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北御匈奴
李牧早年事跡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逐漸崛起,時常劫掠趙國邊境地區。李牧奉趙王的命令,長期駐守于代郡、雁門郡,以防備匈奴的襲擾。李牧在當地享有軍政特權,可以截留駐防城市的租稅作為軍費。李牧優待兵士,下令每天宰牛犒賞士兵,教授他們騎馬射箭,還命令士兵悉心看守烽火台,屢次派出間諜偵察敵情。匈奴每次派軍隊襲擾時,李牧下令堅壁清野,收攏軍隊退入營壘固守,膽敢出戰者一律斬首。幾次三番,匈奴的襲擾都無功而返。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就連趙國的邊防士兵也認為李牧膽小怕事。趙王屢次責備李牧怯戰,李牧充耳不聞,依然如故。趙王發怒,另派將領接替李牧。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作戰策略,匈奴來襲時主動出擊,結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複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強迫李牧前去赴任,李牧要求趙王不得幹涉他的軍事策略,趙王應允。
李牧官複原職後,按照原來的軍事策略,堅守不戰,匈奴一無所獲。經過數年的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寧可不要賞賜也情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精選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勇于衝鋒陷陣的步兵5萬人,善射的弓兵10萬人,準備與匈奴決戰。李牧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派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布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10萬騎兵。李牧乘勝攻滅襜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邊境。
屢敗秦軍
前243年,李牧以國相之職,擔任使者出使秦國,兩國訂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的質子。由于廉頗和樂乘的相繼出奔,使趙國缺乏優秀的軍事將領。前243年,趙悼襄王命李牧率軍攻打燕國,奪取了武遂(今河北省武強縣西北)、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西南)。
秦王政繼位後,秦國加緊了統一六國的步伐。前234年,秦王政派桓齮攻克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省磁縣東南)、武城(今河北省磁縣西南),斬首10萬,殺趙將扈輒。次年,桓齮再次率軍從上黨郡翻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赤麗、宜安(今河北省石家莊市宜安鎮)。趙幽繆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軍反擊,大破秦軍于肥(今河北省晉州市西),殺桓齮,李牧因戰功受封武安君。前232年,秦軍再次兵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路至太原郡,奪取了狼孟(今山西省陽曲縣東北);主力軍至鄴(今河北省磁縣南),向南番吾(今河北省磁縣境內)進攻,再次被李牧擊破。李牧隨後又成功地抵禦了韓國和魏國的進攻。雖然李牧多次取得勝利,但趙國士兵陣亡數十萬,數戰之後,僅剩首都邯鄲自保。
身亡
前231年,趙國代郡發生大地震,自樂徐(今河北省滿城縣西)以西,北至平陰(今山西省陽原縣西),房屋倒塌大半。次年,趙國再次遭遇饑荒。秦國趁趙國連遭天災之機,大舉進攻。前229年,秦國軍隊數十萬兵分三路,一路由王翦率上地秦軍翻越太行山,攻克井陘關,圍攻趙國中部;一路由楊端和率領河內秦軍北上,經臨漳(今河北省臨漳縣)、鄴,進圍趙國首都邯鄲,羌瘣也率軍進攻邯鄲周圍地區;一路由李信率領,經太原郡、雲中郡,進攻趙國的代郡。趙幽繆王派李牧為主將,司馬尚為副將,率軍禦敵。在關繫到趙國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卻發生了李牧被殺的事件。
關于李牧的死因,史料記載多有不同:
• 《戰國策》中有三種不同的記載
• 《戰國策·秦王欲見頓弱》記載為秦王政命頓弱攜帶萬金,遊說趙王殺李牧。
• 《戰國策·文信侯出走》記載為趙幽繆王的寵臣韓倉讒言陷害李牧,說他向趙幽繆王敬酒時暗藏匕首,致使李牧被賜死。
• 《戰國策·秦使王翦攻趙》記載為王翦使用反間計,重金賄賂趙幽繆王的寵臣郭開,使趙幽繆王殺死李牧。
• 《列女傳》記載為李牧曾反對趙悼襄王迎娶趙幽繆王之母趙悼倡后,招致了趙悼倡后的怨恨。趙幽繆王繼位後,趙悼倡后收受秦國的賄賂,最終陷害死李牧。
關于李牧遇害的細節,史料也有不同的記載:
• 《戰國策·文信侯出走》記載為李牧的胳膊有疾病,不能伸直。由于手臂縮短,跪拜時不能觸地,于是用木杖接手。在得知自己被賜死的消息後,李牧說人臣不能在宮中自殺,他經過司馬門,出棘門,準備用右手舉劍自殺。但由于李牧受傷後手臂變短,劍刃夠不到脖子,他就用口銜著寶劍的尖端,對著柱子自殺身亡。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為李牧得知自己主將的職務被免後,拒不受命,被趙幽繆王派人斬首。李牧死後,趙幽繆王免去副將司馬尚的職務,另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替。
李牧死後僅三個月,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首都邯鄲,趙蔥被殺,趙幽繆王及顏聚被俘。趙公子嘉率領宗族百人逃奔代郡,自立為代王。前222年,秦將王賁趁滅燕國之勢轉而攻代郡,俘虜代王嘉,趙國徹底滅亡。
軍事思想
李牧在一系列作戰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敗績,顯示了其軍事指揮藝術。他的軍事思想主要有:
• 在君臣關係上,強調將帥的獨立性、便宜行事權。
• 在軍民關係上,力求不擾民,爭取民眾對軍事活動的支持、配合。
• 在官兵關係上,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關係。
• 在作戰方略上,力求壯大自身實力;削弱、麻痺敵人;及時了解敵情;把握戰爭時機;使用多兵種協同作戰;力求以己之長,對敵之短;在得失關係上,敢于付出必要代價換取全局勝利;在攻防關係上,主張防守是進攻的前提,先守後攻。
評價
李牧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了後世普遍的讚譽:
馮唐稱讚李牧:(李牧)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
漢文帝曾感嘆道: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
唐中宗時,右補闕盧俌在上疏中稱:漢拜郅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
鄭觀應稱讚李牧: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
李牧身為一代名將,卻落得不得善終的結局,他的死是導致趙國滅亡的直接原因,許多文人墨客對于李牧之死感到惋惜:
周曇有詩感嘆道:秦襲邯鄲歲月深,何人沾贈郭開金。廉頗還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
司馬貞評價李牧:頗牧不用,王遷囚虜。
蘇洵評價李牧: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司馬光有詩感嘆道:椎牛饗壯士,拔距養奇材。虜帳方驚避,秦金已闇來。旌旗移幕府,荊棘蔓叢台。部曲依稀在,猶能話郭開。
劉克莊有詩感嘆李牧之死:說客為秦諜,君王信郭開。向令名將在,兵得到叢台。
徐鈞有詩感嘆李牧之死: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
胡三省評價李牧: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
陳元靚評價李牧: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賢哉武安,志勝霜霰。眾謂我怯,隱則難見。邊複我用,計亦自善。不捕一虜,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後則虎變變。匈奴所畏,燕秦不戰。易若摧枯,疾如激電。終惑讒言,反袂拭面。
紀念
祠堂
由於李牧擁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唐德宗建中三年時,將李牧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于武成王廟內,被稱為唐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到了宋徽宗的時後,李牧被列入武成王廟享受祭祀,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明正德元年(1506年),為了紀念李牧而重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三百五十年後,清咸豐六年(1856年),僧人善全在武安君廟舊址上興建佛寺,改名為護國鎮邊寺,寺內仍供奉有李牧像。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雁門關後,鎮邊寺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僅存地基。2009年,在幸姓後人的資助下,鎮邊祠按原貌複建,成為展示幸偃公、李牧、衛青、霍去病、薛仁貴、楊家將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間守關名將的展覽館;也就是今日的鎮邊祠,位于雁門關天險門外東側,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10平方米。
墓葬
李牧墓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孝村東北,據《太平縣誌》記載,墓塋占地60畝,墓高兩丈多,旁邊有其子李榮的守墓廬舍。當地民眾還在李果村建廟紀念李牧,每年3月到墓前拜謁祭祀。
1925年,汾城縣長紀澤蒲重修墓碑,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墓碑和廟宇均被日軍拆毀。1956年,李牧和李榮墓碑得以重建,並在孝村村前樹立「趙將李牧之故里」牌樓。
文學形象
詩詞
中國古典詩詞的邊塞詩中,李牧常常以戍邊有方、體恤士兵的良將形象出現。唐代李白《古風·其十四》中有「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借李牧感慨當時缺乏禦敵的良將。高適在《睢陽酬別暢大判官》中寫道「李牧制儋藍,遺風豈寂寥」,借李牧事跡,勸諭暢判官要對叛服無常的胡人採取嚴厲措施。在《燕歌行》中,高適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筆調描寫戍邊高官不關心底層將士疾苦的現象,同時用「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以李牧(一說為李廣)善待將士的典故來反襯現實。
小說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李牧于第九十六回《藺相如兩屈秦王 馬服君單解韓圍》中登場,篇中描寫平原君趙勝向趙惠文王推薦執法奉公的田部吏李牧,趙惠文王升任李牧為中軍大夫,率護衛5000隨趙惠文王一同參加澠池之會。在第一百零五回《茅焦解衣諫秦王 李牧堅壁卻桓齮》中,李牧用堅壁清野的戰術,抵禦桓齮。桓齮分兵一半襲擊甘泉城時,李牧率軍偷襲桓齮大營,秦軍大敗,李牧因戰功受封武安君。在第一百零六回《王敖反間殺李牧 田光刎頸薦荊軻》中,秦國大舉進攻趙國,因忌憚李牧,大軍不敢行進。王敖使用反間計,先派使者與李牧議和,後親自前往趙國面見郭開,讓他誣陷李牧私自與秦國議和,約定滅趙後裂土封王。趙幽繆王聽信郭開的讒言後,派趙蔥接替李牧的職務。李牧得知消息後,將印綬懸于幕中,微服離去,想投奔魏國。趙蔥怨恨李牧不肯授印,派遣力士搜捕李牧,趁李牧酒醉時將其殺害于旅店之中。
此外,黃易的玄幻小說《尋秦記》中,李牧也有登場。2001年上映的香港TVB電視劇《尋秦記》中,李牧由張山飾演。
漫畫
王者天下(原著:原泰久)-趙國三大天之一
始皇(原著:鄭問)
相關條目
• 趙郡李氏
• 肥之戰
• 番吾之戰
注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