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1391年5月17日),受封慶王。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1392年5月26日)就藩寧夏,但因糧餉未足,明太祖就命朱㮵暫駐慶陽北方的韋州城。三年後(1395年)明太祖又詔慶王管理慶陽、寧夏(今銀川)、延安、綏德四地的軍事,至洪武三十年(1397年)慶王邸始建成,朱㮵就藩寧夏,年僅19歲,朱㮵管理寧夏45年,在巡查邊防、編修方志、實行軍屯、管理牧場、興修水利、興學辦學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成績。
朱㮵十分好學和忠孝,四兄明成祖待他很好。朱㮵博學多才,好學有文,長于詩詞,書法亦佳,身邊匯集了很多謫戍寧夏的文人雅士,編有《寧夏志》二卷,是寧夏曆史上第一本準確完備的地方志,《凝真稿》十八卷,《集句閨情》一卷,輯有《文章類選》四十卷。朱㮵還是最早描寫西夏陵、拜寺口雙塔、承天寺塔等寧夏古蹟的詩人,他記錄了一些西夏的歷史。
自建文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402年1月24日)遷慶國至寧夏後,明成祖下令朱㮵可在每年夏天去韋州度暑。後來在宣德初年(1426年)朱㮵曾以寧夏潮濕及水質不良為由請求明宣宗改慶國回韋州,可是明宣宗不許,只准如明成祖時一年到韋州一次。
朱㮵在位四十八年,在正統三年八月初三日(1438年8月23日)去世,諡號靖。由第四子慶世子朱秩煃繼承慶王爵位。
家庭
妻妾
• 妃孫氏,涼州衛指揮使孫繼達之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冊為慶王妃,永樂八年(1410年)薨
• 次妃湯氏,生朱秩煃,成化六年(1470年)薨
• 妃魏氏,生朱秩炅
• 夫人劉氏,生朱秩炵
• 何氏,生朱秩煉
子
• 庶第一子:真寧莊惠王朱秩熒
• 庶第二子:靜寧王朱秩燾
• 庶第三子:安化惠懿王朱秩炵
• 嫡第四子:慶世子→慶康王朱秩煃
• 庶第五子:岐山悼莊王朱秩煉
• 嫡第六子:安塞宣靖王朱秩炅
女
朱㮵有四女,皆早卒未封。
墓葬
正統四年五月十三日(1439年6月24日),朱㮵葬于蠡山之原(在今寧夏同心縣韋州鎮)。其墓早年被盜。1968年,當地群眾平地時,發現了其壙誌。壙誌為青石質,呈方形,誌、蓋皆邊長60釐米,厚15釐米,四周飾有5釐米寬的線刻雲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