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早年,梅文鼎隨父親梅士昌讀《周易》,在父親的影響下,喜愛觀測天象。梅文鼎在十五歲時曾補為博士弟子員。他二十歲時結婚,接著祖父梅瑞祚與父親相繼去世,為了守孝與家庭生計,此後,他再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二十七歲時,他與弟弟梅文鼐、梅文鼏師從道士倪正(號觀湖)學習數學、曆法。明末清初,西方科學知識的傳入,對梅文鼎產生了巨大影響。李光地不但親自與梅文鼎等人交流學術,而且命其弟李鼎徵、其子李鐘倫隨梅文鼎學習數學。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李光地向康熙帝推薦其著作《歷學疑問》,康熙帝讀後大為折服,次年南巡,特召至龍舟中長談,兩人一連三天談論曆算。康熙帝親書「績學參微」四個大字,表彰他在天文、數學方面的深厚造詣。又賜梅文鼎的長孫梅瑴成進士出身,入值南書房。梅瑴成更在康熙五十四年賜進士出身。
梅文鼎逝世之後,後人將其曆法、數學著述匯為《梅氏叢書輯要》。詩文雜著則以《績學堂文鈔》、《績學堂詩鈔》。
成就
梅文鼎在天文、數學、曆法等方面的造詣都很深。梅文鼎主張「地圓說」,張雍敬到梅文鼎處反覆辯論,「惟西人地圓如球之說則不合,與梅氏兄弟及汪喬年輩往複辯難,不下三四萬言。」
;天文學
梅文鼎非常注重天象觀測,創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儀器,包括「揆日器」、「測望儀」、「仰觀儀」、「月道儀」、「渾天新儀」等等,天文學著作有40多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他在這些方面的貢獻,對當時和後世融會貫通中西方天文學具有很大作用。
;數學
梅文鼎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數學方面,他論述多元一次方程、「求周徑密率捷法」、「求弦矢捷法」等公式,寫了20多種數學著作。將中西方的數學進行了融會貫通,他的著作如《平三角舉要》、《弧三角舉要》、《環中黍尺》,對清朝數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曆法
梅文鼎系統考究古今中外曆法,辨證元代授時曆和明代大統曆的差異,校正其中的錯誤數據,詳述重點難處,為後代學者研究授時曆與大統曆,提供了參考方向。
評價
江永在天文學繼承了梅文鼎的觀點,承認「地圓說」的合理性。但他不同意梅文鼎等人支持「西學中源說」的立場。
著作
• 《明史曆志擬稿》一卷
• 《曆志贅言》一卷
• 《曆學疑問》三卷
• 《古今曆法通考》
• 《平三角舉要》
• 《弧三角舉要》
• 《幾何補編》
• 《塹堵測量》
• 《幾何通解》
• 《環中黍尺》
• 《曆學駢枝》二卷,後增為四卷
• 《勿庵曆算書目》
• 《答李祠部問曆》一卷
• 《七十二候太陽緯度》一卷
• 《寫曆步曆法》一卷
• 《時步交食式》一卷
• 《步五星式》六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