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鏞(1427年 - 1486年),譜名
公鏞,字
韶文,號
節葊,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五十八代孫,
明朝政治人物,景泰甲戌進士。弘治初官至工部侍郎。
Read more...: 生平 家族 軼事 延伸閱讀
生平
應天府鄉試第十六名舉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進士。任江西都昌縣知縣,改廣東連山縣知縣,當時傜族、僮族土著經常侵擾,使得漢人紛紛遷離連山縣。孔鏞赴任後招安,並設房送錢體恤賑災,使情況得以改善。其後孔鏞跟從都御史葉盛征討廣西時,曾力爭多人免被將領殺害。
成化元年(1465年)因葉盛舉薦,孔鏞升任高州府知府,因治理得宜,使得百姓有所歸,民變的黨羽均放棄對抗。因丁憂歸。守喪期滿,改任廣西,升為廣西左布政使,隨即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在任三十餘年,均在邊陲地區,因染瘴氣得病,懇求離任但不被允許,終於在弘治二年(1486年)召為工部右侍郎時,卒於途中。
家族
曾祖孔克信、祖孔士完、父孔友諒,進士,任知縣;母宋氏、前母鍾氏。
軼事
《雙槐歲鈔》載其任都昌知縣期間,破除迷信之事。
《菽園雜記》載孔鏞講述怪異大蛇之事。
延伸閱讀
The text above has been excerpted automatically from Wikipedia - please correct any errors in the
origi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