圻等同校。光緒十四年南海孔廣陶約林國賡、孔昭熙、傅以禮等續校,才完成這三十三萬巻堂校注重刻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