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浙江鄉試第三名舉人。成化二年(1466年),會試第一,登丙戌二甲十七名進士,改庶吉士。次年冬授翰林院編修。憲宗欲在元夕張燈結彩,章懋與同官黃仲昭、檢討莊昶進言禁止以為民計。被廷杖於闕下。其三人與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羅倫並稱「翰林四諫」。
章懋貶官臨武知縣,未行即為給事中毛弘等救,改南京大理寺左評事。三年後,升任福建按察使司僉事,平定寧、沙等地民變,並卓有政績。之後求辭職,吏部尚書尹旻堅持留用,不予批准。
弘治年間,明孝宗請用南京國子監祭酒,章懋父喪不赴任。弘治十六年,除服後再辭,不准,遂上任。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後復引疾懇辭,明年三月始得請。正德五年(1510年),啟為南京太常寺卿。次年改南京禮部右侍郎,均力辭不就。
明世宗繼位,進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贈太子少保,謚文懿。
家族
曾祖章叔良,祖章邦和,父章申甫,母吳氏,小兒子章接,其餘三子一孫。
章懋生三子,都令務農。縣令路過時,諸子釋耒跪迎,人不知他們是貴公子。章懋的兒子們徒步去南監看章懋,中途為巡檢所笞,巡檢知道笞了章懋之子,請罪,章懋慰遣之。晚年,章懋三子一孫皆死。章懋八十二歲生少子章接,後蔭為國子生。從子章拯。
軼事
《湧幢小品》載章懋遊蘭溪北隅明遠樓,倦而假寐,聞鬼不避之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