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鄭述祖的祖父鄭羲是北魏中書令,父親鄭道昭是北魏秘書監。鄭述祖從小聰明機敏,擅長寫文章,自我約束言行,受到先賢的稱讚。鄭述祖以司空行參軍為起家官,歷任司徒左長史、尚書、侍中、太常卿、丞相右長史。北齊天保年間,鄭述祖屢次升任太子少保、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兗州刺史。當時穆子容擔任巡省使,讚嘆說:「古人說:『聽說伯夷的美德,貪婪的人變的廉潔,懦夫也能立身。』如今在鄭兗州身上見到了。」
當初鄭述祖的父親鄭道昭擔任光州刺史,在城南小山上修建齋亭,刻石為記,鄭述祖當年才虛齡十一歲。等到鄭述祖出任光州刺史,前往尋訪遺蹟,得到一塊破損的石頭,上有銘文:「中嶽先生鄭道昭之白雲堂。」鄭述祖對著石頭傷心哭泣,悲痛之情感動了同僚。有人進入集市盜竊布匹,此人的父親憤怒的說:「怎麼忍心辜負我們的父母官?」父親就將兒子捉拿自首,鄭述祖破例寬恕了他。從此之後,光州境內沒有盜賊。人們歌唱說:「大鄭公,小鄭公,相隔五十年,風俗教化仍然一樣。」
鄭述祖能彈琴,自己創作了《龍吟十弄》,說是曾經夢見有人彈琴,自己醒來後寫下曲譜而得,當時人以為絕妙。鄭述祖所在之處喜歡造山池,松竹交錯種植,豐盛的酒食招待賓客,迎來送往毫不疲倦。鄭述祖還沒顯貴時,在家鄉單騎出行,忽然有數百騎馬者見到鄭述祖都下馬,說:「您在這兒」,排成行列下拜。鄭述祖回頭詢問跟隨的人,都說沒見到,鄭述祖心中非常奇怪。不久鄭述祖被徵召當官,最終歷任顯要的官位,等到病重時,才自己說了這件事。鄭述祖而且說:「我如今老了,一生富貴已經足夠,把清白的名聲留給子孫,死也沒有遺憾。」鄭述祖前後代理瀛州、殷州、冀州、滄州、趙州、定州六州刺史,正式擔任懷州、兗州、光州三州刺史,又重新代理殷州、懷州、趙州三州刺史,所在都有仁政。天統元年(565年),鄭述祖在趙州去世,虛歲八十一,朝廷贈予開府、中書監、北豫州刺史,謚號平簡公。
鄭述祖的女兒是趙郡王高叡的王妃,鄭述祖經常坐著接受高叡的拜禮,鄭述祖讓高叡坐下,高叡才坐。鄭妃去世後,高叡又娶鄭道蔭的女兒,高叡坐著受鄭道蔭的拜禮,高叡讓鄭道蔭坐,鄭道蔭才敢坐。高叡對鄭道蔭說:「鄭尚書風範德行如此,又是尊貴的老臣,您不能與他相比。」
門第
鄭述祖與兄弟鄭嚴祖、鄭遵祖、鄭順祖、鄭敬祖五人的門第都為甲門,于是號稱「五祖鄭氏」。鄭述祖與盧淵兩家並稱很高的門第,直到唐朝仍有俗諺「盧陽烏,鄭述祖,非斯二家,孰稱門戶。」
家庭
父母
• 鄭道昭,北魏平南將軍、秘書監
• 李長妃,出自隴西李氏僕射房,北魏司空、清淵文穆公李衝長女
兄弟姐妹
• 鄭嚴祖,東魏驃騎將軍、鴻臚卿
• 鄭敬祖,北魏著作郎
• 鄭遵祖,秘書郎
• 鄭順祖,太常丞
• 鄭氏,嫁東魏衛大將軍、兗州刺史盧道約
• 鄭氏,嫁東魏黃門郎、幽州大中正、城陽縣子盧元明
子女
• 鄭元德,北齊琅邪郡太守
• 鄭武叔,隋朝下邳郡廣陵郡二郡太守
• 鄭氏,嫁北齊太尉、趙郡王高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