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金簡出身內務府正黃旗滿洲包衣第四參領轄下、由其家族世代管理的高麗佐領。其先為朝鮮望門,世居義州。天聰元年(1627年),金簡的曾祖父三達理隨長兄辛達理等人舉族歸附後金,獲授通事官一職。金簡的祖父尚明事跡不詳;父親三保曾任巡視長蘆鹽政、武備院卿,兼任公中佐領等職;長兄金鼎曾為藍翎侍衛、次兄金輝任兵部滿左侍郎。
金簡在乾隆中期由內務府筆帖式進入仕途,後任奉宸院卿。乾隆三十三年崇文門副監督任上,參劾吏部尚書兼崇文門正監督、九門提督托恩多變價私買兩淮鹽引案主犯高恆、普福等抄家之物。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簡升為內務府總管大臣。同年,負責管理武英殿刻書事務,並擔任四庫全書副總裁,專門負責編纂官員的考核與督察。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金簡擔任戶部侍郎,掌管錢法堂,又兼任鑲黃旗漢軍副都統,獲賜孔雀翎。
乾隆四十年(1775年),金簡奏請裁去京局鼓鑄閏月四卯,獲乾隆帝批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命金簡主持《四庫薈要》的編纂,署理工部尚書。同年,金簡赴盛京會同盛京將軍弘晌查辦銀庫虧短銀兩一事,將侵盜銀兩的前署關防拉薩禮、現任關防彞倫依律治罪。同年,乾隆帝東巡,沿途目睹盛京各處城牆多有坍塌,令隨行軍機大臣等評估,並撥款進行修葺。將工部尚書事務,交給金簡暫署。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金簡正式總理工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擢升為工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金簡採用清理淤塞的辦法疏導京畿地區的河道,疏通了靜宜園碧雲寺的泉水和永定河,又將盧溝橋上殘損石塊和損壞的欄桿修繕。
乾隆五十年(1785年),參加千叟宴。不久,四庫全書告成,金簡予以敘功。同年,乾隆帝命劉墉、德保、金簡修葺明朝十三陵,加築思陵月台,並拓寬享殿、宮門。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南後黎朝末代君主昭統帝一行投靠清朝,被乾隆帝編入漢軍鑲黃旗安南佐領,時任漢軍鑲黃旗都統的金簡負責入旗等事務。同年,負責查抄納蘭容若侄孫承安家產,將納蘭家族珍藏書畫獻入宮中。隔年(1791年),隨同昭統帝的遺臣黃益曉、黎光霽等奏請希望回到安南。乾隆帝命金簡將益曉等人送回本國。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金簡調任吏部尚書。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金簡病逝,謚勤恪。乾隆帝頒布諭旨對金簡進行褒獎、並賜祭葬品,又令皇孫綿懃親臨祭奠。嘉慶初年,金氏一族由內務府抬入滿洲正黃旗,並由嘉慶帝賜姓金佳氏。
家庭
• 高祖金德雲。
• 曾祖三達理,原任通事官。胞兄辛達理(又作新逹理),高麗佐領兼內務府三旗火器營總管;其孫領侍衛內大臣、內務府總管金常明(授雲騎尉,賜祭葬,諡愨勤),曾孫女金氏(側福晉)嫁怡僖親王弘曉。「金氏係隸滿洲旗分之高麗一姓……新逹理,正黃旗包衣人,世居易州地方,天聰元年率子弟來歸」(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2)。胞兄音逹理,原任佐領。胞弟季逹理,由護軍校從征福建,陣亡,贈雲騎尉。
• 祖父尚明。
• 父金三寶,長蘆鹽政、武備院卿兼佐領、上駟院卿。胞兄塔克圖。
• 胞兄金輝,兵部左侍郎;金鼎,藍翎侍衛。
• 胞妹金佳氏,封乾隆帝之淑嘉皇貴妃。子履端親王永珹、儀慎親王永璇、成哲親王永瑆。
• 胞妹金佳氏,嫁內務府鑲黃旗滿洲、乾隆戊午科舉人哲爾德氏雅圖(父內務府員外郎塞楞)。哲爾德氏始祖渾岱。「鑲黃旗包衣渾岱,長白山地方人。其孫塞楞原任員外郎。曾孫雅圖現任八品官,常寧現任筆帖式」(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48)。
• 子縕布,歷官總管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署理戶部尚書等職。
• 子福泰,馬蘭鎮總兵兼總管內務府大臣。
• 子福英。其女金佳氏,嫁鑲黃旗蒙古、勤襄公額爾德特氏璧昌(父乾隆辛卯科進士簡勤公和瑛,孫同治戊辰科進士錫珍)。
• 子福德。其女金佳氏,嫁追封怡親王綿標(父怡恭親王永琅,祖父怡僖親王弘曉)。
• 子福昌,知府。其子椿齡,孫女金佳氏嫁內務府鑲黃旗漢軍、道光戊子科舉人馮氏興霖(胞兄嘉慶己卯貢士興榮,父嘉慶四年(1799年)己未科進士象會,高祖文肅公英廉)。
• 女金佳氏,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乾隆丁巳科進士李質穎之子李海慶。其子奎齡(字南村),妻盧氏(父鑲黃旗漢軍、江西鹽法道盧崧,祖父陝西、湖北巡撫盧焯);孫兒道光乙巳恩科進士豐安;曾孫女李氏,分別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尚承澤(父道光戊戌科進士延恆,嫡堂姊尚氏系正藍旗漢軍、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進士胡俊章之兒媳)、內務府鑲黃旗滿洲舒穆魯氏裕祬(胞兄光緒二年丙子恩科進士裕祥)。
軼事
• 金簡喜好作詩,然而其作品大都未能傳世。唯有鐵保所編輯的《熙朝雅頌集》卷一百三之中收有金簡詩作二十首。
• 編纂《四庫全書》時,金簡採用棗木活字套版的印刷方式,為《四庫全書》的編纂節省了不少開支。
• 金簡現有相關一文物〈天章演範寶典福書冊〉,現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為1790年萬壽八旬大慶集御製句作品。
另見
• 淑嘉皇貴妃
注釋
來源引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