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生于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其兄劉耕孫、劉燾孫都在元朝為官,後遭寇亂殺死。劉三吾逃往廣西,任廣西行省承制授靜江路儒學副提舉。後明朝部隊進入廣西,劉三吾在茶陵歸順。洪武十八年(1386年),授左春坊贊善,累遷翰林學士,深受朱元璋信任。其為《明大誥》及《御製洪範註》作序,並修訂《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誌》、《禮制集要》諸書,與汪睿、朱善稱「三老」。洪武二十三年,任晉世子經,二十四年(1391年),吏部侍郎侯庸彈劾79歲的劉三吾年老怠職,遂俸祿被減半,降為國子博士。此後辭職還鄉。
劉三吾為人坦蕩,沒有城府。當時懿文太子去世,其進言應當立皇孫為嫡系,此為建文帝確立之始。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外孫單慶以府軍前衛千戶牽連藍玉案被殺,女兒良玉被刺面後發配漿糨房為奴,戶部尚書趙勉為劉三吾女婿,因事連坐而死,劉三吾免職隱退。次年九月又被命為大學士。洪武三十年(1398年),主持丁丑科會試,後發榜,宋琮為第一,上榜者沒有一個出自北方。于是諸位考生認為劉三吾為南方人,照顧其鄉親。朱元璋得知後大怒,命張信等人閱卷。後張信說劉三吾判卷無錯屬實。朱元璋更怒,殺張信等諸閱卷官,並將劉三吾發配戍邊。後明太祖親自主持殿試,再選六十一名進士,都為北方人。當時所謂「南北榜」或「春夏榜」。建文初年,87歲的劉三吾被召還,後死于任上。葬茶陵腰坡鎮石坡村,陵墓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