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迅(? - ?),字
捷卿,
唐朝徐州彭城縣人。劉藏器之孫,
劉知幾第五子,
劉貺、
劉餗、
劉彙、
劉秩之弟,
劉迥之兄。
他的文名與柳識、蕭穎士、元德秀並稱。歷任京兆府功曹參軍事。常患病臥床不起,房琯聽說後,擔心得睡不著覺,說:「捷卿如有不諱,真是天理欺人啊!」陳郡殷寅有知人之名,見劉迅嘆道:「這是當今的黃叔度啊!」劉晏每每聽到劉迅的議論,說:「皇王之道都在裡面了!」官至左補闕、右補闕。上元年間,避地安康,去世。撰《六說》五卷。即續作《詩》、《書》、《春秋》、《禮》、《樂》五說。書成,對人說:「天下廣大,知我者太少了。」終不肯拿出來示人。李華作《三賢論》,評價劉迅、蕭穎士、元德秀。李華說:「元德秀志向適合以道作為天下法則,劉迅適合以《六經》協調人心,蕭穎士適合以中古之風改變今世。元德秀想要愚智之人德行一致,劉迅見一物不得其正而感慨,蕭穎士稍微折節即獲重祿,卻不肯改換一刻之安易,在孔子之門,都是達者!如果讓元德秀據師保之位,瞻看他的形容,才見其仁。劉迅穿著卿大夫佐服,居賓友之位,謀劃治亂根源,參以天地精氣,才見其妙。蕭穎士就像百鍊之剛,不可屈,使他處在廢興去就、一生一死之間,而後可見其節。元德秀認為王者崇德作樂,是天人之極致,詞曲不相稱,就是無樂,于是作《破陣樂辭》以比擬商、周。劉迅世代史官,述《禮》、《易》、《書》、《春秋》、《詩》為《古五說》,貫通源流,備古今之變。蕭穎士怪罪司馬子長不作編年而作列傳,後世繼承,不是典訓。三人各有缺點,元德秀嗜酒,劉迅喜歡玩物,蕭穎士貶惡太急,獎能太重。」
Read more...: 注釋
The text above has been excerpted automatically from Wikipedia - please correct any errors in the
origi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