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鹿傳霖是鹿丕宗第五子。鹿丕宗守衛都勻時,苗民聚集城下,鹿傳霖正率領精銳士卒迎接軍餉,聽聞都勻警報,迅速返回協助守城,雙方相持十餘月,援兵斷絕而都勻陷落。鹿傳霖向雲貴總督報告其父死事,其後清軍收複都勻,鹿傳霖奉父母遺骸歸葬,當時鹿傳霖年僅二十歲,因此知名。鹿傳霖之後以舉人身份跟隨欽差大臣勝保征討捻軍,授任同知。同治元年(1862年)登壬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廣西興安縣知縣。因督剿柳州、雒容土匪之功,獲賜孔雀翎,升任桂林府知府。
光緒四年(1878年)調廉州。當時李揚才反叛入越南,鹿傳霖緊急追捕,將其黨羽解散。旋即升任惠潮嘉道,提升為福建按察使,再調赴四川,遷任布政使。光緒九年(1883年)授任河南巡撫,他清釐州縣納糧積弊,年收入增加三十餘萬。光緒十一年(1885年)調任陝西巡撫,因病回鄉。光緒十五年(1889年)再次出任陝西巡撫。正值黃河河道向西侵蝕,將與洛水相通。鹿傳霖增築石壩三十餘座,得以無患。中日甲午戰爭期間,鹿傳霖遣兵入衛,清廷命他兼攝西安將軍。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升任四川總督。蜀地過去多盜賊,鹿傳霖特別設立一軍整肅治安。夔州、萬州饑荒,鹿傳霖徵發長江上游地區積糧,又採購湖北糧米平價出售。
當時英國、沙俄都窺視西藏,噶廈依仗沙俄援助,阻撓英國劃定邊界。英國唆使廓爾喀與西藏交戰,是為廓藏戰爭而瞻對地區土民苦于藏官苛政,期望內附。鹿傳霖認為瞻對為四川門戶,瞻對不化服,就無法威懾西藏噶廈;噶廈不聽命,則邊界不能劃定。適逢朱窩、章谷二土司相互爭襲,鹿傳霖傳檄命知府羅以禮、知縣穆秉文往諭,以提督周萬順統防邊各軍進駐打箭爐。瞻對土司首領仔仲則忠札霸率軍入侵章谷,抵抗清軍。鹿傳霖乘機進發,相繼攻克諸要害。各土司全部降服,率兵聽從調遣。清軍渡過雅礱江抵達瞻對,殺敵超過相抵之數,終于完全收服瞻對。于是鹿傳霖請求歸流改漢,陳述善後之策,奏疏呈上十餘次。適逢成都將軍恭壽、駐藏大臣文海交替上疏稱其不便,達賴十三世也上奏解釋,朝廷態度于是改變,鹿傳霖最終被解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任廣東巡撫,旋即調往江蘇,攝理兩江總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鹿傳霖徵集三營士兵入衛,在大同追及兩宮鑾駕。到達太原後,任兩廣總督。隨後入直軍機處,跟從慈禧太后、光緒帝前往西安。升任左都御史,遷禮部尚書,兼署工部。第二年,兩宮迴鑾,鹿傳霖兼任督辦政務大臣。凡是上疏請求增加賦稅擴充財富、損害民眾增益皇室的,鹿傳霖一律擯棄;而力求裁汰冗餘費用,停止不急工程的,都奏報可以。慈禧太后下詔後宮內部供需皆由內務府負責,戶部專掌國家財政收入,這是鹿傳霖率先提議的。光緒三十年(1904年)轉任吏部尚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朝改革官制,鹿傳霖罷值軍機,專管部事。隨即仍任軍機大臣,解除吏部事務,以尚書協辦大學士。
宣統帝即位後,鹿傳霖與攝政王載灃一同接受遺詔,加太子少保,晉太子太保。歷拜體仁閣、東閣大學士,兼任經筵講官。宣統二年(1910年)春,病情發作,他四次上奏請求解職,清廷都「溫諭慰留」。七月,鹿傳霖逝世,時年七十五歲,入祀賢良祠,追贈太保,謚文端。
家族
鹿傳霖出身定興望族鹿氏。父鹿丕宗,字傑人,號簡堂,官至都勻府知府,死于苗民起義。
妻弟張之洞。同宗鹿鐘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