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賓(443年 - 527年),字
孝若,平原郡鬲縣(今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南北朝
南齊、
南梁官員。
明山賓的父親是劉宋隱士明僧紹,他七歲就懂得說明名理,十三歲就通曉經傳,服喪克盡禮儀;服喪後得到本州徵闢為從事史,自奉朝請起家。兄長明仲璋自小長期患病,家中貧窮,因此他追求仕進,南齊始安王蕭遙光引薦他擔任撫軍行參軍,後轉為廣陽縣令,很快就去官。其時朝廷下詔公卿舉士,左衛將軍江祏上書推薦他,但齊明帝不重視,對江祏說:「聽聞明山賓不停談書,怎能當官。」於是沒有起用。蕭衍起兵,任命明山賓為相府田曹參軍;梁朝建立,他任官尚書駕部郎,遷治書侍御史、右軍記室參軍,掌管吉禮。當時初設置五經博士,他第一名當選;之後改任北中郎諮議參軍,侍奉皇太子讀書。又陸續任職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中庶子,依然擔任博士。天監十五年(516年),外任持節、督緣淮諸軍事、征遠將軍、北兗州刺史。普通二年(521年),獲徵召為太子右衛率,加給事中,遷御史中丞,再因公事降為黃門侍郎、司農卿,兩年後(523年)轉官散騎常侍,領青冀二州大中正。東宮新置學士,又讓明山賓擔任,不久以本官兼任國子祭酒。
當初明山賓在兗州,平陸縣的莊稼不成熟,就拿出糧倉的米供給百姓人。後來刺史檢查州曹,遺失紀錄,就指他損耗糧食,被追究責任,將他的住宅沒收,但他沒有申訴,更買地興建新屋。昭明太子聽說他屋子不能完工,就送上微薄資金,又贈下詩句:「平仲古稱奇,夷吾昔檀美。令則挺伊賢,東秦固多士。築室非道傍,置宅歸仁里。庚桑方有係,原生今易擬。必來三徑人,將招五經士。」他個性忠厚老實,家中試過欠缺金錢,於是買出坐過的牛,收錢後對買主說:「這牛患上漏蹄多年,治療後已經痊癒,我怕日後復發,因此告訴你。」買主立刻追回金錢,處士阮孝緒知道後,歎道:「這句話足以令人返璞歸真,停止輕浮風氣。」
普通五年(524年),明山賓再次擔任國子博士,仍然任職常侍、中正,同年以本官假節,代理北兗州事。大通元年(527年)他去世,虛歲八十五,朝廷追贈侍中、信威將軍,諡質子。昭明太子為他辦理喪事,賻錢十萬,布百匹,並命令舍人王顒監護喪事,又向司徒左長史殷蕓說了惋惜他的話。明山賓多次擔任學官,有訓導補益,然而他個性通曉人情世故,親近學生,人人都喜愛他,著有《吉禮儀注》二百二十四卷,《禮儀》二十卷,《孝經喪禮服義》十五卷。
Read more...: 家族 引用 延伸閱讀
家族
• 曾祖父劉宋州中從事明玩
• 祖父劉宋給事中明略
• 父親劉宋隱士明僧紹
• 兒子南梁太子舍人、尚書祠部郎明震
引用
延伸閱讀
The text above has been excerpted automatically from Wikipedia - please correct any errors in the
origi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