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王廙早年任司馬越的掾和參軍。光熙元年(306年)因參與迎惠帝回洛陽而封武陵縣侯,後任尚書郎和濮陽太守。次年,當時是瑯琊王的晉元帝司馬睿移鎮建康後,王廙便棄官南遷至建康,並獲司馬睿任命為司馬,及後多次守備鄱陽和廬江二郡以及參與平定周馥和杜弢的判亂。
建興三年(315年),王敦因忌荊州刺史陶侃的功勳,調陶侃任廣州刺史,而以王廙為寧遠將軍,接任荊州刺史。當是荊州將吏鄭攀和馬雋等向王敦請求讓陶侃留任荊州,但王敦怒而不許。二人見陶侃雖然有平滅杜弢之功但卻遭南貶廣州,且荊州群眾怨憤,於是與杜曾聯手進攻前來上任的王廙,王廙因而被逼移守江安,而杜曾等人則與第五猗抵抗王廙。王廙隨後督諸軍進攻杜曾,但反被杜曾所敗。最後因王敦派湘州刺史甘卓和豫章太守周廣協助王廙擊敗杜曾,王廙才得以到荊州。
王廙到任荊州後,大殺陶侃的舊將領和佐官,以及殺害受陶侃敬重的名士皇甫方回,於是王廙在荊州名望大降,人心都背離。王廙於是被司馬睿調離荊州,改以輔國將軍加散騎常侍入朝。
永昌元年(322年),大將軍王敦在江州舉兵,王敦之亂爆發。司馬睿命王廙勸諫王敦,但王廙非但不能諫阻王敦,而且更被王敦留下來,協助王敦的行動,並受王敦命令下殺害抵抗王敦失敗的譙王司馬承,但成功保住表弟夏侯承的性命。同年王敦攻陷建康,自任丞相,並樹立王氏族人,於是任命王廙為平南將軍、領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但不久便病逝。王廙因是晉元帝的姨表弟,於是對王廙之死十分悲痛憐憫,王廙靈柩運回建康時皇太子司馬紹更親至拜謁靈柩,一如家人之禮。朝廷追贈侍中、驃騎將軍,諡為康侯。
性格特徵
• 史載王廙年少時就能寫文章,博學多才,「工書畫,善音樂、射御、博弈、雜伎」,工於隸書和飛白書 南渡後為東晉書畫第一,指導王羲之書法,亦是晉明帝司馬紹的畫畫老師
• 王廙性格高朗豪率,曾於早上自尋陽坐船乘風東歸建康,至黃昏便到達,並倚在舫樓上長嘯,有超逸的神情和氣概。
• 《世說新語·讎隙篇》中劉孝標注引《王廙別傳》載其傲慢不恭,但凡人事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會當面拒絕,因而招來其他人憎恨。
家庭
父母
• 王正,西晉光祿大夫王覽第四子,西晉尚書郎
• 譙郡夏侯氏,夏侯莊之女,晉元帝姨母
夫人
• 濟陰郤氏,雍州刺史郤詵之女
兄弟
• 王曠,王廙兄,東晉淮南太守。
• 王彬,王廙弟,東晉尚書右僕射。
子女
• 王頤之,王廙長子,嗣爵,官至東海內史
• 王胡之,王廙次子,丹楊尹。
• 王耆之,王廙子,東晉中書郎
• 王羨之,王廙子,東晉鎮軍將軍掾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書目
• 《晉書》列傳第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