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少孤,由母李长霞教导长大,博极群书,过目不忘。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1901年,他任湖南学政,任期4年。任满回到北京后,他历任国子监司业、贵胄学堂总教司、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等职。1906年,他奉命到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他任贵州提学使。两年后,他调回北京,任学部丞参、度署右参议、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资政院成立后,他任议员。1911年,他奉资政院委派,任山东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团练大臣。不久,他调任典礼院学士,赐紫禁城骑马,陪伴宣统帝溥仪念书。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他以逊清遗老自居。1914年,他任约法会议议员。
民国三年(1914年)夏,袁世凯令立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曾任代馆长、总纂。任内他参与《清史稿》之编撰工作,1927年《清史稿》总纂完成。他撰写了《清史稿》的《天文志》、《时宪志》、《灾异志》以及部分传稿,并总纂纪稿。
同一时间,他还独力撰著《新元史》,学术界对《新元史》评价颇高,认为此书乃集五百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纠正了不少错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赠文学博士学位。
1919年12月4日,大总统徐世昌明令《新元史》列入正史,是为第二十五史。1922年,《新元史》编纂完成。1925年10月,他主持编辑《四库全书提要》,并亲自编写整理经部易经类提要152条。
1933年8月31日,柯劭忞在北京病逝,享寿83岁。。
家族
祖父柯培元,为孝廉,道光年间台湾噶玛兰厅同知,文武兼备,以诗为长,有《柯易堂诗选》传世,其在京时与李图、刘耀椿、李汀璋并称山左四名家。
父柯蘅,从陈寿祺受许慎、郑玄之学,精于经史,著《汉书七表校补》二十卷;长于诗,有《声诗阐微》二卷、《旧雨草屋诗集》四卷。
母李长霞,李图之女,博学工诗,有「诗古文词,冠绝一世」之称。诗学三唐。稿中《乱后忆书》一律,京师传诵殆遍。诗云:「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伤。业废凭儿懒,窗闲觉日长。吟诗怜弱女,空复说三唐。」
著作
• 《新元史》
• 《春秋谷梁传注》
• 《春秋谷梁传补注》
• 《新元史考证》
• 《译史补》
• 《尔雅注》
• 《文献通考校注》
• 《文选补注》
• 《说经札记》
• 《蓼园文集》
• 《蓼园诗钞》
其著作后编成《柯劭忞先生遗著》
亲属
• 祖父:柯培元,曾在台湾做官,著有《喀玛兰志略》
• 父:柯蘅,是陈寿祺的学生,著有《汉书七表校注》二十卷
• 母:李长霞,著有诗稿《乱后忆书》
• 元配:于氏
• 继室:吴芝芳(桐城派散文家吴汝纶之女)
• 兄:柯劭憼,晚清良吏、诗人。
• 妹:柯劭蕙、柯劭慧,皆诗人
• 长子:柯昌泗,次子:柯昌济(与兄昌泗皆金石学家),三子:柯昌汾(娶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二姊孔德懋)