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周貞定王十二年(晉出公十八年)(前457年),知伯瑤率領趙、韓、魏三家滅亡范氏和中行氏後又攻伐鄭國,歸來後與韓康子虎、魏桓子駒在藍台舉行宴會,知瑤戲弄韓康子並侮辱其家臣和謀士段規,並對進諫的智國說:「只有我能為難別人,若我不對別人發難,又有誰敢為難我?」智國以列國過去因小怨釀成大禍的教訓,勸諫知伯既然已經與韓家君臣結怨,就必須小心防備二人將來伺機報復,知伯不聽。
周貞定王十三年(晉出公十九年)(前456年),知伯瑤假借晉侯之命,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向韓康子索取土地。韓康子本來不想答應,段規則勸諫他答應割地以避免智伯攻打韓氏,同時可使智伯心生驕橫,不斷向各國索取土地,屆時韓氏就可以待機而動。韓康子於是答應割讓萬戶之邑予知伯。知伯以同樣方式成功再向魏桓子取得萬戶之邑,之後向趙襄子索取藺和皋狼兩地,但被趙襄子拒絕。周貞定王十四年(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智伯命韓康子與魏桓子出兵,合攻趙襄子於晉陽,晉陽之戰爆發,在圍攻一年餘後知伯趁機水淹晉陽。但韓、魏兩家卻因為受到智伯的恐嚇威脅,加上趙氏家臣張孟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之君,智氏在滅趙後必定以韓、魏作為下個目標。韓、魏二主本來就不滿平日囂張跋扈的智伯,聽了張孟談之言決定倒戈起事。於是三方密約共同擊敗智伯並族滅智氏,又瓜分了智氏的土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下基礎。
滅智後,段規勸說韓康子先占得成皋,韓康子嫌棄成皋遍布山石,無法保持水土開墾耕作,段規卻說此地能使韓國取得地利,將來可以出其不意奪取鄭國。韓康子採納了段規意見,後來韓國果然憑藉成皋滅亡了鄭國。
韓康子去世後,他的兒子韓啟章繼位,是為韓武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