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會稽縣籍,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庚戌進士。曾於山東、廣東、廣西、江西等多地任職,官至河南左參議、山東副使、累贈太僕寺卿。事跡具《
生平
陸夢龍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中式浙江鄉試第四十一名舉人,三十八年(1610年)舉庚戌科會試十五名,廷試二甲四十七名進士,通政司觀政,初授刑部山東司主事,進刑部山東司員外郎 ,四十二年升山東司員外郎,四十三年(1615年)升貴州司郎中,典試廣東。四十五年(1617年),外調廣西提學僉事。後擢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天啟二年(1622年),調湖廣按察司副使、備兵荊西、兼江西按察司副使、管九江道。四年(1624年),改貴州右參政。後任湖廣監軍 ,兼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再調廣東按察司按察使。崇禎三年(1630年),湖廣副使未赴任,後以丁內艱去職;復官後改河南左參政。歷任湖廣右參政、巡陝西固原道、河南左參議。五年(1632年),起故官任湖廣副使,兼分巡東兗道、山東副使。後贈太僕寺卿。七年(1634年),戰死,卒於官,追諡忠烈。
事跡
梃擊案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陸夢龍官任刑部山東司員外郎期間,剛巧遇著「明末三案」之一的梃擊案。事緣男子張差手持木棍,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事發後朝廷有令:「凡向宮殿射箭、放彈、投磚石等律當以斬」。經訪查,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認為事有蹊蹺,輾轉之間私自審問張差,後其供出乃由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所指使。此時,時任大理寺丞王士昌亦上疏促詢之。
適時,陸夢龍以典試廣東杜門不出,主事邢台傅梅拜訪陸,道:「人情庇奸,而甘心儲皇。吾雖恤刑山右,當上疏極論,君能共事乎?」陸回應曰:「張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張公何?當力爭之耳。」於是陸、傅二人一同尋見張問達。此時,郎中胡士相等人不欲再審問張差,亦向張問達具疏請旨,言「以疏入必留中」,可完事。陸深知胡士相等人之情,認為於理不合,告卻勿再請旨。眾人曰:「提馬三爺、李外父輩,非得旨不可。」陸回道:「堂堂法司,不能捕一編氓,須天子詔耶?差所供,必當訊實。」嚴詞否決胡等停止審訊張差的要求。張問達亦與陸有同感。翌日,刑部有司會訊,胡士相、勞永嘉、趙會禎、陸夢龍、傅梅、王之寀及鄒紹先七人應訊,當中王、傅、陸三人供詞相合,會訊亦裁定應繼續審問張差。到即將審問張差之時,眾人說話均吞吞吐吐。陸呼喊刑台三次用刑,均無回應,後擊案大呼,始開始用刑。實則張差「長身駢脅」(駢脅:畸形的一種,肋骨連接在一起),常斜視睥睨並傲語,見無瘋癲之狀。陸於是呼令刑方備紙、筆,並命張差繪畫進入慈慶宮之路的沿途狀況。傅梅問道:「汝何由識路?」張差答:「我薊州人,非有導者,安得入?」傅梅續問:「導者誰?」張差答:「大老公龐公,小老公劉公;豢我三年矣,予我金銀壺各一。」陸補問:「何為?」張差終招供曰:「打小爺。」胡士相等人此時心生疑慮,即坐起,曰:「此不可問矣。」遂罷訊,但陸依然欲追查真相,求得幕後黑手之名。過了數天,張問達再令十三司會審,差終於在多次迫供催問之下,供出幕後黑手乃太監龐保、劉成二人,一無所隱。會審乃由胡士相主筆,胡聞供後躊躇不敢下筆,郎中馬德灃催迫之。勞永嘉有難色。陸不悅,曰:「陸員外不肯匿,誰敢匿?」於是向張差用刑。後給事中何士晉奏疏詆評懷疑是梃擊案主謀,鄭貴妃的胞弟鄭國泰。神宗聞訊,於是下令將龐保、劉成殺死於內廠,把張差棄於市從輕發落。傅梅心恐當眾將張差棄於市的話會增加其潛逃機會,躬請神宗監刑。當時,除陸夢龍、王之寀、傅梅、馬德灃外,鄭氏勢力幾乎滲透整個刑部,眾人此舉於是得罪權貴。王之寀、馬德灃後因此而被論罪入獄,傅梅則以京察被罷官。惟陸得張問達力保,獲赦免其罪,由刑部郎中歷任湖廣按察司副使。
靖賊害
天啟四年(1624年),貴州賊盜未得靖服,總督蔡復一推薦陸為知兵,改右參政,監軍討伐賊盜。時貴州賊安邦彥犯普定,陸偕同總兵黃鉞率領三千人抵禦之。軍隊一行人往行大霧之中,愈加迫近安賊,後賊部大敗。
及後,三山有苗賊叛,思州告急。陸聞訊,連夜遣派中軍吳家相搗苗賊盤巢。途中敲打苗鼓,鼓聲響振山谷。苗賊崩潰,餘眾落荒而逃。陸軍焚燒賊巢。陸綏靖思州賊亂後,尋改湖廣監軍,再遷廣東按察使。此時,上官為其建忠賢祠以表功績,並列陸之名。陸聞訊不肯受,立即命人剷去其名。崇禎元年(1628年),大計,魏忠賢黨部仍然賺權用事,將陸譭譽,並鐫二級調任。三年(1630年),起副使,以故官分巡東兗道。適時,曹、濮等處有盜賊起,陸悉令,討斬賊魁,餘眾後均降服。陸於是又遷右參政,守固原。此時,陸夢龍「慷慨好談兵,以廓清群盜自負」。七年(1634年)夏,固原等地有賊來犯,陸率軍擊卻。閏八月朔日,賊陷隆德,並殺死知縣費彥芳,後包圍靜寧州。陸聞訊,率遊擊隊目賀奇勳、都司石崇德抵禦。後抵老虎溝。時賊眾人數不過千,但很快人數飆升。陸所將領軍隊謹得三百餘人,故被重重包圍,後「賊矢石如雨」,陸所領軍突圍不遂,賀、石二人抱著陸驚泣。陸此時揮開二人抱,曰:「何作此婦孺態!」大呼奮擊,一手手刃數賊。後與二將一同戰死。事聞報以朝廷,贈太僕寺卿,追謚忠烈。
著述
陸夢龍有著《周易》評論文集《易畧》三卷,含史實評證。吉林大學出版社《四庫大辭典》評:「該書隨筆標識,不載經文,大抵尋文推句,融會宋儒之說,而用史事參證。雖非深研細琢,卻也有一二可取,如其拋棄河圖、洛書之說,實為卓見。」
陸又有著《梃擊始末》一卷,描述其處理梃擊案事務本末;評解集《四書解》、評《韓退之集選》;仕官雜記《憨聲集》、《黔行錄》、《行於世》;遊記《雲門寺記》,以及地方志《九江府志》二十一卷。
家族
曾祖陸垣,祖父陸元鵬,父陸大章,庠生,敕贈刑部員外郎。母馮氏(敕封太安人)。慈侍下。
兄陸夢斗(辛酉舉人);陸夢魁(貢士);陸夢祖(戊戌進士、福建巡按御史);陸夢壁(監生);陸夢宣。弟陸夢蛟。
長子陸惠徵。次子陸吉徵、陸能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